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仿真押题练(一)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由C、H、O 3种元素组成
B.淀粉水解会产生多个葡萄糖分子
C.糖类以糖元的形式贮藏在动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中
D.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解析:选C 糖类由C、H、O 3种元素组成;淀粉为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水解会产生多个葡萄糖分子;糖元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植物细胞中不含有;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2.弃耕农田的群落类型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群落的( )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原生演替 D.次生演替
解析:选D 弃耕农田的群落类型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群落演替,其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确定染色体组型时先对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
B.染色体组型体现了某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C.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D.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因为属于同源染色体而分入同一组
解析:选D 染色体组型是将细胞中全部染色体按染色体大小、形状和着丝粒位置等排列制作的染色体形态图示,体现了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全貌,一般需要对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进行制作;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亲缘关系和进行疾病诊断;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被分在不同的组中。
4.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基本程序的是( )
A.病情诊断 B.系谱分析
C.发病率测算 D.学习婚姻法
解析:选D 遗传咨询包括以下流程,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5.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不包括( )
A.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
B.促进骨骼生长
C.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D.促进甲状腺的形态发育
解析:选D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骨骼生长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促进甲状腺的形态发育是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6.据下表判断,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
DNA
A
A
信使RNA
A
转运RNA
U
氨基酸
异亮氨酸
A.ATA B.AAU
C.UAU D.AUA
解析:选D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mRNA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据表中tRNA的第一个碱基U可推知异亮氨酸的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为A。该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为A,则模板链是DNA上面的一条链,可知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为U。因此,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
7.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异质性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解析:选D 群落内不同生物空间异质性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
8.甲状腺激素是一种氨基酸类激素。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据下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垂体细胞只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缺碘导致的呆小症患者可口服甲状腺激素治愈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
解析:选D 接受寒冷刺激的主要是位于皮肤的冷感受器,大脑皮层是产生冷觉的高级中枢。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下丘脑调节激素,然后合成并分泌相应激素调节具体内分泌腺,因此垂体不仅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还有其他激素的受体。呆小症患者是由于其缺少甲状腺激素,从而已经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口服甲状腺激素已经不能治疗。寒冷刺激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提高产热量。
9.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形成幼苗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相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异常分化无直接关系
解析:选A 种子形成幼苗,需要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通过分化实现细胞功能的专一化;红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胡萝卜根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仍然含有该生物体全套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全能性;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异常分化形成的。
10.某同学在探究不同浓度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中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检测指标
2,4-D浓度(ppm)
0
20
50
100
平均根长(cm)
0.3
0.9
1.2
0.4
最长根长(cm)
1.0
2.1
6.0
1.2
平均生根数(个)
2.7
5.3
7.1
6.2
A.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 ppm
C.不同浓度的2,4-D产生的生根效果都会不同
D.若空白对照组的实验数据缺失,则无法得出所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解析:选D 三种浓度的2,4-D溶液所得到的结果均比对照组要长或多,因此都是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故没有体现两重性。本题浓度梯度比较大,不能较准确得出最适浓度,只能说最适浓度在50 ppm左右。除最适浓度和相对应的抑制浓度只有一种效果外,在促进作用的范围内,有些不同浓度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一个是较低浓度,一个是较高浓度。若空白对照组数据缺失,无法比较是促进还是抑制,因此必须有空白对照组的实验数据。
11.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定向传送到靶细胞并对靶细胞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低,但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C.激素只能在体内发挥作用
D.激素不能被细胞重复利用
解析:选D 激素会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低,但具有高效的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只要有适宜的条件,激素也能在体外发挥作用;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激素不能被细胞重复利用。
12.图1为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流程图,图2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没有设置对照
B.图2若视野比较暗,则只能通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C.图2是图1中f处的实验结果观察图
D.图2细胞若继续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解析:选D 图1实验前后为自身对照;图2若视野比较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图2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是图1中d处的实验结果观察图;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不断失水,其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13.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0的生根数量。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A.各组插条数应相等
B.组别4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可能小于a
D.c可能小于b
解析:选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其他变量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每组插枝的数量要相等;组4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该组属于空白对照;浓度b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数目较浓度a少,可能b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浓度c的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起抑制作用,因此c浓度一定大于a、b浓度。
14.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B.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
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进行分裂和分化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
解析:选B 抗体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因此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毒过程属于胞吞作用。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病毒刺激致敏后还需要同时被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激活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相同的病毒再次感染后,记忆B细胞会迅速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再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15.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转运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B.转运速率不受胞外物质浓度的影响
C.只要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就会提高物质的转运速率
D.在物质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解析:选D 图中的物质转运方式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其转运速率会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同时受胞外物质浓度的影响,因此有饱和现象。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因此能量的增加不能提高物质的转运速率。不管是易化扩散还是主动转运,其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均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只不过主动转运时,载体蛋白形状改变需要消耗能量,易化扩散则不需要。
16.如图为生物膜简明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膜局部,则膜两侧还应分布着多糖
B.若b表示抗体,则该膜为核糖体膜局部
C.若该图表示内质网膜局部,则b可表示性激素
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气,则该过程的进行需要消耗ATP
解析:选C 细胞膜只有外侧有多糖;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在内质网;若a表示水,b表示O2,由a→b为水的光解,此过程能产生ATP。
17.下图为矛隼在某地区70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无迁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数量在70年内呈周期波动
B.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50只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
D.病源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解析:选D 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该种群数量的波动在前40年有一定的周期性;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0只;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增长;种群密度越大,病源物越容易感染该种群个体,抑制种群密度。
18.某种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与DNA某一启动部位结合时,只能使一个或几个基因解旋
B.RNA聚合酶具有催化形成氢键、磷酸二酯键等作用
C.转录产物a需在细胞质中加工成b才能成为翻译的模板
D.多肽c在核糖体内合成结束后进入内质网加工、运输
解析:选A 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某一启动部位结合,使一个或几个基因解旋,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和形成磷酸二酯键的作用。转录产物a需在细胞核内加工而成为能作为翻译模板的mRNA后才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根据图示可知,多肽c是边合成边进入内质网,然后进行加工、运输。
19.如图为根弯曲角度(α)随单侧光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体现生长素对根部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单侧光刺激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表现出根的背光性
C.光强度越强,根向光侧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越强
D.根背光弯曲生长是环境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
解析:选C 据分析可知,该实验可以体现生长素对根部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单侧光刺激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表现出根的背光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强度越强,根向光侧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越强;超过一定的光强度,根向光侧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再增强。根背光弯曲生长是环境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
20.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解析:选C 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可以明显缩短细胞分裂的周期。G1期主要完成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G2期主要进行分裂期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将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会使G1期变短,S期和G2期也变短;3H-TdR参与DNA的复制,应该在S期大量进入细胞核;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组蛋白是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G2期之前已经合成。
21.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鼠疫患者疗效显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
C.患者的效应B细胞可识别类毒素
D.上述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选A 本题的信息以文字形式呈现,“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鼠疫患者疗效显著”,这两句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类毒素是由鼠疫杆菌释放的进入人体的物质,属于抗原;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B细胞有识别功能,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通过抗体清除抗原属于体液免疫。
22.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所示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的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9
B.过程③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C.过程①④⑤所示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利用该育种方法得到纯合高蔓抗病植株只需2年
D.过程④获得单倍体需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愈伤组织阶段,过程⑤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选D ①为杂交,②③为自交,目的是让纯合的双显性个体比例上升。经过一次自交,F2中的双显个体中,纯合子占1/9。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第一年获得杂合子,第二年对杂合子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幼苗,同时对此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即可获得纯合子,然后从中选择需要的品种,完成整个育种过程一般只需2年。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形成愈伤组织。
23.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2
3
4
5
注入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某种酶溶液
注入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
观察
现象
试管Ⅰ
2 mL
—
2 mL
2 mL
甲
试管Ⅱ
—
2 mL
2 mL
2 mL
乙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步骤3可以选用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
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蔗糖酶,则现象甲产生红黄色沉淀,乙无红黄色沉淀
D.该实验还可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解析:选B 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底物的种类,无关变量包括酶的种类、底物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酶的专一性实验可以是同酶不同底物,也可以是同底物不同酶,本实验是同酶不同底物,由于底物是蔗糖和淀粉,因此酶的选择可以是淀粉酶,也可以是蔗糖酶。蔗糖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蔗糖水解形成还原糖,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因此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时,现象乙是产生红黄色沉淀,现象甲是不产生红黄色沉淀。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产生特定显色反应,对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均不会产生显色反应。
24.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第5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D.第15年时,野兔种群数量最小
解析:选A 第1年到第5年之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第5年到第10年之间λ>1,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第15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第10~2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25.如图①~⑤用某种方法在相差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分裂时期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B.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B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初级性母细胞(间期),②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末期Ⅱ、⑤为后期Ⅱ,所以图中细胞分裂时期排序为①→③→②→⑤→④。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这导致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基因重组有2种类型,一是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图②③⑤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因此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26.[加试题]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下列对M、N、O、P、Q五个点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细胞呼吸强度
B.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光强度和CO2浓度不变),O点左移
C.若光强度突然由Q变为P,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RuBP的含量会增多
D.在Q点,高CO2浓度的曲线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度
解析:选D M点时光强度是0,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有细胞呼吸;O点时,植物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细胞呼吸强度增加,释放CO2量增多,M点下移,而光合速率要整体下降,曲线整体要向右下方移动,即O点右移,P点向右下方移动;光照减弱时,影响到三碳酸分子的还原,三碳酸分子的含量上升,RuBP的含量下降;在Q点,高CO2浓度的曲线中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此时的25 ℃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27.[加试题]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曲线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极化状态,2是去极化过程,4是复极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下移
C.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
解析:选C 1状态为极化状态,极化状态下神经元内K+外流。Na+内流引起动作电位产生,形成反极化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会引起膜电位增大,Y点会上移。Na+从膜外进入膜内的方式是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组织液中K+浓度增大,K+外流减少,X点将上移。
28.[加试题]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进而选育出黑色细毛绵羊丙、丁。甲、乙、丙、丁体内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说明: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A.A+基因转录时,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氢键聚合成RNA分子
B.利用绵羊甲、乙为亲本,F1中出现黑色细毛绵羊的概率为1/4
C.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绵羊丙的基因型是A+A+B+B-
D.若绵羊丁5号染色体缺失,其体内B+基因表达产物与绵羊甲相同
解析:选C A+基因转录时,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RNA分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绵羊甲、乙均为雄性个体,无法同时作为亲本;分析表及图中内容,可确定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丙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丁基因型为A+A+B+B+,B+基因位于两条5号染色体上,若绵羊丁5号染色体缺失,则可能造成部分B+基因表达产物减少。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C代表大气中的CO2,“→”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C→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2)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F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3)按照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F每增加10 kg体重,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 kg。(若一种生物摄取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生物各占食物来源的1/2。)
(4)F生物粪便中有机物能量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表示)。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E、F为消费者。C→A是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到生产者,此过程为光合作用。(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物关系,题图中的食物链是A→D→E→F和A→E→F两条,由以上两条食物链可以判断F处于第三、四营养级。(3)从A→D→E→F,F要获得5 kg体重,需要A 5 000 kg,从A→E→F,F要获得5 kg体重,需要A 500 kg,所以共需5 500 kg生产者。(4)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F粪便的能量是E同化的能量,最后流向分解者,即E→B。
答案:(每空1分)(1)分解者 光合作用 (2)2 三、四 (3)5 500 (4)E→B
30.(7分)图1为某同学“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的实验装置。图2为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因素的实验结果,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装置可用于研究____________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光合速率的大小是用一定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该数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植物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
(2)若利用图1内的植物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点样时,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滤纸条上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分离时,要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__________层析液液面。
(3)图2中加入的呼吸底物为____________。呼吸底物的分解产物,除了释放到线粒体外的CO2,还有与特殊分子结合的__________,并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终形成水。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图1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强度或温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即用一定时间内CO2传感器数值的变化量(或玻璃罩内CO2的减少量)来表示。此数值为净光合速率,而植物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所以该数值小于该植物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2)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的液面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影响实验结果。(3)图2中,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因此加入的底物应该是丙酮酸。丙酮酸的分解产物,除了释放到线粒体外的CO2,还有与特殊分子结合的氢和电子,并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终形成水。据图示可知,加入呼吸底物后,耗氧速率明显增加,故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底物不足。
答案:(每空1分)(1)光强度、温度 二氧化碳传感器数值的变化量(或玻璃罩内CO2的减少量) 小于
(2)高于 (3)丙酮酸 氢和电子 呼吸底物不足(或丙酮酸不足)
31.(7分)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1只无眼雌果蝇与1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眼
白眼
无眼
雌蝇
3/8
0
1/8
雄蝇
3/16
3/16
1/8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在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__。
