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4-26 16: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世界银行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精简机构、按规律办事对外开放-③伟大
决策①思想 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政治 路线历史意义:①两大
转折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体制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②三个
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含义: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前提 改革的内容根本目的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①主要原因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②经过: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材料: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改革以后,新娘愿意进凤阳吗? 为什么? 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斤1981年产粮 6.70亿斤1982年产粮 7.15亿斤农民露出笑容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 )
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
B.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分散自主经营
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
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2.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余下的全是自己的难点释疑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①主要原因②经过:③意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促进农村城市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国营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请思考: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 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①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②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结合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政企不分,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③作用: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改善中不断加强②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①内容: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中外合资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
材料: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78-12材料: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原因:
2、过程:
3、格局:
4、特点:①设立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城市
③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放内地城市经济特区(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沿海开放城市(线)———沿海经济开放区(面)——内地(多方位)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海南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浦东经 济 特 区对外开放特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1、背景2、召开:3、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内容4、历史意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原因:
2、过程:
3、格局:
4、特点:自我检测: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改革放开
2.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
A. 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 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D. 适应了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CA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