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宝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3 18: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宝塔区第四中学(宝塔中学)
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
—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
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考生要能够根据学说的内容判断.
【详解】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A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不符合题意;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但该内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学说内容中的三点,并根据内容进行判断,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多。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反之则相反。所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最多,就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最远。
【点睛】易错点:(1)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
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m/10(个)。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2=m/100(个)。
3.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A.
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
B.
全部以无机物形式存在
C.
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全部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H、O、N、P以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而一些金属离子如Na
Ka
Mg等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以化合物存在的元素要远远多于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元素,故选C。
4.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水分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做题时注意审清问的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还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详解】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故选:B.
5.在实验步骤中,需用冲洗或漂洗以洗去药液的实验是
①脂肪的鉴定②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观察线粒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需要漂洗或冲洗的实验有: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漂洗)、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冲洗)、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漂洗),脂肪的鉴定(洗去浮色).
【详解】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①正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和观察,②正确;观察线粒体不需要洗去药液,③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实验内容,综合考查了DNA、RNA在细胞中分布、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詹纳斯绿B染液能对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
B.
选用含叶绿体少而大的细胞来观察
C.
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叶绿体的基粒和类囊体
D.
可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细胞的下表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染液(詹纳斯绿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詹纳斯绿B染液能对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A正确;选择叶绿体小的细胞,不容易观察,叶绿体太多,会重叠在一起,因此要选择含叶绿体少,而叶绿体大的细胞来观察,B正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细胞的显微结构,而叶绿体的基粒和类囊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C错误;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撕取菠菜叶下表皮稍带些叶肉细胞制作临时装片,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下列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细菌
B.
支原体
C.
蓝藻
D.
酵母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菌、支原体、蓝藻均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是真核生物.
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识记一些常考的实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生物的类别,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下面关于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
B.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
D.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0种,每一种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详解】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通式为,由通式可以看出,氨基酸是由中心碳原子、氨基、羧基、R基与—H组成,A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错误;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是二肽,C错误;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合成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首先要求学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其次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9.
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
①氨基酸

C、H、O、N等元素

氨基酸脱水缩合

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多肽

蛋白质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②→①→③→⑤→④→⑥
C.
②→①→⑥→⑤→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C、H、O、N等元素构成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构成多肽,多肽链构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于蛋白质过程的理解。
10.下列物质与所列蛋白质功能相符的是
A.
血红蛋白——运输功能
B.
脂肪酶——调节功能
C.
胰岛素——免疫功能
D.
抗体——催化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A正确;脂肪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B错误;胰岛素是具有调节生命活动和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C错误;抗体是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对于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理解和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泌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尔基体加工后的各种蛋白质会被转运到不同部位,胞内、胞外、细胞膜上均有分布
B.
除囊泡外,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
D.
细胞膜上出现的糖蛋白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根据图形分析可知,高尔基体加工后的各种蛋白质会被转运到不同部位,胞内、胞外、细胞膜上均有分布,A正确;囊泡膜可与细胞器膜与细胞膜相互转化,属于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B错误;内质网膜可以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这两种膜在结构成分上比较接近,C正确;看图可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B.
—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
3、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对所有的生物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原核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为DNA,A错误;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B错误;原核细胞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C正确;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的语句,能准确判断各种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13.伞藻属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可分为“帽”、“柄”、“足”三部分,下图是伞藻的实验示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伞藻的“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生长环境不同
B.
伞藻中的核是细胞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和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
由实验可知,新长出的“帽”的形状只与“足”的种类有关
D.
由实验可知,行使遗传物质功能的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虽然进行了不同伞藻之间的柄和足之间的嫁接,但是生长出来的帽子的性状是由足决定的,又因为细胞核位于足中,因此可以确定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据此分析。
【详解】
两种伞藻的“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A错误;
伞藻中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B错误;
据图分析,新长出的“帽”的形状与“足”的种类有关,C正确;据图分析,无法确定行使遗传物质功能的是染色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14.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运输的通道
B.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C.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
核仁与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3、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核膜上的核孔是核质之间某些大分子运输的通道,如RNA与蛋白质,A项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项正确;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C项正确;核仁与核糖体与某些RNA的形成有关,D项错误。
15.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不同
C.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
D.
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的时期不同
【答案】B
【解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它们都易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A正确。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DNA,B错误。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同,染色质是丝状的,染色体是棒状的,C正确。染色体主要在分裂期,染色质在分裂间期,D正确。
16.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C.
哺乳动物红细胞大
D.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方法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
【详解】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等结构,分离得到的生物膜仅有细胞膜一种,不含其它的膜结构,所以选B。
【点睛】本题是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的原因,解题时要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联系起来.
17.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控制物质进出
B.
信息交流
C.
保障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D.
支持、保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内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是酶,细胞膜没有此项功能.
【详解】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内部环境相对稳定,C正确;起支持、保护作用是细胞壁的功能,而不是细胞膜的功能,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理解细胞膜功能的内涵.
18.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D.
水本身并不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的水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2、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1)良好的溶剂
(2)参与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3)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生存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结合水的生理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解】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A正确;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为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自由水在生物体内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C正确;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需要水的参与,D错误。故选D。
【点睛】识记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生理功能,便可解答本题。
19.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A.
Z>X>Y
B.
Y>X>Z
C.
Z>Y>X
D.
X>Y>Z
【答案】A
【解析】
人体细胞有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如果细胞内溶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细胞能维持正常形态,如果细胞内溶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就会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而涨破,所以X>Y,B、C错误。如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失水皱缩,所以Z>X,A正确,D错误。
20.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过程称为内吞
B.
b过程称为外排
C.
经a过程进细胞的物质一定都是较大的固体颗粒
D.
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的方式—胞吞与胞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注意绝大多数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为胞吞与胞吐,但某些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也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详解】a过程的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向细胞内移动,因此属于内吞作用,A正确;b过程被包裹着的物质从囊泡内释放到细胞外,属于外排作用,B正确;
内吞与外排作用通过生物膜结构的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C错误,D正确.
21.生物体内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
葡萄糖
B.
ATP
C.
蛋白质
D.
脂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详解】葡萄糖等糖类是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才能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项错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B项正确;蛋白质一般不参与供能,C项错误;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项错误。
22.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ADP加上3个Pi,储存能量
B.
过程②中ATP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
C.
过程①和②都需要酶参加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ATP的合成,②表示ATP的水解.
ATP和ADP转化过程中1、酶不同:酶①是合成酶,酶②是水解酶;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过程①中ADP加上1个Pi,储存能量,A错误;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其中的大量的能量,即过程②中ATP可以只能脱下1个Pi
,B错误;过程①和②都需要酶参加,过程①需要ATP合成酶,过程②需要ATP水解酶,C正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能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23.
下列几组化合物,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A.
酶、血红蛋白
B.
核糖、脱氧核糖核酸
C.
葡萄糖、乳酸、性激素
D.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答案】D
【解析】
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A错误;核糖属于糖类,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核酸,B错误;葡萄糖、乳酸都不是脂质,C错误;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D正确。
【考点定位】脂质的种类
2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B.
人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都是相同的
C.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适于保存的温度均为37°C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同一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性质也不一定相同,所需的条件就不一定相同,B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C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也可以作为反应底物,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明确酶应该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了解蛋白质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Altman)和切凯(Cech)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B.
某些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
C.
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D.
所有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也叫做酶,B错误;RNA和蛋白质类的酶都具有专一性,RNA的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了酶的本质不仅仅是蛋白质,C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只有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某同学根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某高等植物活细胞切片画了一张下图所示的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理由除了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外,还有[
]
____,没有________。
(2)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________现象。能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器是[
]_____,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_________(填编号)。
(3)图中能合成淀粉酶的结构是[
]_____,除细胞核外还含有DNA的结构有__
(填编号)。
(4)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_,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编号)
【答案】
(1).
⑤细胞壁
(2).
中心体
(3).
质壁分离
(4).
②液泡
(5).
①②
(6).
⑦核糖体
(7).
①④
(8).
①④⑧
(9).
②③⑥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同学进行电镜观察后,所画的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该细胞含有液泡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据图可知,①是叶绿体,②是液泡,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壁,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细胞核。
【详解】(1)高等植物细胞中具有①叶绿体、②液泡和⑤细胞壁,无中心体。
(2)由于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能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器是②液泡,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①叶绿体,②液泡。
(3)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是在⑦核糖体上合成的,除细胞核外还含有DNA的结构有①叶绿体、④线粒体。
(4)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①叶绿体、④线粒体、⑧细胞核,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是②液泡、③高尔基体、⑥内质网。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像,掌握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该生物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7.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代表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丙代表物质是________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
]_____;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_____;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
]_____,氧气进入细胞内需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参与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后,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穿过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3)b、c运输方式合称为
____________。
(4)如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图中乙的厚度变小,说明乙具有________