(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F1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4)用测交的方法鉴定F2双杂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解析:(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2)由题干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可知有眼为显性。由表可知有眼∶无眼在雌雄性中比例均为3∶1,可推知F1中亲本均为Bb;又从表知F2中雄蝇有两种眼色,可推知F1中母本眼色基因型应为杂合子。故F1中母本基因型为BbXRXr,父本基因型为BbXRY。(3)F2中雌雄红眼果蝇基因型分别为B_XRX-和B_XRY。可首先看一对等位基因,雌雄性中B_均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2/3Bb和1/3BB,杂交后代只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有眼∶无眼=8∶1。对于红眼和白眼相对性状,XRX-会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1/2XRXR和1/2XRXr,其与XRY交配后,后代雄蝇中红眼∶白眼=3∶1。故两对表现型组合后,可得后代雄蝇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白眼∶无眼=6∶2∶1。(4)如答案所示,由于该题配子数量较多,若用常规遗传图解画法,容易引起错乱,建议用棋盘法。
答案:(遗传图解2分,每空1分)(1)基因座位 (2)有眼 BbXRY (3)红眼、白眼和无眼 6∶2∶1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脲酶是催化尿素分解的特异性水解酶。该酶主要从刀豆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现被广泛应用于尿素废水的净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为______________,其中碱性物质可以能使酚红指示剂变为________。
(2)为了提高脲酶的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将其固定。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包埋法和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以采用吸附法将该酶制成固定化酶柱,让尿素废水过柱前,先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酶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脲酶除了从植物获取外,还可以来源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采用的分离方法操作最简便的是____________。下列有关该分离方法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
B.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
C.必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培养
D.必须将接种前的培养皿、培养基、土壤悬浮液等进行灭菌处理
(二)请回答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的相关问题:
(1)先从人体________细胞中获取控制人胰岛素合成的mRNA,然后在________酶催化下合成人胰岛素基因。
(2)构建重组DNA分子通常需要________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然后用DNA连接酶使两者连接在一起。
(3)大肠杆菌的________会阻碍重组DNA进入细胞,通常使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
(4)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大肠杆菌中高效稳定表达,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检测大肠杆菌中有无人胰岛素基因
B.检测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
C.检测大肠杆菌中人胰岛素基因mRNA含量
D.检测培养基中胰岛素含量
(5)胰岛素除了用于治疗糖尿病之外,还可以用来提高动物________形成率。
解析:(一)(1)脲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为NH3和CO2,其中碱性物质可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2)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包埋法和交联法。(3)实验室中可以采用吸附法将该酶制成固定化酶柱,让尿素废水过柱前,先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酶柱,目的是除去未吸附的游离脲酶。(4)分离微生物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平板划线法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最简便的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时,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培养,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污染培养基;必须将接种前的培养皿、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对土壤悬浮液不能进行灭菌处理,否则会杀死目的菌。(二)(1)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β细胞中表达,因此可从胰岛β细胞中获取控制人胰岛素合成的mRNA,然后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人胰岛素基因。(2)构建重组DNA分子通常需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然后用DNA连接酶使两者连接在一起。(3)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会阻碍重组DNA进入细胞,通常使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物质的感受态细胞。(4)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胰岛素,因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大肠杆菌中高效稳定表达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检测培养基中胰岛素含量。(5)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提高细胞活性,因此可以用来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一)(1)NH3和CO2 红色 (2)交联法 (3)除去未吸附的游离脲酶 (4)划线分离法 D(2分)
(二)(1)胰岛β 逆转录 (2)相同 (3)细胞壁
(4)D(2分) (5)细胞克隆
33.[加试题](10分)糖尿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公认最关键的促血管形成因子。为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药物甲)、“顺铂”(一种化疗药物乙)及其联合作用对卵巢癌动物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卵巢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的含量。
材料:3 mg/L顺铂、10-7 mol/LGnRH类似物、胰蛋白酶、12孔细胞培养板(每个孔可进行细胞培养)、卵巢癌细胞、细胞培养液、CO2培养箱。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加入顺铂和GnRH类似物对体积的影响;VEGF的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具体检测步骤不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其中药物加入设计画在下面的12孔细胞培养板示意图中即可,无需再文字说明;药物可用甲、乙表示;药物作用3天,每24 h检测一次,无需前测;重复实验不要求)
(2)若GnRH类似物、顺铂都能抑制血管生成,且联合作用效果更佳。请画出药物作用48 h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3)实验分析: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
②如果已得到上述第(2)小题中的实验结果,为了进一步在活体水平上验证这两种药物及其联合作用的影响,下一步你将选用身体状况一致的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随机均分后,分组进行药物处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实验思路(4分):
①取等量的卵巢癌细胞和细胞培养液(0.5分)加入到12孔板细胞培养板中培养(0.5分)。示意图共1分,药物及空白对照4组0.5分,3个时间段0.5分,甲、乙和甲+乙的位置可以换)。
②将12孔细胞培养板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0.5分),每24 h取对应组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0.5分),吸取细胞检测其mRNA和蛋白质的含量(0.5分),并记录。
③分析统计实验数据(0.5分)。
(2)柱形图3分,单纵坐标(如下图1)或双纵坐标(如下图2)皆可
横纵坐标0.5分,图例0.5分,每组柱形图各0.5分。要求GnRH类似物组(甲)和顺铂组(乙)低于空白对照组,联合作用组(甲+乙)最低,GnRH类似物组(甲)和顺铂组(乙)高低比较不要求,mRNA和蛋白质相对含量的高低比较也不做要求。
(3)实验分析(3分)
①下丘脑(1分)
②患卵巢癌(1分,答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等类似答案无分) 血管生成的长度或条数(1分,答长度、条数其中之一即可,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考前仿真押题练(七)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这主要依赖于细胞的( )
A.分裂和癌变 B.衰老和分化
C.分裂和分化 D.衰老和分裂
解析:选C 受精卵发育成多细胞个体,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下列关于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工业用水封闭化 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
C.清理河道淤泥 D.建立污水处理厂
解析:选B 工业污水需要封闭处理,净化后才能排出;生活污水富含较多N、P等元素,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不能直接排入江河;适时清理河道淤泥,利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建立污水处理厂,能够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实现对污水的有效治理。
3.下列不能为生物体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统一性提供证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
B.脊椎动物前肢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不同
C.中心法则的发现
D.真核生物均由真核细胞组成
解析:选B 脊椎动物前肢的形态和功能存在差异是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体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显著增多,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体第一道防线功能加强
B.人体第二道防线功能加强
C.人体第三道防线功能加强
D.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选B 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多,说明第二道防线在加强。
5.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是( )
A.杂合子 B.纯合子
C.单倍体 D.四倍体
解析:选B 二倍体的花粉培育成的幼苗均为单倍体植株,被秋水仙素处理后会加倍成纯合二倍体植株。
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 )
A.中暑 B.糖尿病
C.低血钾症 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解析:选D 中暑、糖尿病及低血钾症分别因为生物体体温、血糖及钾离子浓度不正常引起的内环境失调,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不属于内环境被破坏引起的疾病。
7.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即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了T-A。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B.产生新的基因
C.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D.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选C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是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题中信息不能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基因突变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8.“验证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如图。实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利用过氧化氢酶催化, 虚线表示相同温度下利用二氧化锰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酶能提供过氧化氢分子活化所需的能量
B.在酶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先快后慢
C.若降低温度,M点右移
D.该实验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选A 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随着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的含量下降,酶促反应速率下降;本实验为最适温度下的酶活性,降低温度,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下降;通过与二氧化锰的催化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9.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种群将( )
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解析:选A 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这样导致A基因频率降低,a基因频率升高。根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说明该物种将不断进化;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没有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不能说产生新的物种;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基因频率的变化会导致基因库发生变化,只要种群不消失,其基因库就不会丧失。
1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都含有碳、氢、氧、氮
B.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C.每种蛋白质分子都由多条肽链组成
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不影响其功能
解析:选A 蛋白质的元素构成主要是C、H、O、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有些复杂的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组成,有的蛋白质分子只由一条肽链组成。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而正确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发挥生物活性的前提。
1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B.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
C.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
D.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
解析:选D 环境容纳量是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环境容纳量(K值)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环境容纳量(K值)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条件变得更好,K值将变大。
12.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解析:选D 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丙包括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核酸,又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重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核酸,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核酸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核酸由乙病毒的核酸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核酸相同。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后,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
13.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籽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幼苗尖端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枝可促进其生根
解析:选B 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果实发育和插枝生根等作用;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细胞对生长素较芽细胞敏感,所以根细胞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比芽细胞的低;单侧光引起幼苗尖端中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向光侧生长素较少,背光侧生长素较多,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14.图示为机体在清除某种入侵的病毒时的一个环节,其中①与②是一组可相互识别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为抗原-MHC复合体,则甲细胞可能是巨噬细胞
B.免疫应答时,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其抗原分子降解为肽
C.若甲细胞为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则乙细胞可能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若乙为细胞毒性T细胞,当受到①的刺激,则迅速启动分裂分化过程
解析:选D 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后,能够在巨噬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将抗原降解为肽,然后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巨噬细胞表面,呈递出来;当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细胞表面上会存在抗原-MHC复合体,能够被相应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MHC复合体刺激后,便被激活致敏,但其分裂分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相应信号。
1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
B.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
D.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选D 原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
16.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会有特殊分子携带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B.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C.产物在肌肉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D.全过程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解析:选D 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不会生成水;产物乳酸在肌肉细胞中不会再生成葡萄糖,乳酸需运至肝脏中再生成葡萄糖;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
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解析:选D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生物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只能组成一条食物链,即树→虫→鸟;“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都属于分解者。
18.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能够发生的是( )
A.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种不同的DNA分子
B.一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
C.一种密码子翻译成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D.一种tRNA分子携带多种不同的氨基酸
解析:选B 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多个相同的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可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分子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
19.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X染色体上一显性基因控制,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疾病属于罕见病,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该病男性患者的外祖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患病
C.一对患该病夫妇产下一正常子代的概率是1/4
D.男性患者能产生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配子
解析:选C 该疾病属于罕见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D,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其中Y来自父亲,XD来自母亲,而其母亲的XD来自该男性患者的外祖父或外祖母;患该病夫妇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①XDXD×XDY后代全是患者;②XDXd×XDY正常子代的概率是1/4;男性患者(XDY)能产生不携带致病基因的Y配子。
20.下表是某动物CO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值。相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
环境温度(℃)
10
20
30
40
CO2产生量相对值
9.8
6.9
5.5
6.2
A.产生CO2的过程为动物体提供热量
B.10 ℃时产生的CO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产生于细胞溶胶
C.切除下丘脑后,从40 ℃移至10 ℃环境时,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
D.从40 ℃移至10 ℃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解析:选B 需氧呼吸产生CO2,该过程为动物体提供热量;动物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切除下丘脑后,从40 ℃移至10 ℃环境时,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从40 ℃移至10 ℃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21.如图为真核生物核内转录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编码链
B.DNA在甲处刚刚由解旋状态恢复双螺旋
C.合成的RNA分子比DNA分子短
D.RNA将在细胞质中加工为mRNA
解析:选D 据图分析,②和③形成杂合的RNA-DNA双联,其中②为模板链,③为RNA,则①为非模板链(编码链);DNA在甲处转录完成后,可由解旋状态恢复双螺旋结构;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的RNA分子比DNA分子短;RNA将在细胞核中加工为mRNA。
22.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操作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剪取5 cm根尖,用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分别解离和染色
B.持续观察细胞①,可见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C.细胞①所处时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③所处时期占的时间最长
解析:选D 应剪取根尖2~3 mm;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连续的有丝分裂;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细胞③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时间长,因此在细胞周期中细胞③所处时期占的时间最长。
23.对胚芽鞘做如下图处理后,其变化情况将是( )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析:选D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本题实验设计将胚芽鞘尖端下部剪切后倒置,尖端以下的部位将没有生长素,因此将会不生长也不弯曲。
2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人工诱变是指用化学试剂使基因发生改变
C.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特点
D.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是多倍体育种中使用的较好的方法
解析:选B 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新的品种;人工诱变是指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基因发生改变;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先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是多倍体育种中使用的较好的方法。
25.T淋巴细胞分为若干种类,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用HIV病毒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概率增大
B.Th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特异性受体
C.HIV病毒只攻击人体的各类淋巴细胞
D.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下降
解析:选C 由图可知,HIV病毒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概率增大;Th细胞表面有识别HIV的特异性受体;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由于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因此T细胞减少会导致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下降。
26.[加试题]下图分别表示某年五里湖部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周年变化、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周年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图1中的生物量即单位体积内浮游植物的总质量
B.浮游植物贮存的一部分能量可被消费者、分解者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C.由图2可知,各藻类的变化趋势均与浮游植物总种数变化趋势一致
D.图2中4~6月绿藻门比硅藻门数量下降快,原因是捕食绿藻的天敌增多
解析:选B 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浮游植物储存的一部分能量可被消费者、分解者转化为次级生产量;由于藻类的种类数较多,据图2不能判断各藻类的变化趋势均与浮游植物总种数变化趋势一致;图2中4~6月绿藻门比硅藻门种类数下降快,而不是绿藻比硅藻的数量下降快。
27.[加试题]下表是一个野山羊种群按时间顺序每隔两年的生物量变化调查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
t0
t1
t2
t3
生物量(g·m-2)
N
2N
4N
4N
A.该种群净生产量在t1~t2期间的积累量为2N
B.t0~t1期间的呼吸量大于t1~t2期间的呼吸量
C.t2~t3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为0
D.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4N
解析:选A 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t1~t2期间的积累量为4N-2N=2N;t0~t1期间的生物量小于t1~t2期间的生物量,故t0~t1期间的呼吸量小于t1~t2期间的呼吸量;t2~t3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该种群的生物量为4N。
28.[加试题]下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红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B.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经染色体加倍后能得到4种花色的可育植株
C.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开白花的植株,原因不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B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基因A的表达
解析:选D 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经染色体加倍后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颜色分别为粉红色、紫色、白色、白色,即3种花色的可育植株;若基因型为AABB植株与aaBB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开白花的植株,原因可能是AABB植株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缺失导致产生的配子为BO,即缺失A基因;基因B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基因A的表达。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种。
