2019年浙江选考生物新设计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选考生物新设计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5 21:36:48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阶段达标检测(八)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五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讲生物的进化
[知考纲·明考情]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备考指南
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
a
命题特点
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与变异的关联性比较大,在考查进化发生的原因时,通常会涉及可遗传变异的内容。
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
b
考情分析
考试侧重点如下:难度等级相对较低的生物多样性与统一性,该方面主要关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实例分析;难度等级相对较高的进化发生的原理,该方面主要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及进化发生的原因。
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b
备考策略
①识记生物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各种实例,并能根据实例判断是统一性还是多样性的体现。
②针对基因频率的计算,牢记基因频率计算的公式,掌握基因频率计算的方法。
③进化发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且和生物变异的关联性非常大,因此,需要从进化的前提、动力、实质等综合分析,明确进化的发生与上述内容之间的关系。
4.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b
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b
1.(2018·浙江6月学考)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定向变异 D.生殖隔离
解析:选A 人类选育获得新品种属于人工选择。
2.(2018·浙江4月学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选C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导致形成新的物种,B正确;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配,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错误;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而且某些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D正确。
3.(2017·浙江4月学考)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解析:选C 使用农药前菜青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变异;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4.(2016·浙江10月学考)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
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
解析:选A 在种群中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除草剂的选择作用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含抗除草剂基因和不抗除草剂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基因的突变是多方向的,不是定向进行的。
5.(2016·浙江4月学考)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稀有性 B.适应性
C.统一性 D.竞争性
解析:选C 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说明它们在器官层面上具有统一性。
6.(2015·浙江10月学考)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70% ,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30% B.60%
C.35% D.70%
解析:选A 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30%。
7.(2015·浙江10月学考)所有生物都用一套基本相同的遗传密码,这一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特异性
解析:选A 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一、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
(2)不同种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
(3)
(4)生物界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如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会在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统一的模式。
2.进化论对生物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
(2)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一个共同由来,说明生物界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二、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1.进化的前提条件:可遗传的变异。
2.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1)选择的类型
①人工选择
选择对象
家养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变异个体
选择标准
满足人们自己的需要
选择手段
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连续数代的选择
选择结果
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②自然选择
选择对象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个体
选择标准
适应自然环境,适者生存
选择手段
同种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个体,通过自然选择,保留利于在特定环境中存活和繁殖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
选择结果
经过世世代代的选择,在种群中相关的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微小变异积成显著变异。新类型、新物种由此产生
(2)选择的作用:自然条件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种群的变异性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
(2)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知识拓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模型建构
学说的
主要内容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
进化的
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选择的
对象
主要认为是内在的选择,即基因
进化的
对象
种群
进化的
实质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变异与选
择的关系
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生物性状的差异是变异的结果,选择只是对差异进行淘汰或保留,并实现差异的积累和放大
选择与
进化的
方向
4.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
(1)概念理解(连线)
(2)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也称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如果AA=x、Aa=y、aa=z,那么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如下:
A=×100%,a=×100%。    
?2?运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进行计算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
①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 1?A+a=p+q=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AA+Aa+aa=1?。,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③A?a?基因频率=。
1.(2018·金华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分子水平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D.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主要体现在模式上
解析:选C 在分子水平上,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数目差异较大,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A正确;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生物都是由相似的化学元素组成的,B正确;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如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这是细胞统一性的体现,C错误;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类型上,生物种类有很多种,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统一性主要体现在模式上,D正确。
2.已知人眼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在一个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有3 600人;褐眼有26 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 000人。那么,该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44和0.56 D.0.82和0.18
解析:选A 由题意知,aa=3 600人,AA=12 000人,Aa=26 400-12 000=14 400人,则A的基因频率是(12 000×2+14 400)÷(30 000×2)=0.64;a的基因频率是(3 600×2+14 400)÷(30 000×2)=0.36。
3.(2018·绍兴3月学考模拟)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不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B.自然选择能保留个体间的各种变异
C.自然选择是进化性变化的主要机制
D.自然选择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C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A错误;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以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性变化的主要机制,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
4.(2018·宁波十校期末)使用农药来防治某种稻飞虱,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稻飞虱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
C.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之间不断产生生殖隔离
D.防治过程中,抗药个体的比例和抗药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解析:选D 稻飞虱原本就存在着抗药性变异,而不是农药的使用使其产生变异;稻飞虱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B错误。农药的使用不会使稻飞虱之间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防治过程中,由于农药的定向选择作用,使抗药个体的比例和抗药基因频率不断上升,D正确。
5.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调查得知,某中学共有学生900人,男女各450人,女生中完全正常396人,携带者45人,男生中患者63人,则b基因的频率约为(  )
A.90.7% B.68%
C.7% D.9.3%
解析:选D 根据题意可知,女生有450人,其中完全正常(XBXB)396人,携带者(XBXb)45人,患者(XbXb)有9人;男生有450人,患者(XbY)有63人,正常(XBY)有387人。b基因的频率=(45+9×2+63)/(450×2+450)×100%≈9.3%。
6.(2018·嘉兴3月学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B.数代的人工选择可将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C.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
D.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种群在不同环境中可发生性状分歧而发展出多个物种
解析:选C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及基因重组,C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