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浮力与升力》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05 15:44:19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 B 2. B 3. A 4. C 5. C 6. C 7. D 8. C 9. C 10. A 11. B 12. D
13. 大 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大鱼的体积大,排开水的重力大
14. 自身重力 不变
15. 3.09×107 不变
16. 小 上
17. 5 2.4×103
18. 500 2×104 不变 悬浮
19. 解:如图所示。
20. (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①②③或①②④ (2)①小于 ②形状 排开水的体

21. (2)0.4 (4)2.2 (5)5 大
22. 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3 m=3×103 Pa。
(2)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6 N-10 N=6 N。
(3)物体浸没在水中,由F浮=ρ水gV排得V物=V排===6×10-4 m3。
23. 解:(1)因木块漂浮时,有F浮=G木,由F浮=ρ水gV排和F浮=G木=m木g=ρ木V木g,可得ρ水gV排=ρ木V木
g,因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木,则木块的密度:ρ木=ρ水=ρ水=×1.0×103 kg/m3=0.5×103
kg/m3。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九章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则这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 溶度 B. 体积 C. 质量 D. 重量
2. 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错误的是(   )
A. 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 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 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D. 钓鱼竿是一种费力杠杆
3. 质量为80 g的木块静止在如图的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 木块所受浮力方向为F1 所示 B. 木块所受浮力方向为F2所示
C. 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8 N D. 木块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第3题 第4题
4.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如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
A. a漂浮,a受浮力大于b B. b漂浮,b受浮力大于a
C. a沉底,a受浮力大于b D. b沉底,b受浮力大于a
5.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则(   )
A. 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B. 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C. 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
D. 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

第5题 第6题
6. 如图所示,人漂浮在死海上看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海水的密度小于人体的密度
B. 人所受的重力小于人所受的浮力
C. 人所受的重力与人所受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人所受的重力与人所受的浮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 一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内部含有一合金球的冰球投入容器中,冰球漂浮在水面上,刚投入时,冰球的体积(含合金球)为1200 cm3,冰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79 cm3,当冰全部熔化后,合金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0.4 N,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则合金球的密度为(   )
A. 9×103 kg/m3 B. 8×103 kg/m3
C. 6×103 kg/m3 D. 5×103 kg/m3
8. 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
A. 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B. 小球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C. 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D. 甲杯中盐水对杯底的压强小于乙杯中盐水对杯底的压强

第8题 第9题
9.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则(   )
A. p甲FB
C. p甲>p乙,FA=FB D. p甲>p乙,FA10. 如图所示,一只未点燃的蜡烛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铁钉,使蜡烛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露出长度为L,当把蜡烛水面以上部分截掉后剩余部分(   )
A. 还会重新露出水面 B. 不会重新露出水面
C. 以上两种可能都有 D. 无法判断是否会重新露出水面

第10题 第11题
11. 如图是我国的航母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
A. 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 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 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 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12. 棱长为4 cm、密度为2×103 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g=10 N/kg)(   )
A. 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 g
B. 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 N
C. 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 N
D. 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 m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 如图所示是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你认为   鱼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   。

第13题 第14题
14. 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一艘潜水艇排水量为3090 t,在海面下某一深度巡航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当它在海面下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ρ海水=1.03×103kg/m3)?
16. 如图所示,机翼上方的形状为曲线,下方形状近似于直线,则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比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因而机翼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比下方流动速度快,机翼上方受到的压强比机翼下方受到的压强   ,形成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   的升力。
17. 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重为12 N的实心小球,小球浸没在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 N。则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N,其密度是   kg/m3。(g=10 N/kg)
18. 小明体重500 N,周末他去游泳馆游泳,当他套着游泳圈漂浮在2 m深水区休息时(游泳圈的重量忽略不计),他所受的浮力为   N,此时由于不小心,手牌滑落,沉到池底,则手牌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a。然后他潜入水中捞手牌,从他完全潜入到捞到手牌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捞到手牌后,若他受到的浮力等于500 N,在不做任何动作的情况下,他将在水中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g取10 N/kg)。?
三、作图题(共4分)
19.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中,请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20题10分,第21题8分,共18分)
20.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请你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探究的因素是   。选用的图是   (填图中的序号);?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   的改变,忽视了   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21. 由某种合金制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工艺品,其中一个实心,一个空心。小明为判定哪个是空心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空白处补充完整。(已知ρ水=1.0 g/cm3,取g=10 N/kg)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工艺品的重力G=2 N。
(2)将挂在测力计下的小工艺品浸没水中,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6 N,则浮力F浮=   N。
(3)用测力计测出大艺品的重力G2=3 N。
(4)如图所示,将挂在测力计下方的大工艺品浸没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2=   N。?
(5)根据实验步骤可算出合金的密度ρ=   g/cm3,则   (选填“大”或“小”)工艺品是空心的。
五、计算题(第22题7分,第23题7分,共14分)
22. 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重为16 N的物体,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3 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23. 如图甲所示,一长方体木块质量为0.12 kg,高为4.0 cm;将木块平稳地放在水面上,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0 cm,如图乙所示,利用金属块和细线,使木块浸没水中且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木块的密度ρ木;
(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F。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