(2)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的同化实现的。
解析:(1)图1中生物构成了10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分别是雪兔、旅鼠和驯鹿。(2)由于生物放大作用,营养级最高的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所以是北极狐和雪鸮。(3)分析图2不难发现,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之比,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就是b与a之比。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每空1分)(1)10 3 (2)北极狐、雪鸮
(3)分解者 (b/a)×100% 生产者
30.(7分)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G表示相关物质),图乙是正常绿叶中色素经纸层析后得到的实验结果(a~d表示四条色素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C是__________,E到D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C、E是将F________为G所必需的,F到G的过程从能量变化来看属于________反应。
(3)为了使研磨充分得到更多的叶绿体色素,研磨时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对该植物落叶中色素提取液进行纸层析分离,会发现图乙中的________两条色素带变浅或者缺失。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A是水光解后的产物O2,H+、e-和B生成C,故可确定B为NADP+,C为NADPH,同时可确定D为ADP,E为ATP,F为三碳酸,G为三碳糖。E→D是消耗ATP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2)F表示三碳酸,三碳酸在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为三碳糖,F→G是消耗ATP中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3)提取光合色素时,通常加入少量SiO2促使研磨充分,加入少量CaCO3保护叶绿素。植物落叶中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因此在纸层析条带上a(叶绿素b)、b(叶绿素a)两条色素带会变浅或者缺失。
答案:(每空1分)(1)O2 NADPH 叶绿体基质
(2)还原 吸能 (3)二氧化硅(SiO2) a、b
31.(7分)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B发生了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果蝇A的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正常眼色与褐眼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实验一得到子代的过程(基因用字母R、r表示)。
解析:(1)实验二中,果蝇B与纯合正常雄果蝇交配,后代雌雄中,正常∶褐眼均为1∶1,说明雌性果蝇为杂合子,且实验三的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果蝇B为杂合个体,即果蝇B出现显性突变。(2)分析表中数据,实验一子代中雌雄性状存在差异,子代中雌雄比例为2∶1,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3)实验一的子代,雄性个体较雌性个体数量少,可能存在纯合显性致死现象,即XRY纯合致死。遗传图解书写时,注意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符号和比例等,具体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每空1分,遗传图解2分)(1)显性 实验三的子代中出现正常眼色 (2)X 实验一的子代中雌、雄的比例为2∶1 (3)突变有纯合致死效应 遗传图解如下: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一)(二)所示问题。
(一)在农村,泡菜的制作方法是先对新鲜的蔬菜进行整理、清洁,然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再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腌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A.乳酸菌+假丝酵母 B.乳酸菌+醋化醋杆菌 C.酵母菌+霉菌 D.酵母菌+醋化醋杆菌),这些微生物利用蔬菜中的糖类和其他物质进行发酵,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也包括亚硝酸。
(3)某同学想测定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要先用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绘制__________,再通过测定泡菜匀浆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4)若要获得优良乳酸菌菌种,纯化菌种时,更易分离得到单菌落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培养时还需提供__________条件。
(二)科学家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禽流感病毒,用以生产可以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图中A~G分别表示生物技术或细胞名称,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C过程化学诱导试剂常用________。
(2)仅考虑某细胞两两融合,可能形成3种类型D细胞,需经两次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特点)的E细胞用于培养。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通入C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
(4)如果将单克隆抗体基因导入奶牛________,再通过胚胎体外培养和____________________,可获得多头遗传物质相同奶牛,从而从乳汁中提取更多的抗体。
解析:(一)(1)白酒擦拭泡菜坛的主要目的是对泡菜坛进行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2)泡菜制作时,主要涉及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和假丝酵母,它们利用蔬菜中的糖类等有机物质,分解为醇类和有机酸类物质,也会产生亚硝酸盐。(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要先绘制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准曲线,然后测定泡菜匀浆的OD值与其对照,确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4)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更易得到单菌落的方法是涂布分离法,由于乳酸菌为厌氧呼吸生物,因此培养时还需要提供无氧环境。
(二)(1)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或人的细胞。C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利用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离心、振动等)、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3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培养。(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通入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4)培育转基因动物,应该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如果将单克隆抗体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再通过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分割、胚胎移植,可获得多头遗传物质相同奶牛,从而从乳汁中提取更多的抗体。
答案:(每空1分)(一)(1)消毒(消除杂菌) (2)A 有机酸和醇类(漏写、错写不给分) (3)标准曲线 光密度值(OD值) (4)涂布分离法 无氧
(二)(1)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或人 PEG(聚乙二醇) (2)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维持培养液的pH 接触抑制 (4)受精卵 胚胎分割、胚胎移植
33.[加试题](10分)药物A能促进干细胞增殖,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活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能将MTT还原成蓝紫色结晶并沉淀在细胞中,死细胞无此功能;可通过仪器检测到蓝紫色物质的光吸收值,活细胞数与光吸收值呈正相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药物A的作用。
实验材料:小鼠胚胎干细胞悬液(含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全部营养物质)、质量浓度为3.0 mg/mL的药物A、适宜浓度的MTT溶液、培养瓶等所需材料和用具。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MTT溶液对细胞生存的影响,通过仪器检测蓝紫色物质光吸收值的具体过程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质量浓度为1.5 mg/mL药物A;
(2)请以柱形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取三组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悬液,编号甲、乙、丙,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质量浓度为1.5 mg/mL、3 mg/mL药物A,甲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和乙、丙组进行对照。活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能将MTT还原成蓝紫色结晶并沉淀在细胞中,死细胞无此功能;可通过仪器检测到蓝紫色物质的光吸收值,活细胞数与光吸收值呈正相关。因此,用移液管分别吸取适量且等量培养瓶中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MTT溶液,摇匀,测定各组的光吸收值,再制片在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并记录。为了避免和减少实验误差,所以重复步骤③,多测几次数据,求平均值。(2)由于活细胞数与光吸收值呈正相关,具体图示见答案。(3)药物A能促进干细胞增殖,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本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药物A,因变量为干细胞数目,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不同浓度药物A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答案:(1)②取三组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悬液,编号甲、乙、丙,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质量浓度为1.5 mg/mL、3 mg/mL药物A,甲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2分)
③用移液管分别吸取适量且等量培养瓶中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MTT溶液,摇匀,测定各组的光吸收值,再制片在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并记录;(2分)
④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1分)
⑤重复步骤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分)
(2)(3分)
(3)验证不同浓度药物A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1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三)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可分布于动物、低等植物细胞且与细胞分裂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内质网
解析:选C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与有丝分裂无关;高尔基体与植物的细胞分裂有关,与动物的细胞分裂无关;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分裂有密切关系;内质网与动、植物的细胞分裂无关。
2.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方法是( )
A.多倍体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解析:选A 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
3.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下列对紫花和白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性状 B.两种性状
C.两种表现型 D.一对相对性状
解析:选B 紫花性状和白花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是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两种表现型。
4.“五水共治”中治理污水时不可采取的措施为( )
A.造纸厂工业用水封闭化
B.养殖污水的沼气资源化利用
C.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D.印染生产工艺无害化
解析:选C 治理污水,需要减少生活、生产污水的直接排放。
5.能加速肝和肌肉中糖元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解析:选C 胰岛素不能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肉中糖元的分解;甲状腺激素不参与血糖的调节。
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B.酶与底物结合后形状会发生变化
C.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D.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专一性
解析:选B 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的反应;酶促反应前后,酶分子结构稳定不变,但在反应中,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蔗糖无论能否被淀粉酶水解,与碘-碘化钾溶液均不会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专一性作用。
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B.光合作用中的产物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等原料而被利用
C.如果将叶绿体的所有色素提取出来,并放于有光条件下,那么水的光解依旧进行
D.若类囊体结构被破坏,则三碳酸的合成速率将减慢
解析:选D 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光合作用中的产物三碳糖大部分用于RuBP的再生;叶绿体中色素有的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如果将叶绿体的所有色素提取出来,会使它们失去作用,水的光解无法进行;三碳酸的合成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受到类囊体中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的影响。
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
B.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
C.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
D.种群性比率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
解析:选A 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作为生物的益或害,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增长型年龄结构一般而言预示种群数量会增加,但是还要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剧烈变化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动物的出生率和每次产仔数、性成熟早晚有关;性比率影响种群出生率。
9.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选C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出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0.如图为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情况。下列各种变异不可能是该对染色体发生的是( )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解析:选C 分析图示中染色体结构,若上部位染色体为正常染色体,则该变异为缺失,若下部位染色体为正常染色体,则该变异为重复;若两条染色体上不同片段来自其他非同源染色体,则该变异为易位;倒位是指染色体发生180°颠倒,一般情况下,染色体的长度不发生改变。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定部位的细胞会发生自然凋亡,这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
B.人体生长发育产生的衰老细胞,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可及时将其清除
C.生物体内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所有肿瘤细胞均可以通过凋亡方式清除掉
D.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两个过程共同维持机体内器官和组织细胞数目的稳定性
解析:选C 生物体内一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早期产生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清除,但并不是所有的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能通过凋亡来清除。
12.恒温动物进入低温环境后,其体温调节表现为( )
A.增加产热,增加散热 B.减少产热,减少散热
C.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D.减少产热,增加散热
解析:选C 恒温动物进入低温环境,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13.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病患者体内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B.多基因遗传病患者后代发病率低于单基因遗传病
C.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D.“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
解析:选A 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结构的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但不含致病基因;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需要多个基因共同决定,其发病率比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要低;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
14.下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对照实验说明( )
A.幼苗弯曲部位在尖端
B.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C.幼苗尖端的生长素传递到了下面
D.幼苗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解析:选B 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部位,最终能够证明感光部位在幼苗尖端,弯曲部位在幼苗尖端下面一段。
15.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用32P、35S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
B.搅拌使细菌细胞外的噬菌体更易侵染细菌
C.搅拌后直接检测悬浮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用32P标记一组T2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了另一组T2噬菌体的蛋白质;搅拌可使细菌外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搅拌后需要经过离心处理,再检测悬浮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下列关于幼苗生长与向光性的各种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将幼苗置于黑暗与单侧光下,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影响
B.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苗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研究其感光部位
C.将切除尖端的幼苗与完整的幼苗一起培养,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
D.将含IAA的琼脂块与空白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尖端的幼苗上,研究其向光性原理
解析:选D 观察单侧光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单侧光,黑暗与单侧光形成对照,A项一致;研究感光部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部位,所以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套在苗尖端与尖端下面一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感光部位,B项一致;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所以将切除尖端的幼苗与完整的幼苗一起培养,能观察尖端对其生长的影响,C项一致;研究向光性的自变量是单侧光,而不是是否含有IAA,所以将含IAA的琼脂块与空白琼脂块分别放在切除尖端的幼苗上,是研究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D项不一致。
17.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分子的本质是蛋白质,分泌抗体过程体现了质膜的结构特点
B.效应B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最终都分布到血液中
C.成熟的B细胞质膜上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本质上就是抗体分子
D.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呈Y形,有同种抗原的两个结合位点
解析:选B 抗体本质为蛋白质,形状呈Y型,在其两个短臂上存在相同抗原的结合位点;分泌抗体通过胞吐实现,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血浆和组织液,参与体液免疫,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成熟B淋巴细胞能够合成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这是一种抗体。
18.如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⑤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④⑤都需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溶胶中
D.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三碳酸分子的还原
解析:选C 在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不能合成ATP,过程⑤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能合成ATP;过程①为糖酵解过程,在无氧条件下也可进行;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溶胶中;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不用于三碳酸分子的还原。
19.下图甲、乙为某细胞连续多次分裂过程中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细胞的基因型一定是Dd
B.乙的基因型一定是DDdd
C.多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次序为甲→乙
D.甲、乙的子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C 该细胞在多次分裂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原基因型不一定是Dd;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而来,基因型不一定是DDdd;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多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次序为甲→乙;甲的子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乙的子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0.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DNA复制的过程,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所需原料为四种,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b和c链碱基序列互补,且两链中(A+T)/(C+G)的比值相同
C.在图示酶的作用下,a、d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碱基暴露出来,形成两条母链
D.b链中相邻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先形成磷酸二酯键,然后与a链中互补碱基的核苷酸进行配对
解析:选B 图示过程表示DNA复制,所需原料为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为小分子有机物,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c链分别与a、d链碱基互补配对,而a、d链能够碱基互补配对,因此,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d两链也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和T、G和C分别为互补碱基,互补碱基相加的比值,每条链均相等;图示酶为DNA聚合酶,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开,碱基暴露出来形成两条母链;在DNA分子复制时,每一条母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吸引含有互补碱基的核苷酸,最后相邻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产生一条新链。
21.离子泵是一种依赖ATP供能完成离子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转运
B.离子泵与被转运的离子结合后其形状会发生变化
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选C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转运;离子泵与被转运的离子结合后其形状会发生变化;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减少了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2.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
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
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新环境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了定向选择,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新物种迁入后可能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选C 生物进化是有利的变异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可以得出种群发生了进化的结论;新环境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了定向选择,A基因控制的性状逐渐被淘汰,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由表中信息可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不断变化的,1970年该种群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18%,由表格中的信息不能判断是否产生生殖隔离;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个体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新物种的迁入,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加,有可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B.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刺激b点,只有乙电位计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D.刺激a点,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
解析:选A 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A为效应器,刺激b点能引起A的收缩,E不会发生反应;刺激a点,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活动;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所以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b点所在位置为传入神经元,a点所在位置为传出神经元,反射弧中兴奋不能由传出神经元到达传入神经元,因此无论反射弧是否受损,刺激a点乙都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24.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R表达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a和b的碱基顺序可能不同
B.产生c的过程需要核糖体与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结合
C.物质c最后会被分泌到细胞外
D.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至左
解析:选A a和b都表示RNA,其中a需经修饰形成b,因此两者的碱基顺序可能不同;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上;物质c可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被分泌到细胞外;根据长的翻译在前,短的翻译在后,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
25.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对该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及个体基因型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为aa
B.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为Aa
C.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为XaXa
