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4-26 16: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
“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 ---刘少奇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
一、模仿苏联模式
1、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A、大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二、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1956年)二、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苏共二十大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二、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八大
(1956年)主要矛盾(重点)
主要任务(重点)体现了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苏共二十大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中国从政治、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一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在十五年以后,在我们的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到那时候,我们就无敌于天下了,没人敢同我们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1857年11月毛泽东在在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
  “大跃进“时期的诗歌与口号
“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
你们相信吗?  1958年8月在河北视察时,毛泽东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泽东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二、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苏共二十大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2、八大
(1956年)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体现了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影响: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死亡率,1956---1962年(千人死亡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二、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苏共二十大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2、八大
(1956年)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体现了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4、“八字方针”的提出(1960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文革”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