【答案】
(1).
糖蛋白
(2).
b
自由扩散
(3).
c协助扩散
(4).
a主动运输
(5).
2
(6).
0
(7).
被动运输
(8).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甲为载体蛋白,乙为磷脂双分子层,丙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2、a、d为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为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表示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其中a、b、c由膜外运向膜内,d则由膜内运向膜外.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丙代表物质是糖蛋白.
(2)氧气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可用图中的b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可用图中的c表示,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可用图中的a表示,氧气进入细胞内穿过一层膜,两层磷脂分子,甲状腺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胞吐,不需要穿过膜,即需要穿过0层磷脂分子.
(3)b为自由扩散,c为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合在一起成为称为被动运输.
(4)如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图中乙的厚度变小,说明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8.图所示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
(1)
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_________。
(2)
若在6 11月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组织提取液,并用班氏试剂检测,则________月的苹果提取液________色最深,说明该月还原糖含量最高。
(3)
苹果中除了还原糖外,还有组成其细胞壁的多糖是________,其单体为________。
(4)
苹果中还含有少量的脂质,属于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的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的是________。
【答案】
(1).
果糖、葡萄糖
(2).
10
(3).
砖红
(4).
纤维素
(5).
葡萄糖
(6).
脂肪
(7).
磷脂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和相互转化过程的考查,结合曲线图考查果实的成熟过程,要求考生能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曲线,判断果实成熟过程中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还原糖,进而分析回答答题.
【详解】(1)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中四种有机物质分别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淀粉,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和葡萄糖.
(2)根据图形可知,6-11月中果糖含量明显升高,而果糖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若在6-11月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组织提取液,并用斐林试剂检测,由于10月果糖含量最高,因此苹果提取液10月砖红色最深.
(3)苹果中除了还原糖外,还有组成其细胞壁的多糖是纤维素,其单体为葡萄糖.
(4)在苹果含有的脂质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的是磷脂.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转化,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曲线信息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29.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请据表回答:
(1)
请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方案中①应为________

(2)
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
(3)
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确定。
(4)
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__变量。
(5)
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________号为对照组。
【答案】
(1).
37 C水浴
(2).
温度
(3).
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
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
(5).
无关
(6).
3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表格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pH,因此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1)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分别与2、4试管对照.
(2)3、4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温度,所以该组实验的课题可为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胃蛋白酶的活性,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的时间)来确定.
(4)在2、3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pH,温度恒定不变,属于无关变量.
(5)因为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7℃左右,对照组是正常情况下的体温,而3号试管的温度也为37 C,因此3号属于对照组.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表格信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一步确定实验的课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