D.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为XAXa
解析:选D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对于该种遗传病,代代都有患者,所以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不患病,其基因型为aa;系谱图中的女患者Ⅰ2的儿子Ⅱ5正常,女患者Ⅲ3的父亲Ⅱ1正常,由此可推知该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Ⅰ2患病,所以Ⅱ3为Aa;系谱图中男患者Ⅱ4和Ⅲ1的母亲Ⅰ2和Ⅱ2都患病,所以该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为XaXa。
26.[加试题]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强度无关
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
解析:选C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是在12时,气孔导度的下降在10时,两者下降时间不一致;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是由于温度过高,气孔大量关闭,引起CO2浓度下降有关,碳反应减弱;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强度有关;图中显示,阴天条件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晴天条件下,所以,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
27.[加试题]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Na+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解析:选D 图1中乙测出的电位是动作电位,其大小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Na+内流量减少,导致图2中c点下移;图2中b点Na+通道开放的原因是刺激达到了一定强度,而不是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因为从图中可看出实验是测定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不涉及化学递质的作用;神经纤维的状态由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
28.[加试题]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乙图中突变体①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其比例为3∶1
D.图乙中的粉花突变体与iiDDrr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红色∶白色=1∶1,则发生的是图乙中③类型的变异
解析:选C 正常情况下,图1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iiDDRR、iiDdRR、iiDDRr和iiDdRr,共4种;乙图中突变体①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正常情况下,图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iiDDRR、iiDdRR、iiDDRr和iiDdRr 4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iDdRR、iiDDRr、iiDdRr,如果是iiDdRR或iiDDRr,则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如果是iiDdRr,则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9∶7;图乙中的粉花突变体与iiDDrr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红色∶白色=1∶1,则发生的是图乙中③类型的变异。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仅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营养级Ⅱ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f表示能量值的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若甲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e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用于营养级Ⅱ生长发育的能量是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若图1中营养级Ⅲ所同化的总能量为y,则营养级Ⅱ、Ⅲ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100%(用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2可以得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方向、__________和逐渐递减的特点。
解析:(1)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即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产,而Ⅰ是生产者,所以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消费者Ⅱ、Ⅲ、Ⅳ。(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甲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乙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戊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e表示随食物残渣(粪便)排出体外的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二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二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因此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营养级Ⅱ、Ⅲ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Ⅲ营养级同化量÷Ⅱ营养级同化量)×100%=y/b×100%。(3)由图2可以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方向、不可逆、逐级递减的。
答案:(每空1分)(1)热能 Ⅱ、Ⅲ、Ⅳ (2)随食物残渣(粪便)排出体外 c y/b (3)不可逆
30.(7分)下图甲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温度适宜且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乙表示番茄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相关代谢,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________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的生理状态对应图甲的________段,D点时影响番茄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物质c是________,物质a、c参与的代谢过程中,共同的产物有________。
(4)物质a是在________上与氢和电子结合的。
解析:(1)图甲表示的植物是在密闭的大棚内测定的曲线图,B、D点表示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2)图乙中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有氧气的净释放,所以对应图甲的BD段。D点时影响番茄有机物积累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强度和CO2浓度。(3)据图乙分析,c表示丙酮酸,物质a(氧气)、c(丙酮酸)参与的代谢过程中的共同产物是ATP。(4)物质a是在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与氢和电子结合生成水。
答案:(每空1分)(1)B、D 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 (2)BD 光强度和CO2浓度(答对一项即给分) (3)丙酮酸 ATP (4)线粒体内膜
31.(7分)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棒眼与圆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所得F1表现型及数量(只)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黑身圆眼
黑身棒眼
灰身圆眼
灰身棒眼
雄蝇
23
26
79
70
雌蝇
0
50
0
156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两对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表中数据能为之提供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信息可推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F1的灰身棒眼雌果蝇基因型有________种;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让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与圆眼雌果蝇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圆眼雌果蝇,该圆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两雌雄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身棒眼∶灰身圆眼∶黑身棒眼∶黑身圆眼≈9∶3∶3∶1,说明黑身、圆眼是隐性性状,灰身、棒眼是显性性状,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分析可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子一代灰身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4种;F1中黑身棒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黑身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比例是1∶1,F1中黑身棒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XB∶aY=1∶1,Fl中黑身棒眼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XB∶aXb=3∶1,Fl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用雌雄配子结合法计算出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XBXB∶aaXBXb∶aaXBY∶aaXbY=3∶1∶3∶1。(3)棒眼雄果蝇与圆眼雌果蝇杂交,理论上后代雌果蝇均为棒眼,这可能是在个别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基因突变(XB基因突变为Xb)或染色体畸变(如XB基因的缺失)所致。
答案:(每空1分)(1)灰身、棒眼 灰身棒眼∶灰身圆眼∶黑身棒眼∶黑身圆眼≈9∶3∶3∶1 (2)AaXBY 4 雌性黑身棒眼∶雄性黑身棒眼∶雄性黑身圆眼=4∶3∶1 (3)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面(一)(二)中的问题:
(一)杨桃果实→洗净→去皮切块→破碎榨汁→调整成分→澄清→巴氏杀菌→X→酒精发酵→Y→醋酸发酵→过滤→杀菌→成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艺流程X中需要接种________菌。选择不同的该菌种分别加入到等量的杨桃汁中,若发酵开始因______导致发酵瓶内出现负压,应加入更多的该菌种。
(2)发酵性能测定:将N1、N2、N3三种品系的该菌种分别接种于含有相同发酵液的发酵瓶后,称重发酵瓶。称重前拧松瓶盖,轻轻摇晃瓶子。随着发酵时间的延续,瓶重逐渐减轻。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瓶重减轻量即为该菌种在酒精发酵中产生的______的量。
②据图分析,N1比N3更适合作为生产杨桃酒的菌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艺流程Y中,用划线分离法获得单菌落时,接种环在菌液中蘸菌液________次;在3个区域内划线后需要将接种环________。可以利用________的方法,将醋杆菌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
(二)某农场的农业生态工程简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评价养殖效益时,除了人工投入等成本外,往往采用单位时间内饲料投入量和体重净增长量(可采用相关参数转换成干物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体重净增长量为________生产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的能量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________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__________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3)在无人为因素干预下,养殖鱼类种群呈“S”形增长,若养鱼场中迁入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将使“S”形曲线中的________下降,通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乌鳢鱼和养殖鱼类的数量将趋于相对平衡。
解析:(一)(1)分析流程图可知,工艺流程X表示接种酵母菌。酵母菌厌氧呼吸会导致装置中气体量增多,因此选择不同的该菌种分别加入到等量的杨桃汁中,如果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等量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造成气体总体积减小,所以发酵开始因需氧呼吸导致发酵瓶内出现负压,应加入更多的该菌种。(2)①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会释放CO2,因此瓶重减轻量即为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产生的CO2的量。②据图分析,N1菌在1~4天(前期/初期)的失重量(产生CO2的量/发酵速率/发酵能力)大于N3(N3前期发酵能力不如N1),因此N1比N3更适合作为生产杨桃酒的菌种。(3)工艺流程Y中,用划线分离法获得单菌落时,接种环在菌液中蘸菌液一次;在3个区域内划线后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可以利用固定化的方法,将醋杆菌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
(二)(1)体重净增长量为次级生产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的能量转化效率。(2)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间种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3)若养鱼场中迁入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K值下降,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或负反馈)调节,乌鳢鱼和养殖鱼类的数量将趋于相对平衡。
答案:(每空1分)(一)(1)酵母 需氧呼吸 (2)①CO2 ②N1菌在1~4 d(前期/初期)的失重量(产生CO2的量/发酵速率/发酵能力)大于N3(N3前期发酵能力不如N1) (3)一 灼烧灭菌 固定化
(二)(1)次级 转化效率 (2)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间种 洁净可再生 (3)K值 自我(或负反馈)
33.[加试题](10分)欲用手术切除法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以小鼠的体长和耗氧量作为测量指标,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若干只幼年小鼠
要求与说明:具体手术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曲线表示预测的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甲状腺,因变量是小鼠的体长和耗氧量。实验思路如下:①首先选取若干只大小形态形似、生理状况相同的幼年小鼠进行实验,由于涉及耗氧量、体长的变化,因此,实验开始时需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长和耗氧量;②将若干只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A、B,其中A组进行手术处理,切除甲状腺,B组不切除甲状腺,但作假手术处理(排除手术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量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④对测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2)由于甲状腺能够产生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发育,所以切除甲状腺组相比较正常组体长、耗氧量均较低,具体图示见答案。(3)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代谢过程中消耗氧气,因此可采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②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幼年个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缺乏,幼年小鼠的发育停滞。
答案:(1)①实验开始时,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1分)②将若干只小鼠分为2组;A组切除甲状腺,B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1分)③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组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1分)④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分)
(2)(2分)
(3)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代谢过程需消耗氧(2分) ②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2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九)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蛋白质参与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垂体分泌激素调控甲状腺的活动
C.细胞核中DNA转录形成mRNA
D.细胞内产生的CO2进入内环境
解析:选D 染色体移动需要纺锤体参与,纺锤体的成分中有蛋白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成分是蛋白质或多肽;DNA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该酶的成分是蛋白质;CO2进入内环境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载体等蛋白质的参与。
2.下列生理功能与RNA功能无关的是( )
A.催化细胞内的某些生化反应
B.转运氨基酸
C.与核糖体结合,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D.携带着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解析:选D 有些RNA具有催化作用,tRNA能够转运氨基酸,rRNA参与核糖体的组成,mRNA是翻译的模板;携带细胞内全部遗传信息的是DNA。
3.下列有关蓝细菌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B.各种膜蛋白贯穿在脂双层中
C.决定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向
D.该物质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解析:选A 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它能通过细胞膜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膜蛋白可贯穿、镶嵌、嵌插在脂双层;膜蛋白不能决定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向;蓝细菌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
4.一个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形态功能各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细胞的信使RNA结构不同
B.不同细胞的转运RNA结构不同
C.不同细胞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同
D.不同细胞中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选A 大多数学生被“根本原因”四个字所迷惑,认为不同基因控制不同蛋白质合成,答案应是控制蛋白质的基因不同,未抓住“同一个人体内”这一关键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同一生物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不同细胞的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而表达的第一步是转录,即mRNA的合成。
5.以下生命历程不是由基因决定的是( )
A.人红细胞成熟 B.造血干细胞分化
C.神经细胞坏死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
解析:选C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过程,细胞坏死的原因是外界不利因素造成细胞死亡的过程。
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
解析:选B 三倍体的西瓜无籽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造成的;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比正常体细胞中多1条性染色体,即三体果蝇的体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有1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又暂时恢复为原数目;HIV是RNA病毒,其上含有A、U、C、G四种碱基,在逆转录过程中不仅存在A-U的配对,还存在A-T的配对。
7.以下关于蛋白质及其对应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激素都是蛋白质,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B.化学递质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抗体由效应B细胞分泌,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长骨的生长
解析:选C 动物激素有蛋白质、多肽类、固醇类、氨基酸的衍生物等;化学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其受体位于突触后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利用体液中的抗体消灭抗原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长骨的生长。
8.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选C 染色体数目、结构的变异以及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以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9.如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
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D.图中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
解析:选D 图中①表示基因,在真核细胞中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而DNA复制过程中没有此配对方式;图中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蛋白质产物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tRNA(④)的参与;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而不是密码子。
10.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无性状分离
B.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单倍体植株的细胞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解析:选D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都是单倍体,高度不育。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判定出植株X是杂合子,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比例逐代提高。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绘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
A.a B.b
C.c D.d
解析:选A a点表示净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而总光合速率是细胞呼吸速率的两倍。
12.如果一个精原细胞核的DNA分子都被15N标记,现只供给该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不考虑交叉互换现象)( )
A.100%、0 B.50%、50%
C.50%、100% D.100%、100%
解析:选D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由于半保留复制,所形成的DNA分子都既含15N又含14N,所以每个精子中的DNA都既含15N,又含14N。
13.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的一条单体被标记
解析:选B 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代细胞均含有放射性,且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且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被标记。
14.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
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直接抑制DNA的复制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rRNA的合成
解析:选C 核糖体主要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有的抗生素能抑制核糖体的形成,说明其可能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或rRNA的合成;翻译过程中有mRNA与tRNA的结合,有的抗生素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说明其可能阻止翻译过程;题干信息不能体现C项所述内容。
15.环磷酰胺可以抑制DNA的合成,故可作为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但在较高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β-葡聚糖可以促进白细胞介素-2等各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巨噬细胞的成熟,对接受化疗的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环磷酰胺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β-葡聚糖能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
C.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与之相关的化学成分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解析:选C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巨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对全部抗原都能处理;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处理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抗原。
16.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解析:选C 该题的题眼是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需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药物是否放在B处,刺激C处后,观察到的现象都一样,所以此实验操作没有意义。
17.如图1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图2表示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下列关于两种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表示的运输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限制图1中运输方式的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和能量
C.氧气浓度能影响图2中的运输而不影响图1中的运输
D.图1表示的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转运
解析:选B 本题的解答可将常规思维与逆向思维结合起来,根据图1和图2的运输条件可以推出图1中的运输方式是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图2中的运输方式不仅需要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转运。然后再根据已知的运输方式逆向推出两种运输方式的限制条件。
18.某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20~30 ℃。研究人员为了筛选耐高温优良品种,利用同一植株的茎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HA、HB、HC三个品系进行了实验。下面表格为温度对各品系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品系
光合速率(μmol·g-1·h-1)
20 ℃
30 ℃
35 ℃
HA
20.32
18.32
17.36
HB
13.8
15.56
16.77
HC
8.32
9.36
9.07
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HA品系光合速率最高
B.实验条件下,耐高温性较好的是HB品系
C.与20 ℃比较,30 ℃时三个品系光合速率均较高
D.20 ℃时,不同品系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突变
解析:选C 由表可得出,在适宜温度20~30 ℃时,HA品系光合速率最高;实验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HB品系的光合速率逐渐升高,而HA品系随温度升高,光合速率逐渐降低,HC品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故HB品系耐高温性较好;HA品系在30 ℃时的光合速率比20 ℃时的光合速率低;20 ℃时,不同品系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19.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甲、乙、丙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甲、乙、丙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甲、乙、丙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甲→乙→丙的食物链,那么甲、乙、丙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甲、乙、丙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乙、丙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解析:选C 若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若甲、乙、丙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则甲、乙、丙与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营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
