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词两首之《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默写课文。
2.学习生字,重点学习“兴”的读音,“藕”和“鸥”的字形,能结合注释说说词的大意。
3.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说出来。
4.能感知《如梦令》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是因为情景交融,里面有如画的美景,有真挚的情感,还有传诵千古的佳句。
【学习重难点】
理解、领悟词的意境,把群鸟纷飞的场面说清楚,把词声情并茂地朗读好。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快乐是可以感染的。有一个人的快乐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感染了一个又一个读者。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起去分享她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惊喜。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
学生自读,老师随机点拨。
1.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
《如梦令》,达到准确、流利的要求。
2.
学生自由练读,老师巡视倾听。
3.
师:老师最欣赏勇敢的同学,谁愿意自信地给大家范读一下。老师随机点拨。(兴的读音,以及“藕”和“鸥”的字形)
三、
读出词的韵味。
1.
师: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有很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如果同学们在朗读时能够恰当地停顿,做到声断而意连,一定会读得更好。
2.
请学生朗读,老师随机点评。
四、
联系注释,理解词义。
1.
师:读好词是学好词的前提,但是还远远不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注释说说词的大意。遇到困难可以小声地交流交流,也可以问问老师。
2.
交流(先一句一句交流,再完整地说一说,老师做好学生学习的拐棍,随时纠错,点拨)
五、
想象画面,逐步进入情境。
1.
请同学推荐一个朗读最好的同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是画家(丹青高手)你准备在空白的画卷上画些什么。
2.
交流,老师随机点拨(例如:夕阳
夕阳如血,给画面涂抹上一层朦胧的色调,美妙绝伦,充满诗意
还有荷花荷叶,还有群鸟纷飞等老师也是随机点拨)
3.
师:看到如此唯美的画卷,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什么?同座位交流交流,看看哪一位同学积累的古诗最多,是我们班的大才子,大才女。
4.
朗读,读出画面感。
六、
体会情感,感受快乐。
1.
从词的字里行间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快乐
兴奋
惊喜
流连忘返)
2.对比感受快乐,有些词你断然读不出快乐的情感。
3.而《如梦令》的快乐却扑面而来,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词人传递给你的快乐。
4.交流(兴尽
日暮、晚
常记
沉醉
不知归路等。重点研读沉醉。师:沉醉的意思就是,老师问,学生答大醉。师: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还是身处一千多年宋代那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封建社会,居然喝得大醉,真是让人难以想象。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失态了的呢。甘醇的美酒,如画的美景等,
5.师:是啊李清照与一帮好友吟诗作对,赏景聊天,下棋画画,好不快乐,快乐得忘乎所以,快乐得忘记了回家的路。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的快乐。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最后一起读。(快乐得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矜持)
七、赏析千古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1.师:大浪淘沙,能传诵千古的诗篇,或因为真挚的情感,或因为深邃的思想,但是有一点不可或缺就是都有千古佳句。
2.赏析一些例句
3.如果让你推荐,你会推荐这首词里的哪一句,作为千古佳句,为什么?(看谁最具慧眼,能跟文人墨客的观点不谋而合。)
4.交流。老师要的当然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但是学生说到其他句子也无妨。
如果有孩子说:常记溪亭日暮。老师可以这样点评。这句看似平淡,但却让追忆在读者面前自然展开,妙,实在是妙。但要想入选千古佳句还是有点勉强。
5.重点赏析最后一句:词到这里戛然而止,却留给我们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言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此时在你脑海中群鸟纷飞场面是怎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6.老师收拢:李清照不经意间惊起了栖息的水鸟,而群鸟纷飞的壮观场面带给作者无尽的惊喜,读到这里我感觉到作者哪是不知归啊,分明就是不愿归吗。让我们读出这份惊喜。
7.你们刚才丰富的想象与精彩的表达也带给了老师无尽的惊喜,李清照用她那妙笔生花的文字将这份惊喜延续了千年。让我们美美地吟诵这首词,将这份美好镌刻在脑海。孩子一起背诵。
8.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作者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吗?(随机板书:醉)
小结:是的,美好的经历让作者陶醉,作者又用她那妙笔生花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如画的美景,传递了快乐的情感,文章最后还带给我们一份惊喜,令人回味无穷,如果我们能学习作者这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说不定你的文章也能让读者陶醉,而且沉醉千年呢。
八、补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发现同一个词牌名下的词的规律。
九、出示作者的资料,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推荐赏析晚年名作《声声慢》,将学习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十、如有时间完成课堂作业
1.默写。
2.通过想象把“群鸟纷飞”的场面写具体。
板书:
景美
醉
情真
惊喜(妙笔)
(共31张PPT)
如梦令
苏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初次走近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她写的词独具一格,被称为“易安体”。她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入侵,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优越闲适,词作主要表现幸福欢娱,词风清丽、明快。
创作背景:
《如梦令》这首词为回忆一次愉快而有趣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xìng
兴:兴致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争渡,争渡:争着划呀,争着划呀。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一滩鸥鹭:许许多多的水鸟。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争渡,争渡:争着划呀,争着划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一滩鸥鹭:许许多多的水鸟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回舟,
晚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让我们为这首词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如梦令
溪亭醉
如梦令
溪亭游
如梦令
溪亭欢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zè)和韵脚。
再次走近作者
后期接连遭遇国破、家亡、丈夫病死的变故,境遇悲苦,词作则充满了伤感的情调,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拓展延伸:
课后,我们可以再次走进李清照,走进她那一首首浅唱低吟的婉约词,推荐大家赏析她的晚年代表作《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古代又称长短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zè)和韵脚。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有人疑惑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千古佳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泊船瓜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