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4-27 06: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备课资料
【问题探究】
1、“文革”刚刚结束时,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的错误,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邓小平是怎样批“两个凡是”的?真理标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运动有何意义?
3、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以什么题目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意义何在?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意义如何?
【自主梳理】:
一、真理标准讨论
1、目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 ”的错误, 对待毛泽东思想。
2、原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 ”错误的方针,坚持“左”的错误。
3、讨论:强调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4、影响:冲破了长期以来的 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 》的重要讲话。
6、时间: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7、主要内容:重新确定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 的总方针;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8、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 ,标志着我国进入 的新时期。
第10课课文内容歌谣巧记:
文革结束不平反,“两个凡是”错误提,小平复出想否定,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12月, “三中全会”北京开, 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 中国进入新时期。
【习题探究】
P47:说一说,“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答:是一种教条主义;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是一种新迷信,不利于解放思想,不利于拨乱反正,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P50: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答:它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它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它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课堂练习】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两个凡是”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大炼钢铁,全面跃进”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摧毁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D.纠正了文革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一次重要讲话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次讲话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在我国历史上,有关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会议有 ( )
①七届二中全会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③中共“八大”④八七会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我国进入 (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是( )
①辛亥革命②新中国的成立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④中共八大的召开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先后经历了哪三次转移?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政治上的准备。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