20.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传输信息的几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化学递质释放和性激素传输信息的方式依次是( )
A.1、2、3 B.4、2、3
C.4、1、3 D.4、2、1
解析:选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与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有关,图4中细胞甲是下丘脑细胞,细胞乙是垂体细胞、细胞丙是甲状腺细胞,细胞丁是靶细胞;化学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图2是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作用于相关的靶细胞,与图1所示相同。
21.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细菌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图甲中,光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乙中,当光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D.图乙中,限制a、b、c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强度
解析:选B 从图甲可知,光强度为a时无O2产生,说明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无光合作用,CO2释放量为6个单位;当光强度为b时,O2产生总量和CO2释放量都为3,说明此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且它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会直接被叶绿体利用。图甲光强度为d时,自身产生的CO2不足,还需从周围再吸收2个单位的CO2。图乙表示蓝细菌光合速率与光强度的关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图乙中,限制c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不是光强度。
22.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 ℃、20 ℃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 klx、10 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果如图。据图所做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
A.该叶片在20 ℃、10 klx的光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8.25 mg
B.该叶片在5 klx光强度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的少
C.该叶片在10 ℃、5 klx的光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是3 mg
D.通过实验可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温度和光强度均成正比
解析:选A 叶片在20 ℃、10 klx时,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10+2)/2×(44/32)=8.25(mg);据图可推知,在5 klx光强度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的多;在10 ℃、5 klx的光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是(6+1)/2=3.5(mg);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O2的释放速率表示,5 klx光强度下,10 ℃时该绿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6/2=3(mg/h),20 ℃时的为4/2=2(mg/h), 由此可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温度不成正比。
23.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相同。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b处和d处能进行兴奋传递,a处和c处能进行兴奋传导
B.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在a处以及b处的骨骼肌细胞膜上不一定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C.图中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的只有d处
D.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的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解析:选C 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d类似,也可发生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
24.如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L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②可能属于食物网的第一营养级
C.种群②B~C段与I~J段的增长率基本相同
D.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①小
解析:选D 由图示可得,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增加而增加,随种群①的减少而减少,因此种群①为被捕食者,种群②为捕食者;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有的个体数,种群②在B~C段和I~J段增加的个体数基本相同,但原有的个体数不同,所以种群②在B~C段和I~J段的增长率不同;种群①是种群②唯一的食物来源,且种群②个体数比种群①多,所以从能量流动来看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应该比种群①的小。
25.使用特定的方法可以抑制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使细胞停留在分裂的某一阶段,如下表所示,“-”表示停留时期。
时期
处理方法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加入过量的胸苷
-
秋水仙素
-
低温(2~4 ℃)
-
-
-
-
-
由上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胸苷不能直接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B.秋水仙素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中期
C.低温主要抑制细胞分裂中有关酶的活性
D.加入过量的胸苷使细胞停留在间期可能的原因是抑制了RNA合成
解析:选D 加入过量的胸苷使细胞停留在间期,说明间期DNA复制终止,进一步说明胸苷不能用于DNA的合成;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分裂需要多种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26.[加试题]为研究NaCl和光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者利用三角叶滨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c组的结果可能是由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造成的
B.NaCl处理后,图1中ATP、NADP+的生成速率为a>bC.NaCl处理前后,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主要受光强度限制
D.在强光照下,NaCl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
解析:选B 图1中c组在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植物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造成的;图2中丙组的光强度较低,用200 mmol NaCl处理前后,光合速率基本不变,限制因素应为光强度;据图分析,在弱光照下,NaCl对植物影响较小,植物耐受性更强,强光照下,NaCl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
27.[加试题]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E
B.种群丙在a、b、d、e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
C.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
D.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解析:选A 图1中A是非生物的物质,B、D、F是消费者,E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所以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植物相当于图1中的E。种群丙在a点时数量最多,所以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图1中F获得的总能量只有10%左右流入D。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后数量减少,F因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随之D也减少。
28.[加试题]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B.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C.两病都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若Ⅱ4不含致病基因,则Ⅲ1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选D 由系谱中Ⅰ1和Ⅰ2正常,其女儿Ⅱ2患甲病,可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若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Ⅱ5患病,其女儿都应患病,但Ⅲ3、Ⅲ4、Ⅲ5都正常,因此判断乙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对于甲病,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若Ⅱ4不含致病基因,则Ⅲ1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①~⑤表示有关能量及其数量,其中①表示生物B摄入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
请回答:
(1)图1中3种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文字表示)。若该生态系统中旅鼠因某种原因(如迁入)而增加,则旅鼠的天敌数量将_______,植物的数量会减少,而植物的减少反过来就会抑制旅鼠数量的增加。这种__________最初发生的变化的调节就是负反馈调节。
(2)图1中乙对应的图2中的营养级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用图2中序号计算用于B生长繁殖的能量,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由于②<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解析:(1)根据个体数量的变化,乙开始的数量较多,丙随之逐渐增多,而丙的增多又导致乙的减少,说明丙捕食乙;又丙的数量增多后又导致甲的数量增多,说明甲捕食丙。因此,图1中3种生物可构成一条食物链乙→丙→甲。若该生态系统中旅鼠因某种原因而增加,则旅鼠的天敌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旅鼠捕食植物,导致植物的数量减少,而植物的减少反过来就会抑制旅鼠数量的增加,这种抑制最初发生的变化的调节就是负反馈调节。(2)图1中乙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对应图2中的营养级是A。因为①表示生物B摄入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所以图2中用于B生长繁殖的能量是摄入量-呼吸消耗量-粪便中的能量,即①-(③+⑤)。由于②<①,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每空1分)(1)乙→丙→甲 增加 减弱或抑制 (2)A ①-(③+⑤)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0.(7分)在适宜条件下对黄瓜施以不同氮含量的肥料,在不同生长期测得黄瓜叶绿素含量如表所示。请回答:
不同氮含量对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含量(mg·g-1)
氮含量(kg·hm-2)
苗期
开花坐果期
盛果期
末果期
0
3.38
7.30
9.52
7.12
180
3.38
7.53
11.37
7.88
360
3.48
8.06
12.31
8.34
540
3.54
7.23
11.48
9.62
(1)黄瓜的叶绿素中含有的无机盐是________,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________上,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
(2)黄瓜的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______________中,这些物质在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中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叶绿素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进呈__________的趋势,在氮含量为________kg·hm-2时,最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解析:(1)镁(Mg2+)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2)黄瓜的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NADPH和ATP中,NADPH在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中起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作还原剂。ATP在3-磷酸甘油酸的还原中起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磷酸基团。(3)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叶绿素含量在苗期、开花坐果期、盛果期逐渐增加,但是末果期时反而减少,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氮含量为360 kg·hm-2时,最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答案:(每空1分)(1)镁(Mg2+) 类囊体膜 红光和蓝紫光
(2)NADPH和ATP 提供能量、氢和磷酸基团
(3)先增加后降低 360
31.(7分)某哺乳动物的毛色有黑色、灰色、棕色、花斑色四种,毛色由位于某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控制,A+、A和a互为等位基因,且A+对A、a完全显性。现有5对亲本杂交,多次产仔的结果如表:
组别
父本
母本
子代表现型
①
黑色
灰色
全黑色
②
黑色
灰色
黑色∶花斑色=1∶1
③
黑色
灰色
黑色∶灰色=1∶1
④
灰色
棕色
花斑色
⑤
花斑色
花斑色
灰色∶棕色∶花斑色=1∶1∶2
请回答:
(1)分析上表可知,黑色毛色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A对a的显性表现形式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表中组别④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写出1种可能图解)。
(3)该动物的毛形分直毛和卷毛两种,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Y染色体上无相应基因。现用两只黑色卷毛的雌、雄亲本杂交,产生F1共7只,其中1只为花斑色直毛。该动物的毛形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两亲本产生的黑色卷毛雌性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A+对A、a完全显性”,如果A对a为显性,则表现型应该为三种,而表现型出现了四种,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即A和a基因共显性。根据表格中的杂交结果可知,黑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个体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A+A和A+a。(2)由分析可知,棕色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灰色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组别④亲本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子,即AA×aa或aa×AA,遗传图解见答案。(3)分析题意可知,亲本全为黑色卷毛,子代出现直毛和花斑色(Aa),说明卷毛为显性性状,则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两亲本产生的黑色卷毛雌性子代中,基因型有(1/3A+A+、1/3A+A、1/3A+a)(1/2XBXB、1/2XBXb),其中杂合子的概率=1-1/3×1/2=5/6。
答案:(每空1分,遗传图解2分)
(1)A+A+、A+A 和 A+a 共显性
(2)遗传图解如下:
(3)卷毛 A+A XBY 或 A+a XBY 5/6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果胶、淀粉等提取和利用有关的问题:
某植物富含果胶、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成分。某小组开展了该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
(1)果胶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先经过一段时间沸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提取得到的果胶占原料质量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常温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最主要原因是沸水漂洗________(A.有助于清洗杂质和去除可溶性糖 B.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 C.使有关酶失活 D.有利于细胞破裂和原料粉碎制浆)。
(2)在淀粉分离生产工艺研究中,为促进淀粉絮凝沉降,添加生物絮凝剂(乳酸菌菌液),其菌株起重要作用。为了消除絮凝剂中的杂菌,通常将生产上使用的菌液,采用________,进行单菌落分离,然后将其________,并进行特性鉴定,筛选得到纯的菌株。
(3)在用以上提取过果胶和淀粉后的剩渣加工饮料工艺研究中,将剩渣制成的汁液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彻底酶解处理后,发现仍存在浑浊和沉淀问题。可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再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解决汁液浑浊和沉淀问题。
(4)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酶反应器连续生产工艺研究中,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各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的________________、反应液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其中,酶反应时间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
(二)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1)将含某抗虫基因的载体和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pBI121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Ⅰ酶切,在切口处形成________。选取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与切割后的pBI121用DNA连接酶连接,在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________,获得重组质粒。
(2)已知用CaCl2处理细菌,会改变其某些生理状态。取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与重组质粒在离心管内进行混合等操作,使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完成________实验。在离心管中加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慢速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并大量增殖。
(3)取田间不同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________,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幼胚发生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再培养愈伤组织,以便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水稻。影响愈伤组织能否成功再生出植株的因素有:培养条件如光温、培养基配方如植物激素配比、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1)植物体中存在果胶酶,果胶酶能催化果胶的水解,沸水漂洗后会使果胶酶失去活性,所以先经过一段时间沸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显著高于常温水漂洗的果胶得率。(2)纯化菌种常使用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通过扩大培养进行特性鉴定。(3)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能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淀粉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也是造成汁液浑浊的原因,所以可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4)本题考查连续生产工艺,反应器中底物的量、酶制剂的量、反应液的温度、反应液的pH、反应时间等都会影响产物的生成率。单位时间内流经反应器的液体流量大,反应时间就短,反之则长。
(二)(1)构建重组质粒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剪切得到的是粘性末端,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磷酸二酯键。(2)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Ca2+ 处理方法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其处于感受态,以利于重组质粒导入,即实现了转化这一步。而细胞要正常表达相关基因,应让其恢复为正常状态,故应在摇床上培养一段时间。(3)已分化的植物组织(幼胚)恢复为未分化的薄壁组织——愈伤组织,称为脱分化。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的差异,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而且水稻某些品系的培养细胞所诱导出的再生植株,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
答案:(每空1分)(一)(1)C
(2)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 扩大培养
(3)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淀粉酶使淀粉分解
(4)固定化酶的量、反应液温度 控制反应器液体流量(或体积)
(二)(1)粘性末端 磷酸二酯键
(2)转化 使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恢复细胞的正常状态
(3)消毒 脱分化 水稻的基因型、愈伤组织继代的次数
33.[加试题](10分)糖酵解增强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因此肿瘤患者的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加,且代谢活动强的癌细胞摄取量大。在癌细胞培养中,荧光类似物2-N-2-脱氧葡萄糖(2-NBDG)与普通葡萄糖的吸收存在竞争性(如图所示),细胞中荧光信号强,表示细胞吸收的2-NBDG多。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的乳腺癌细胞,且甲的代谢强度大于乙。欲验证这两种癌细胞的代谢强度及两种葡萄糖的吸收存在竞争性,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与用具:甲种乳腺癌细胞,乙种乳腺癌细胞,细胞培养液,普通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2-NBDG,培养皿若干,CO2培养箱等。(注:荧光测量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培养皿,均分为4组。各组加入的试剂和接种的细胞如表。
组别
A
B
C
D
说明
细胞培养液
+
+
+
+
“+”表示加入
“-”表示不加
普通葡萄糖溶液
+
+
-
-
生理盐水
-
-
+
+
2-NBDG溶液
+
+
+
+
甲种乳腺癌细胞
+
-
+
-
乙种乳腺癌细胞
-
+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中。(荧光强度用“+”表示,荧光强度越大,“+”数越多,荧光强度最弱用“1+”表示,最强用“4+”表示)
(3)根据实验结果,请从细胞结构的角度推测,癌细胞培养时,2-NBDG与普通葡萄糖的吸收会发生竞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思路:①取若干培养皿,均分为4组,各组加入的试剂和接种的细胞如表。②各组置于温度等条件适宜的CO2培养箱培养。③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并作记录和统计分析。(2)甲、乙乳腺癌细胞的代谢强度和2-NBDG吸收实验结果中,C组最强和B组最弱,具体情况见答案。(3)根据实验结果,从细胞结构的角度看,癌细胞培养时,由于细胞膜上转运2-NBDG与转运普通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是同一种,因此2-NBDG与普通葡萄糖的吸收会发生竞争。
答案:(1)②各组置于温度等条件适宜的CO2培养箱培养(2分)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并作记录和统计分析(2分)
(2)甲、乙乳腺癌细胞的代谢强度和2-NBDG吸收实验结果(4分)
组别
A
B
C
D
荧光强度
2+(或 3+)
1+
4+
2+(或3+)
注:表格名称,组别和荧光强度,C组最强和B组最弱
(3)细胞膜上转运2-NBDG与转运普通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是同一种(2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二)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
A.Fe2+ B.Ca2+
C.Cl- D.I-
解析:选B 血液中的Ca2+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
C.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
D.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热裂口
解析:选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生物圈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可循环利用,不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所有生物在分子层面都具有统一性;生物圈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3.如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图示的变异类型为(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易位 D.倒位
解析:选D 图示中染色体上基因c、d、e发生180°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4.下列关于人体内巨噬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淋巴细胞
B.能直接协助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
C.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
D.在吞噬病原体前细胞膜上已有MHC分子
解析:选D 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无关;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病原体;巨噬细胞在吞噬病原体前细胞膜上已有MHC分子。
5.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40%、16% B.60%、30%
C.40%、30% D.60%、16%
解析:选B AA占40%,aa占20%,可推知Aa占40%,自交之前A的基因频率=40%+1/2×40%=60%,自交后aa基因型频率=20%+1/4×40%=30%。
6.下列关于池塘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其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这种结构缓解了种间斗争
C.其结构主要由水分决定
D.这种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选C 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氧气和温度决定。
7.人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所指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都很低
B.新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①③
C.②所指遗传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
D.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①所指遗传病
解析:选A 由图可知,①②③所指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都很低;新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②③;②所指为单基因遗传病,该遗传病受一对基因的影响;青少年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属于③所指遗传病。
8.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酵母菌进行了乙醇发酵
B.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
C.丙酮酸产生乙醇时伴随ATP的生成
D.酵母菌线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
解析:选C 在面包制作时,酵母菌先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后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时,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进行厌氧呼吸第二阶段时,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但没有形成ATP。
9.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是组成内质网膜的主要成分
B.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的物质转运系统
C.在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有溶酶体和中心体
D.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
解析:选C 内质网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的物质转运系统,能够将动物细胞中的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
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无全能性
B.细胞衰老时会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如线粒体的体积减小
