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区2007—200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单元测验语文试卷(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区2007—200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单元测验语文试卷(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2 13: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单元测验题(二)
答卷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繁衍(yǎn) 确凿(záo) B.佝偻(jù) 扶掖(yè)
C.陨落(yǔn) 蕴涵(wēn) D.秘诀(bì) 亵渎(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抔黄土 重蹈履辙 孤军奋战 B.子虚无有 涕泗横流 恪尽职守
C.无与纶比 自知之明 好高骛远 D.怒不可遏 气吞斗牛 敬业乐群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阔别20年的家乡已一片繁荣,和过去相比已面目全非,几乎认不出来了。
B.没想到“马大哈”这人做事是这样马马虎虎,没一点责任心,真可以说名不虚传。
C.这个自然保护区到处门可罗雀,到处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D.“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一种明哲保身的不正确的想法。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6分)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初中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收听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罚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答: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
答:
6、课外古诗词默写。(6分)
(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2)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3) , 。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二、议论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习惯成自然》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7、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
8、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分)
答:
9、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分)
答:
10、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答:
1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答:
(二)阅读《善于舍弃》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①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才是悲剧。
③合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④号称“飞禽之王”的欧洲金雕,一窝只生两只幼鸟。有时由于食物不足,两只幼鸟就会“手足相残”,强壮的一只便把弱小的一只挤出巢穴,摔死在崖下。金雕妈妈面对饿死两只幼鸟,还是保全一只幼鸟的现实,别无选择,只能容忍这种残酷的“舍弃”。东北狼被猎人的铁央央住后,面对断腿和丧失生命的两种选择,毅然把被夹的那条腿咬断,然后退生。东北狼凭着这种痛苦而果断的“舍弃”,保存了生命。
⑤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 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做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
⑥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舍弃有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时的痛苦,就有可能招来终生的痛苦。阿西莫夫当时选择舍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和讲台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他挺住了一时的痛苦,而成就了后来的大业。不做出舍弃,那可能会造成阿西莫夫终生的痛苦和悔恨。也是世界的一个遗憾。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
⑦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⑧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你慎重思考,该舍弃时就舍弃,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12、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13、文章第②段是从哪个角度证明作者观点的?(3分)
答:
14、简要分析⑤一⑦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
15、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怎样的舍弃才是有价值的。(3分)
答:
(三)阅读《跨越苦难》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呼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的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是响彻青春岁月的爵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答:
17、语段②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答:
18、文中引用曹雪芹、贝多芬、诺贝尔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道理?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3分)
答:
19、理解语段⑥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
24.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困难的?(3分)
答:
三、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大兴安岭火灾过后,火林带仅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树干,它们已被一些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焦黑的树干第二年又全部绽出新芽了。
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拒绝挫折和痛苦的造访。但是,只要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勇气来对付不幸,就一定能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单元测验卷
参考答案
(二)
1A 2D 3D 4B
5、(1)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
(2)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
(3)①注意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缬合。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语文素养。
6、略
7、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8、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9、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10、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11、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我们要善于舍弃。
13、从善于含弃的重要性的角度证明了作者观点。
14、首先举出阿西莫夫聪明地舍弃并取得成功的事例,然后从舍弃需要忍受痛苦才能取得成功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扬长避短可以走向成功的结论。
15、结合亲身经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6、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共2分,引原文不给分,概括不全面可酌情扣分)
17、比喻论证。
18、证明了“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这一道理。或证明了“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这一道理。
例1: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例2: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表述2分,举例1分)
19、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2分)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吸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1分)
20、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遭到的困难(1分);写出面对困难的过程(1分);谈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