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3 08: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篇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经历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经高
鹗[è]整理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主要内容
1)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玉、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
贾府最高权位者
贾府的实际施政者
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红楼梦》主要人物结局概况
贾母去世
王熙凤被休,悬梁自尽而亡。
贾元春芳陨寂寞深宫中
贾宝玉出家
做了和尚
林黛玉抑郁多病而死
贾府最高权位者
贾府的实际施政者
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思想性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
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
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不仅重点
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
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
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
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
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
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义该怎样认识?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艺术性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
种文字,成
为世界文化
宝库中不可
多得的文学
名著。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不仅思想性强,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精炼生动,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被译成23种世界文字,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逐渐产生了一种专门研究《红》为主题的学问——红学。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十几种。
  据了解,《红楼梦》最先出现的译文是1799年的韩语译文,而欧洲最早的译文是德文译文。从最初的摘译、节译到全译,全球已经出现几十种版本的《红楼梦》译文。近几年《红楼梦》又出现了世界语、阿拉伯语译本。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正在准备出版《红楼梦》的新译本和全译本。随着汉学的复兴,海外汉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水平也越来越高。
影响:《红楼梦》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朝时期小说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有哪些?
  清朝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和印刷业的兴盛,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迅速发展起来。
知识探究
昆曲和京剧
1.兴起:
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昆曲
1)昆曲的流行与发展: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牡丹亭》
代表作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
洪昇的《长生殿》
今日昆曲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京剧:
(1)京剧是怎么形成的?
清朝中后期,戏班荟萃北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四大徽班
是指三庆、
四喜、和春、
春台四个徽
剧戏班。徽
剧是最初形
成于安徽徽州一带的民间戏曲,后广泛流行于南方各省。
京剧知多少——京剧的相关史事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京剧知多少——京剧的相关史事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京剧脸谱颜色的不同寓意:
京剧知多少——京剧脸谱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生 旦 净 丑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京剧艺术
(2)京剧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目?
京剧在当时得到皇室的扶持,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趋完善,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习近平
昆曲与
京剧艺术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昆曲
《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京剧
清朝:洪 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随堂小结
道光年间:皮黄戏
19世纪中期,形成“京剧”
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2.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罗贯中
B
C
知识检测
3.明清时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文化活动的是( )
A.诗歌朗诵 B.武术表演
C.戏剧表演 D.小品表演
4.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出现了一批优秀剧作。其中两部传世之作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两部剧作是( )
①《牡丹亭》 ②《长生殿》
③《桃花扇》 ④《窦娥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B
5.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 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元世祖时期
6.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形成于( )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雍正年间 D.道光年间
C
D
凡作传世之文者,
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