C.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会有一些细胞发生凋亡
D.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含量会增加
解析:选C 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衰老时会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如线粒体的体积增大;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会有一些细胞发生凋亡;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含量会减少。
11.某同学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现提供6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分别代表核苷酸的3个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小棒用以连接各种化合物。若要制作1个含10对碱基(C有6个)的DNA双链模型,则需要的小棒数目为( )
A.68 B.78
C.82 D.84
解析:选D 连接每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小棒2根,共20个脱氧核苷酸,需要40根小棒,代表连接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小棒需要18根,代表连接6对C—G碱基对的氢键需要小棒18根,代表连接4对A—T碱基对的氢键需要小棒8根,共84根。
1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时会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如线粒体的数量增多
C.细胞凋亡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
D.细胞癌变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
解析:选C 细胞分化其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衰老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减少;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1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 )
解析:选C c点受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为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播,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14.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据表得出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组别
萘乙酸溶液浓度
(mg/L)
生根插条数
(支)
平均生根数
(条/支)
甲
400
69
6
乙
600
85
13
丙
800
43
8
丁
0(清水)
7
3
A.丁为空白对照组,是实现实验目的必须设置的一组
B.生根插条数和每条插条的平均生根数均反映了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情况
C.为了确定促生根的最适宜萘乙酸浓度,应配制400~600 mg/L的萘乙酸溶液再实验
D.通过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萘乙酸对插条生根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结论
解析:选C 丁为空白对照组,是实现实验目的必须设置的一组;生根插条数和每条插条的平均生根数均反映了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的情况;为了确定促生根的最适宜萘乙酸浓度,应配制400~800 mg/L的萘乙酸溶液再实验;通过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萘乙酸对插条生根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结论。
15.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能量
B.构成细胞膜的②和③大多不是静止的,是可以流动的
C.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方式b可表示CO2的运输
D.不同物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无法完成受精是因为②具有选择性
解析:选D ①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方式b可表示细胞内CO2的运输;不同物种生物精卵识别的物质基础是①糖蛋白。
16.如图为原核细胞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过程①在细胞核中进行,过程②在细胞质中进行
B.b链为模板链,长度和a链相等
C.过程②是翻译,图中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多肽是相同的
D.RNA-D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解析:选C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链为模板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则转录形成a链的长度可能变短;过程②是翻译,由于模板相同,则图中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多肽是相同的;RNA-DNA杂交区域中既有A与U配对,也有A与T配对。
1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的底物只有葡萄糖
B.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无机物
C.细胞呼吸过程能量逐步释放
D.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选C 细胞呼吸主要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细胞呼吸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的产物只有无机物,厌氧呼吸的产物中含有机物,如乳酸、酒精;细胞呼吸是分步进行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合成了ATP,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18.研究人员将DNA被15N完全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子代DNA热变性处理使其双链打开,后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离心管中出现两个条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打开双链的难易程度与各种碱基的含量有关
B.新合成的子链位于离心管中上侧条带中
C.若对子代DNA直接离心,也会出现两个条带
D.14NH4Cl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脱氧核苷酸
解析:选C 由于A与T之间含2个氢键,G与C之间含3个氢键,所以打开双链的难易程度与各种碱基的含量有关;新合成的子链中只含14N,所以位于离心管中上侧条带中;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由氢键相连,所以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14NH4Cl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
19.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C.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D.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解析:选D 种群内迁入大量同种个体,种群数量会出现较大程度增加,但K值不变;封闭的环境中,种群最终全部消亡,应为甲曲线;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都为“S”形增长;ab段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即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20.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 ppm之间
C.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D.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解析:选C 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应低于d点对应的浓度;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6 ppm之间;利用较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21.肌营养不良(DMD)是人类的一种伴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该病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在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中,亦发现其他各种不同的体征异常,他们的X染色体均存在如图所示的小片段缺失,分别以Ⅰ~Ⅵ表示患病男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5区域最可能含DMD基因
B.除DMD外,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的原因可能是DMD基因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
C.X染色体小片段缺失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而基因数目保持不变
D.DMD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解析:选C 据图可知,Ⅰ~Ⅵ都缺失了5区域,因此5区域最可能含DMD基因;六个患有此病的男孩的X染色体5区域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除了DMD外,还伴有其他体征异常,原因可能是DMD基因外周区域的染色体缺失造成的;X染色体片段缺失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该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2.图中甲~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进行核膜解体
B.乙可表示中期Ⅱ
C.丙细胞核中不含染色单体
D.丁所示细胞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D 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所以可进行核膜解体;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中染色单体数为0,说明细胞核中不含染色单体;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精细胞,细胞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
2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解析:选A 图甲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ATP水解一般是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也就是c键;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可使ATP与ADP进行快速转化;夜间有O2存在时,ATP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4.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为不同分裂时期的相关图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B点以后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B.图1中A点时细胞中一定有两个染色体组
C.图2中若M为X染色体,则N有可能为Y染色体
D.图2中细胞乙、丙处于图1中OB段
解析:选C 分析题图1可知,该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BC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B点以后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1中A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M表示X染色体,则N表示常染色体;图2中细胞乙、丙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图1中OB段。
25.如图所示是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酶量
C.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解析:选D 题图中温度和底物浓度是两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Ⅰ在达到饱和点前(ab段)的限制因素是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底物浓度;达到饱和点后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以外的因素,如温度、酶的数量等;曲线Ⅰ和曲线Ⅱ的反应速率不同是由温度不同造成的;曲线Ⅰ表示的温度仅比另外两种温度更适宜酶发挥作用,但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26.[加试题]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轴突膜完成⑤过程后膜上仍有离子的进出
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D.a处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解析:选D 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是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过程中,K+外流、Na+外排,所以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轴突膜完成⑤状态时,表现为静息电位,此时K+外流,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由于化学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27.[加试题]图1所示为科研人员设计的“研究光强度对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试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0.5%BTB溶液(BTB溶液是酸碱指示剂,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图2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 ℃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距离荧光灯60 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其余试管都有变化。这说明距离荧光灯60 cm处的光强度为该水草的光饱和点。预测2号、5号试管内的颜色分别是黄色与蓝色
B.图2中白天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
C.图2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部分关闭,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D.据图3分析,若X代表O2,在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 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约为112 mL。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
解析:选D 距离荧光灯60 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说明试管内既无CO2的释放,也无CO2的吸收,即净光合速率为0,该光强度为水草的光补偿点。2号试管距离光源大于60 cm,说明水草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试管内CO2增多,水样的酸性增强,溶液颜色变为黄色;5号试管距离光源小于60 cm,说明水草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试管内CO2减少,水样的碱性增强,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所以在白天合成ATP的场所既要考虑呼吸作用的场所,又要考虑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气孔部分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据图3分析,若X代表O2,在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每小时净释放O2的量为11.2 mL,由于此时段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O2的量也为11.2 mL,所以在5 h内由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约为5×(11.2+11.2)=112(mL)。A点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所以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
28.[加试题]下图1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病,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基因型种类有四种可能
B.根据图2判断,Ⅱ4患白化病,Ⅱ7患色盲病
C.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7/48
D.若Ⅲ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父亲
解析:选B 图1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Xb,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基因型种类可能有AXb、aXB、aXb三种;图2中Ⅱ5和Ⅱ6是正常的,其女儿有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所以Ⅱ4患白化病,则Ⅱ7患色盲病;Ⅲ10的基因型是(1/2)AaXBXb,Ⅲ12的基因型是(2/3)AaXBY,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是(1-2/3×1/4)×(1-1/2×1/4)=35/48,所以发病率是1-35/48=13/48;因Ⅲ9为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若Ⅲ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分析并回答:
(1)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含有_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3)若植物同化的能量为5.8×109 kJ,昆虫同化的总能量是3.8×108 kJ,则鼠能获得能量是________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
(4)若人为喷洒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含有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
(5)如果青蛙的数量突然减少,昆虫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机制。
解析:(1)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2)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少,能量损失越小,所以是植物→鼠→蛇这条链。(3)植物的同化量会有10%传递下一营养级,并且进入昆虫和鼠,所以鼠获得的能量是5.8×109×10%-3.8×108=2.0×108 (kJ)。(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转移,因生物放大,浓度可增加好几倍,所以位于食物链顶位的蛇体内浓度最高。(5)青蛙吃昆虫,当青蛙数量减少,昆虫会增多,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昆虫数量又会下降,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答案:(每空1分)(1)生产者 (2)2 植物→鼠→蛇
(3)2×108 (4)蛇 (5)负反馈
30.(7分)图甲是高等植物及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图甲中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25 ℃时,该植物从外界吸收CO2的速率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写图中数字或字母,________上填文字):
(1)在图中③处分布着________,其主要吸收的光是____________,并可将光能转化为[ ]中的化学能。
(2)在卡尔文循环中,每个[ ]接受来自NADPH分子中的氢和ATP分子中的________后被还原成三碳糖。此产物大部分可以转化成________后运至各个组织器官。
(3)如果将该植物先置于图乙中A点的条件下10 h,接着置于C点的条件下14 h,则在这24 h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________ mg。如果将该植物置于30 ℃条件下进行同样的实验,则图乙中C点应该向________移动。
解析:(1)由图甲可知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类囊体,Y、Z为ATP和NADPH,③处主要分布着光合色素和酶,其中能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是光合色素;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可将光能转化成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2)由图甲可知,L为CO2,M是RuBP,N是三碳酸分子,在卡尔文循环中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分子中的氢和ATP分子中的磷酸基团后被还原成三碳糖;此产物大部分可以转化成蔗糖后运至各个组织器官。(3)如果将该植物先放置在图乙中A点条件下10 h,接着放置在C点的条件下14 h,则在这24 h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为20×14-5×10=230(mg);根据题意可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所以温度从25 ℃提高到30 ℃后,光合速率减慢,光饱和点减小,最大光合速率也减小,即C点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1)光合色素(0.5分) 红光和蓝紫光(0.5分) Y、Z(答全给分)
(2)N 磷酸基团 蔗糖
(3)230 左下方(答“左方”或“下方”均不给分)
31.(7分)已知某种植物的花紫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植株高和矮是一对相对性状,有基因T、t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有人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杂交组合及结果判断,花色性状中紫色为__________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在该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存在__________个。亲本中绿色矮植株A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组合①产生的F1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3)组合②中F1的自交后代会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组合类型,这种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该变异发生在亲本植株的____________过程中。
(4)若仅考虑花的颜色,则组合①的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杂交组合②及结果判断,花色性状中紫色为隐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在该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中,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最多存在4个。在组合①中,F1的紫色高茎∶绿色高茎=210∶208≈1∶1,所以亲本中绿色矮植株A的基因型是Rrtt。(2)组合①产生的F1中,基因型是rrTt、RrTt,所以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0。(3)组合②中F1的自交后代会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组合类型,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该变异发生在亲本植株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4)若仅考虑花的颜色,则组合①的F1中,紫色∶绿色≈1∶1,所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绿色=(1/2+1/2×1/4)∶1/2×3/4=5∶3。
答案:(每空1分)(1)隐性 4 Rrtt (2)0 (3)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或形成配子) (4)紫色∶绿色=5∶3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为从养猪场周围土壤中分离产脲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如下实验。
(1)培养基的制备:本实验需在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因尿素______________,只能用______________过滤。下列对本实验选用的尿素固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都含有N源
C.都要添加琼脂糖
D.都要添加酚红指示剂
(2)制备细菌悬液:在无菌条件下,将土样加到含有适量________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并以此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
(3)接种:本实验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产药用蛋白——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请回答:
(1)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切割htPA基因与载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
(2)为获取更多的实验用受精卵,要对供卵母羊注射相应激素,使其____________,获得较多的卵母细胞。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________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3)若想获得更多转htPA基因母羊,还可以对含有htPA基因的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可获得较多后代。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B.大肠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
C.若目的基因的序列是未知的,可选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D.DNA连接酶催化形成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解析:(一)(1)尿素受热会分解,所以实验过程中只能用G6玻璃砂漏斗进行过滤。尿素固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都含有N元素,一般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且都需要加入琼脂糖使培养基成为固态;后者需要加入酚红指示剂,但是前者不需要。(2)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无菌条件下,将土样加到含有适量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并以此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3)据图可知,该实验的接种方法为涂布分离法。
(二)(1)在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DNA分子时,把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一般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DNA分子。(2)超数排卵处理时,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采集的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后才具备受精能力。(3)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可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4)载体上的抗性基因可用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但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大肠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NA连接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一)(1)加热会分解 G6玻璃砂漏斗 D(2分) (2)无菌水 (3)涂布法(或涂布分离法)
(二)(1)相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相同的粘性末端
(2)超数排卵 获能 (3)胚胎分割 胚胎移植
(4)B(2分)
33.[加试题](10分)给健康雄性小鼠一次灌喂1 mL 50%乙醇,禁食16 h后处死小鼠,取出肝脏进行检测,发现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的含量都明显增加,分别为X μg/mL、Y mmol/L。为研究小鼠每天灌喂护肝茶对一次灌喂1 mL 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请依据提供的材料用具,以肝组织中GSH、TG的含量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符合实验要求的雄性小鼠若干只,高、中、低剂量的护肝茶,清水,50%乙醇,灌喂设备,检测设备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期间小鼠在适宜条件下饲养;30 d后检测小鼠肝组织中GSH、TG的含量,检测方法和过程不作要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2)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护肝茶对1 mL 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TG增加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在高剂量情况下测得TG含量为3/4Y mmol/L;对GSH增加的促进作用:只有在高剂量情况下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测得GSH含量为2X μg/mL。请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检测结果。
(3)在对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可用________给肝组织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TG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1 mL 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内被染色区域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健康小鼠。
