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政策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手工业 和 城镇商品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 清朝商业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 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 徽商 。?
4. 康熙 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庞大的人口也造成 社会压力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材料题
5.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因此大力 ( B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
6. 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右图)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发给垦荒者的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B )
A.商业发达
B.重视农业的发展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7. 下列粮食品种中在清朝前期被大力推广种植的是( A )
A.玉米、甘薯 B.玉米、水稻
C.小麦、水稻 D.棉花、茶叶
8. 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D )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B.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形成了一些商业资本雄厚的商帮
D.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9.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D )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10. 清朝前期,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各种商品行销海内外,四方流通联系更加密切。其中,“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反映的繁荣市镇是( C )
A.佛山镇 B.汉口镇
C.盛泽镇 D.景德镇
11.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D )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 工商业市镇兴起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D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导致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 )
A.八股取士 B.经济发展
C.粮食产量提高 D.社会稳定
14.清朝时期的手工工场主要集中在那个行业( A )
A.纺织业 B.印刷业 C.采集业 D.采矿业
15.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县( 今山东宁津县 )大柳镇的统泰升记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100多人。江宁( 今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这充分表明 ( A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16.清朝前期,许多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据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是( C )
A.北京 B.江宁
C.苏州 D.杭州
17. 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C )
A.农村集市 B.区域性市场
C.城镇市场 D.全国性市场
18.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19. 苏州城阊门( 西门 )外之南濠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 门户、人家 )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民族交融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20.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
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21. 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C )
A.晋商活动范围非常广
B.晋商开拓了国外市场
C.晋商收益最大的行业是票号
D.晋商贸易枢纽是山西和河北
22.清朝后期,专门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机构是(D )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广州十三行
23.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C )
A.人口剧增
B.耕地面积增加
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重农抑商
24.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D )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三、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编自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你能从徽商的兴旺中得到哪些经验?
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
(3)徽商和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 顷 )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 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材料三 下图为《盛世滋生图》( 局部 )。
(1)材料一中,从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高产作物的推广,人民辛勤劳作,社会安定等。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清朝前期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北京、广州。( 符合史实即可 )
(3)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多少人口?乾隆末年全国有多少人口?
1亿多。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