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本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护肝茶,因变量为GSH、TG的含量,故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②甲、乙、丙组分别每天灌喂适量且等量高、中、低剂量的护肝茶,丁组灌喂等量清水;③30 d后一次灌喂1 mL 50%乙醇并禁食16 h,检测GSH、TG的含量,并记录;④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护肝茶对TG增加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在高剂量情况下测得TG含量为3/4Y mmol/L;对GSH只有在高剂量情况下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测得GSH含量为2X μg/mL,故根据实验结果绘出柱形图。注意图中要标出纵横轴的名称、数值单位,标出X、Y的值,TG浓度甲、乙、丙、丁组需呈现出递增趋势,小鼠肝组织中TG的含量甲组为3/4Y、丁组为Y;GSH的含量甲组为2X、丁组为X,且乙、丙、丁三组无显著差异。(3)由于灌喂1 mL 50%乙醇后甘油三酯(TG)的含量都明显增加,故1 mL 50%乙醇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内被染色区域大于健康小鼠。
答案:(1)①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1分)
②甲、乙、丙组分别每天灌喂适量且等量高、中、低剂量的护肝茶,丁组灌喂等量清水;(2分)
③30 d后一次灌喂1 mL 50%乙醇并禁食16 h,检测GSH、TG的含量,并记录;(2分)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
(2)柱形图:(2分)
(3)苏丹Ⅲ(苏丹Ⅲ染液)(1分) 大于(1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五)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对正常二倍体生物而言,以下性状肯定能稳定遗传的是(不考虑变异)( )
A.优良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
解析:选B 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隐性个体均为纯合子。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 )
A.甲状腺 B.腺垂体
C.性腺 D.胸腺
解析:选B 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的靶器官是腺垂体。
3.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更新,大熊猫在名录中由“濒危”降为“易危”,导致大熊猫“降级”的原因不包括( )
A.气候变暖
B.栖息地大幅度的扩张
C.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
D.偷猎活动显著减少
解析:选A 气候变暖会破坏生存环境,使生物种群数量降低;栖息地大幅度的扩张会改善生存环境,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加;人工繁殖技术的提高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加;偷猎活动显著减少会使生物种群数量增加。
4.海洋鱼类的组成在不同季节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演替现象 D.时间结构
解析:选D 群落中生物种类在昼夜和季节上表现出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5.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一般包含胞体、树突、突触三部分
C.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D.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结构
解析:选B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所以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是一种可兴奋细胞;组成反射弧的细胞主要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结构。
6.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片段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长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和③组成核苷
B.嘌呤数目等于嘧啶数目
C.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磷酸基团的数目等于脱氧核糖的数目
解析:选B ②脱氧核糖+③含氮碱基(胞嘧啶)构成核苷;该链为DNA单链,嘌呤数目不一定等于嘧啶数目,DNA双链中嘌呤数目等于嘧啶数目;题图中的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个磷酸分子+1个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构成1个脱氧核苷酸,其中磷酸基团的数目等于脱氧核糖的数目。
7.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较短的时间,繁殖后快速死亡,因此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几乎不存在生殖后期。
8.下列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可以侵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B.HIV一般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C.HIV的侵袭可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来确定
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解析:选D 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除此之外还能侵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HI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一般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不会被全部消耗,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HIV;HIV可将逆转录得到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9.下列关于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B.糖酵解的产物是柠檬酸和ATP
C.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全部在线粒体基质中
D.线粒体内膜含有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
解析:选D 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糖酵解为第一阶段,其产物是丙酮酸、[H]和少量ATP;线粒体中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内膜上(琥珀酸脱氢酶是定位于线粒体内膜);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线粒体内膜含有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
10.在幼苗的尖端下部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如图所示。该幼苗接受下列各种处理,一段时间后,幼苗弯曲程度最小的是( )
解析:选C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转移,C项中云母片阻挡生长素向下运输,右侧生长素最少,因此,弯曲角度最小。
11.如图是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B.细胞②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细胞①和细胞②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含量均相同
D.继续观察,该同学将会看到细胞①变成细胞②状态
解析:选B 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细胞板出现在末期;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的两极;由于着丝粒分裂,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细胞①中的2倍,但DNA含量相同;在解离过程,细胞已死亡,因此连续观察,细胞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
12.下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正常情况下,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b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解析:选B a和d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由于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中A+T/G+C的比值与b中的比值相同;由于a与c的碱基序列相同,所以a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13.如图表示发生在大肠杆菌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三个过程的方向均是从左向右进行的
B.a、b过程所需的原料均有四种,且其中三种是相同的
C.三个过程中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c过程所需的模板直接来自b过程,且这两个过程可同时进行
解析:选D 分析图示,a表示DNA复制,根据DNA母链解旋情况,可确定DNA复制方向由左向右,b表示转录,根据已合成的RNA链,可确定转录方向由右到左,c表示翻译,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确定翻译方向由左到右;DNA复制(a过程)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转录(b过程)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是配对方式存在差异;原核生物中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14.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因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
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
D.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
解析:选A 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故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
15.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需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C.反射活动中需要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D.膝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传入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解析:选D 反射活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即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一个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化学递质参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
16.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不是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选D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都属于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7.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下图,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解析:选D c~d段细胞体积能够增大,说明细胞没有死亡;c~d段,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多于细胞内运出细胞外的;d~e段,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大于细胞的初始值,说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e时细胞大小的相对值大于a时细胞的相对值,说明细胞吸水,则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18.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面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粒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可发生配对并产生四分体
解析:选B 赤道面是一个虚拟的平面,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1∶2∶2,此时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或有丝分裂前、中期,如果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着丝粒不发生分裂;丙图中C组细胞染色体数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配对并产生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1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甲组(15 ℃)、乙组(35 ℃)和丙组(55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乙组
B.在时间t1之前,如果甲组温度提高10 ℃,则酶促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C.在t2时,如果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将增加2倍
D.在t2时,如果向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在t3时乙组产物总量不变
解析:选C 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35 ℃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说明酶的活性最高;在时间t1之前,如果甲组温度提高10 ℃,则酶促反应的速率会加快;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t2时,丙组的酶在55 ℃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丙组产物的总量不变;增加酶的含量,会提高反应速率,但产物总量不变。
20.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B.年龄金字塔底部为生殖前期,顶部为生殖后期,左右不一定对称
C.对于一个人群来说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
D.年龄结构有不同的类型,可以提供关于种群未来数量的动态信息
解析:选C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所占的比例关系;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底部为生殖前期,顶部为生殖后期,左右不一定对称;种群的密度不仅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迁入和迁出有关,因此只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零增长;年龄结构有不同的类型,可以提供关于种群未来数量的动态信息,即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21.如图为RN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一段RNA-DNA杂合双链区
B.图中①正处于解旋状态,②处螺旋重新形成
C.图中④是编码链,能够编码合成多肽链
D.图中⑤处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解析:选A 图中存在一段RNA-DNA杂合双链区;图中①处螺旋重新形成,②正处于解旋状态;图中④是模板链;图中⑤处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22.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一个传入神经元可与不同的神经元相连
C.b处注入麻醉剂后,刺激①处,在②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D.在c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称为屈反射
解析:选D 依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图中①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伸肌肌群中既有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感受器),也有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效应器),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分析图示可知,①是传入神经元,它可与不同的神经元相连;b处注入麻醉剂后,刺激①处,在②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完成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有效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c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是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该过程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
23.下图表示一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和冬季、夏季有关温度的垂直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B.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
C.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D.曲线①②分别表示冬季和夏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
解析:选A 题图显示了影响生物群层次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另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垂直分布的还应有光、溶氧等;丁所在位置为底池泥,微生物多分布于此,动、植物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丁所在位置;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曲线①表示水体表层温度低,深层温度高,为冬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曲线②表示水体表层温度高,深层温度低,表示夏季湖泊不同水深温度的垂直分布。
24.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可与碱基A配对,经吉姆萨染料染色,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放入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吉姆萨染料染色,则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时,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情况是( )
A.全被染成深色
B.全被染成浅色
C.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D.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深色,另一条链为浅色
解析:选C 在第一个分裂周期中,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的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在第二个分裂周期的前期,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4条链,含有亲代链是1条,则有3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BrdU,所以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
25.人体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
C.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则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解析:选B 大脑皮层是人的高级中枢,传出神经元乙可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释放抑制性的化学递质,抑制屈肌收缩;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若刺激神经元甲的I处,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26.[加试题]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解析:选C 由以上分析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DNA分子的复制;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27.[加试题]下图表示一段运动神经元轴突的纵切面,①为轴突,②为髓鞘细胞(髓鞘细胞是一种绝缘细胞,它包裹着轴突,轴突膜被它包裹的地方无机盐离子难以通过)。髓鞘细胞间的空隙称为朗飞氏结。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②都是受到适宜刺激可产生兴奋的细胞
B.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C.当Ⅰ处受到适宜刺激时,该部位K+从Ⅱ处流向Ⅰ处的同时从Ⅲ处流向②
D.若相邻的两个Ⅰ间能形成局部电流,则朗飞氏结能加快①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
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②髓鞘细胞是一种绝缘细胞,因此不能产生兴奋;Ⅰ处受到适宜刺激,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变成内正外负;Ⅰ处受到适宜刺激,K+通道关闭,K+不能从Ⅱ处流向Ⅰ处;相邻的两个Ⅰ处形成局部电流,电信号可以跨越髓鞘细胞在郎飞氏结之间进行信号的传导,加快神经信号的传导速率。
28.[加试题]图甲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系谱图,ABO血型又有非分泌型和分泌型之分,其中Ⅱ5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Ⅰ1、Ⅱ3、Ⅲ6为O型,Ⅱ5、Ⅲ7为A型,Ⅱ4为B型。图乙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Ⅲ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分泌型血型的遗传方式是X连锁显性遗传
B.图甲中Ⅰ2、Ⅱ4、Ⅱ5和Ⅲ7一定都是杂合子
C.图乙中Ⅱ5与Ⅲ10的染色体核型相同
D.图乙中Ⅲ9比Ⅱ8的染色体数目一定少一条
解析:选D 图甲中分泌型Ⅱ4、Ⅱ5生育非分泌型Ⅲ6,且Ⅱ5不携带非分泌型基因,可确定分泌型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非分泌型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图甲中Ⅰ1为O型,Ⅱ3为O型,Ⅱ4为B型,说明Ⅰ2为B型,且基因型为IBi,Ⅱ4基因型为IBi,Ⅲ6为O型,因此,Ⅱ5的基因型为IAi,Ⅲ7的基因型为IAi,上述个体全部为杂合子;染色体核型又称染色体组型,图乙中,Ⅱ5和Ⅲ10均为雄性个体,其染色体核型相同;图乙中Ⅲ9可能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因此,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但是其体内染色体数目与其他个体可能相同。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如图表示北温带某湖泊自上而下的分层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这种分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其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________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2)人们使用油漆涂于船只的表面,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进入水体造成污染,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如果该湖泊受到了较大污染,鱼类数量减少,死鱼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个调节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3)科研小组对流入该湖泊中某种鱼种群的能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能量去向
摄入
食物
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
呼吸作用
散失
能量值
[kJ/(cm2·a)]
51.6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该鱼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_____ kJ/(cm2·a)。若要调查该湖泊中这种鱼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__________法。
解析:(1)该湖泊分为表水层、斜温层和静水层,这种分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其层次性主要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2)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即生物放大。如果该湖泊受到了较大污染,鱼类数量减少,死鱼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个调节过程中污染越来越严重,鱼类数量越来越少,属于正反馈调节。(3)据表结果分析,该鱼种群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呼吸作用散失量,即1.5+23.1=24.6 [kJ/(cm2·a)]。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若要调査该湖泊中这种鱼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每空1分)(1)垂直 温度 (2)食物链 正反馈(调节) (3)24.6 标志重捕
30.(7分)小麦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线的相对吸收量不同,在不同波长光照下的小麦光合速率也不同。研究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小麦叶片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时,发现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的波长从650 nm变为750 nm,一段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中三碳酸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合作用碳反应过程中,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____________和来自ATP的____________形成三碳糖,这样色素吸收的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________。
解析:(1)以小麦叶片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时,叶绿素a含量最多,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2)当光的波长从650 nm变为750 nm,一段时间内,没有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三碳酸不能被还原,同时碳反应仍可固定二氧化碳,生成新的三碳酸,故小麦叶肉细胞中三碳酸的含量将升高。(3)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一分子三碳糖,同时色素将吸收的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答案:(每空1分)(1)宽 叶绿素a含量最多(叶绿素a扩散速度不均匀) (2)升高 没有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三碳酸不能被还原,同时碳反应仍可固定二氧化碳,生成新的三碳酸 (3)氢 磷酸基团 化学能
31.(7分)果蝇体色中的黄与黑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中的红色与白色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在体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发育。让体色、眼色相同的多对果蝇交配,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相同,雄果蝇的基因型相同,所得子一代类型及在子一代总数的比例如下表。
黄毛红眼
黄毛白眼
黑毛红眼
黑毛白眼
雌蝇
4/12
0
2/12
0
雄蝇
2/12
2/12
1/12
1/12
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果蝇的体色和眼色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子一代的黄毛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让子一代中的黄毛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黑毛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后代中黄毛∶黑毛=2∶1,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果蝇的体色和眼色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黄毛和红眼。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后代中黄毛∶黑毛=2∶1,说明亲代雌、雄果蝇中控制体色的基因都是Bb;又后代雌蝇中只有红眼,而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亲代雌、雄果蝇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是XDXd和XDY,因此,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DXd和BbXDY。(3)子一代的黄毛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DXD和BbXDXd,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0。让该雌果蝇与子一代的黄毛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黑毛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3×1/2×1/4=1/24。
答案:(每空1分)(1)黄毛 红眼 自由组合
(2)BbXDXd BbXDY (3)0 1/24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请回答与“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2)在果酒制备过程中,为了提高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______________酶。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__________。
(3)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A.发酵过程中有CO2产生,便于排出 B.发酵过程中有利于酒精挥发,降低酒精度)。
(4)在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通入空气需要经过__________过滤。果醋发酵结束的标志是pH__________。
(二)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是通过__________方法获取了目的基因,图中的②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DNA连接酶。
(2)下列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是________(A.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质粒 B.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C.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D.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
(3)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番茄组织块在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含有愈伤组织培养物的试管放在__________上,通过________培养可以分散成胚性细胞。
(4)为了检测抗冻番茄植株是否培育成功,应将该植株放在__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
解析:(一)(1)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2)在果酒制备过程中,为了提高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固定化酶。(3)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4)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通入空气需要经过脱脂棉(球)过滤。醋酸呈酸性,果醋发酵结束的标志是pH不再降低。
(二)(1)图中的①逆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取了目的基因,图中的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均能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而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质粒不能说明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3)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番茄组织块在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含有愈伤组织培养物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胚性细胞。(4)为了检测抗冻番茄植株是否培育成功,应将该植株放在低温环境中培养。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一)(1)酵母菌 (2)果胶 固定化酶 (3)A(2分) (4)脱脂棉(球) 不再降低
(二)(1)化学(人工)合成(逆转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A(2分) (3)摇床 液体悬浮 (4)低温(寒冷)
33.[加试题](10分)为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作用,科研人员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取HCT116细胞用胰酶消化后,再用含血清的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4块培养板(一种多孔的细胞培养器具)的培养孔内,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12 h。
②取出培养板,吸弃培养孔内上清液后向每孔中加入含有不同浓度DHA的培养液(浓度分别为0,125,250,500 nmol/L),每个浓度加3个培养孔,置于培养箱内培养。其他培养板也做相同处理。
③分别于加药后12,24,48,72 h后,各取一块培养板,采用MTT检测法测定各孔内培养液的光吸收值(OD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100%]。
说明:MTT,即四唑氮蓝,它能被活细胞线粒体中一种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还原成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而死细胞中此酶无活性,不能产生蓝紫色结晶。故可经相关处理后测OD值反映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便于抑制率的计算。
(3)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每个DHA浓度需加3个培养孔,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最终的实验结果以坐标图呈现,则纵坐标应标识为________。
解析:(1)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明确培养液的光吸收值(OD值)就是抑制率,因此实验的目的为探究DHA浓度及给药时间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2)表格的横列为加药后12,24,48,72 h的时间,纵列为浓度分别为0,125,250,500 nmol/L,并且每个浓度有三个培养孔,同时增加一个平均值,表格如答案所示。(3)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培养液pH、细胞数、孔内添加培养液的量等。每个DHA浓度需加3个培养孔,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4)若最终的实验结果以坐标图呈现,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应标识为抑制率,然后用四条不同的曲线表示四种不同浓度的DHA的抑制作用。
答案:(1)探究DHA浓度及给药时间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探究DHA浓度及给药时间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抑制效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分)
(2)(4分)
浓度 (nmol/L)
12
24
48
72
0
孔1
孔2
孔3
平均
125
孔1
孔2
孔3
平均
250
孔1
孔2
孔3
平均
500
孔1
孔2
孔3
平均
(3)温度、培养液pH、细胞数、孔内添加培养液的量等(2分) 求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1分) (4)抑制率(1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八)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
A.蓝细菌细胞 B.黑藻叶肉细胞
C.蛙间皮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选B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叶绿体;蛙间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是洋葱的鳞茎细胞,不具有叶绿体。
2.造成气象预报中说的“紫外线指数”增大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选D 滥伐森林可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洪水泛滥、水土流失等危害;水体污染可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爆发赤潮,危害渔业养殖;南极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大量使用和排放氟利昂可以破坏臭氧层,使阳光中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3.关于细胞中的溶酶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内质网断裂产生
B.具有两层单位膜
C.不能水解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D.含有多种水解酶
解析:选D 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溶酶体能够水解外界的物质,也能水解自身产生的碎渣;溶酶体中含有60多种水解酶。
4.下列属于癌细胞特点的是( )
A.细胞代谢减弱 B.没有细胞生长现象
C.分裂次数有限 D.容易在组织之间转移
解析:选D 癌细胞的细胞代谢增强;癌细胞是失去控制的能够恶性增殖的细胞,具有细胞生长现象;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
5.下列与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生育的后代个体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B.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愚型、红绿色盲等
C.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D.在患者后代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远低于单基因遗传病
解析:选D 遗传病患者生育的后代可能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如显性基因遗传病患者可生育正常后代;通过分析染色体组型能够确定胎儿染色体是否正常,但无法确定基因是否正常;多基因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增加明显,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增加不显著,大部分个体已经死亡;多基因遗传病受到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患者后代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概率低于单基因遗传病。
6.先天愚型发生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预防该遗传病的措施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遗传咨询
C.适龄生育 D.产前诊断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随着年龄增加,患先天愚型的概率增加,因此预防该遗传病的措施是适龄生育。
7.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B.放能反应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贮存到ATP中
C.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放能反应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有关
解析:选A 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是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即细胞呼吸;糖的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贮存到ATP中,但是较多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掉,无法合成ATP;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太阳光,如光合作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水解有关。
8.如图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不能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A.DNA是双螺旋结构
B.碱基严格互补配对
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解析:选D 分析图示,可以看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并且双链中碱基严格遵循互补配对原则;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A+G=C+T,即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从图示中无法得出DNA两条链反向平行。
9.质膜是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膜呈两条细线
B.质膜中磷脂的理化性质决定了脂双层的形成
C.蛋白质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决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
D.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变形虫的胞吞摄食现象
解析:选A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质膜呈两条细线。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不包括( )
A.每个营养级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B.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没有被全部固定
C.每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D.上一个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个体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捕食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因为各营养级自身的能量消耗,会造成能量逐级递减;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的递减与固定能量的多少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能量传递时,每一营养级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以及一些能量并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也造成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
11.某同学制作的碱基对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模型中的圆圈表示磷酸基团
B.模型中的五边形表示核糖
C.模型中的A和T之间的双线表示磷酸二酯键
D.模型中的A表示腺苷
解析:选A 模型中的圆圈表示磷酸基团;图中含有碱基T,为脱氧核苷酸对,因此模型中的五边形表示脱氧核糖;模型中的A和T之间的双线表示氢键;模型中的A表示腺嘌呤。
12.在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玉米纵切如图所示,部位①和②的染色前均为白色。其中未煮熟的玉米经红墨水染色后,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白色、②白色 B.①红色、②红色
C.①红色、②白色 D.①白色、②红色
解析:选C 分析种子切面可知,①表示胚乳,②表示胚,未煮熟的玉米种子胚一般不会被染色,胚乳是死细胞,会被染色,因此①是红色,②是白色。
13.下列有关“探究酶的特性”系列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不止一种
解析:选D “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酶和无机催化剂。“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实验设计可以是底物相同,酶不同,自变量为酶种类;或者酶相同,底物不同,自变量为底物种类。“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只有一种:温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不止一种,如温度、酶数量、底物数量等。
14.下图为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相关推测不科学的是( )
A.S型菌可由活的R型菌转化而来
B.S型菌转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
C.S型菌中的毒性成分因加热而失效
D.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解析:选B 由于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S型菌可由活的R型菌转化而来;S型菌转化的原因是基因重组;S型菌中的毒性成分经加热而失效,所以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不死亡;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所以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导致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
15.下面是关于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淀粉酶溶液(mL)
1
1
1
淀粉溶液(mL)
3
3
3
A.试管Ⅰ中的淀粉酶始终保持较高活性
B.试管Ⅱ的温度和pH最适合该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
C.试管Ⅲ中的淀粉酶在作用40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
解析:选D 分析图示可知,试管Ⅰ中的淀粉含量保持不变,说明酶失活;试管Ⅱ条件下,底物能被分解,但是速度相对较慢,由于试管Ⅱ与试管Ⅲ的温度相同,因此,试管Ⅱ的pH不适宜;试管Ⅲ中,40 min后底物被分解完毕,酶仍然保持活性;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
1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O~e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e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e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d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解析:选B 在O~e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c之间,R>1,d~e之间,R<1,所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c~e时,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在e时,种群密度最小;据图可知,a、b两点时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于两点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两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不一定相等。
17.如图是人体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①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B.O2仅与阶段B提供的物质反应产生物质②
C.阶段B、C中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和ATP
D.催化阶段C的反应所需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析:选D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CO2,②表示H2O,在人体中只有线粒体能够产生CO2;O2与[H]反应生成H2O,[H]在第一阶段(糖酵解)和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均有产生;阶段B表示柠檬酸循环,阶段C表示电子传递链,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贮存到ATP中;阶段C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故该膜上存在进行催化作用的相关酶。
18.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5种细胞类型中,a、b细胞类型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
B.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C.若取自精巢的某细胞属于类型c,那么该细胞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D.b→a或d→c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导致细胞类型转变
解析:选C 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这些时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因此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则该细胞可表示精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图中细胞类型b→a和d→c都是由着丝粒分裂导致的。
19.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图示中的A、C、D均测不到静息电位。
20.甲、乙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湖光合速率远低于甲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乙湖
B.甲湖和乙湖中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是光照
C.甲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甲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甲湖10 m以下和乙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D 甲湖10 m以下、乙湖80 m以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受到污染的湖是甲湖;影响水体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而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是食物;甲湖10 m以下、乙湖80 m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光合速率相对值可知,甲湖固定的太阳能比乙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但与能量传递效率高低无关;甲湖10 m以下、乙湖80 m以下就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故甲湖10 m以下和乙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21.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O2,产生的氧能够将无色的焦性没食子酸氧化成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表,其他条件适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号
1%焦性没
食子酸(mL)
2%H2O2
(mL)
缓冲液
(mL)
过氧化氢
酶溶液(mL)
白菜梗
提取液
(mL)
煮沸冷却后
的白菜梗提
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应把实验温度控制在0 ℃
B.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对照组,试管中的溶液都呈橙红色
C.3号试管是实验组,无须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
D.4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照能说明高温是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解析:选D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而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本实验需要把温度控制在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对照组,其中1号试管没有过氧化氢酶,不能产生橙红色;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试管与1、2号试管对照,3号试管、2号试管显橙红色,1号试管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试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试管对照,说明高温是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22.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K+外流,而K+外流属于被动转运
解析:选A 完成膝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K+外流,而K+外流属于被动转运。
23.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包括了①和②过程
B.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C.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解析:选B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①(转录)和②(翻译)过程;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同时存在于人体所有的体细胞中;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需要tRNA的协助;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结构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24.假如右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A 该生物体的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图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①和④是同源染色体,若①上有基因A,则④上可能有基因A或a;染色体③和②是同源染色体,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
25.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甲上具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乙在加工前的碱基数是整个甲分子碱基数的一半
D.丙上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具有结合时间、结合位点相同的特点
解析:选B 乙(在细胞核中加工完成以后的)和丙是以DNA的同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故核苷酸序列相同;甲上具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乙的模板是甲的一部分,所以乙(信使RNA)在加工前的碱基数少于整个甲(DNA分子)碱基数的一半;可有多个核糖体与信使RNA结合,其位点相同,但时间不相同。
26.[加试题]将甲、乙两种植物置于25 ℃环境中,测得不同光强度下的CO2吸收量如图1所示。将其中一种植物置于一定光强度下,测得不同温度下的CO2吸收量和释放量如图2所示[单位:mg/(m2·h)],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甲
B.当光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C.图2中当环境温度刚超过e点对应的温度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减少
D.在图1的a、b点时,植物根尖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选A 图1为不同光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分析图1,25 ℃下,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分别为2和1,图2中,25 ℃下,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说明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甲;当光强度达到c点以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图2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当环境温度超过e点所对应的温度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0,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增加;植物根尖中不存在叶绿体。
27.[加试题]将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
A.K+浓度升高 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 D.Na+浓度升高
解析:选A 神经元细胞内含较高浓度的K+,神经元受损导致K+外流,故溶液中K+浓度升高。
28.[加试题]某种动物的毛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表现型有灰色、红色和白色三种,且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现有一个家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
B.11号与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15号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11号与14号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白色个体
解析:选B 由于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所以没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存在;9号基因型为aabb,所以4号为AaBb,6号和7号基因型皆为AaBb,由于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所以7号产生的配子只有aB、ab2种,所以11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3AaBb、1/3AaBB,故11号与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由于9号基因型为aabb,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所以15号没有基因A,故基因型为aaBb;11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14号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11号和14号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白色(aabb)个体。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猫头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昆虫属于________。
(2)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狼、猫头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4)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增重1 kg,从理论上计算需消耗草约__________ kg。(传递效率为10%)
解析:(1)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消费者占有的营养级可能不同,在食物链草→鼠(鸟、兔)→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为第四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昆虫属于消费者。(2)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狼、猫头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兔和鼠的天敌减少,使兔、鼠大量繁殖,最终导致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增重1 kg,从理论上计算需消耗草约=1÷10%÷10%=100(kg)。
答案:(每空1分)(1)2 消费者 (2)生物放大
(3)兔、鼠大量繁殖 自我调节 (4)100
30.(7分)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核酸和__________的组分。
(2)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__________。
(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则进入叶绿体的________数量减少,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__________中,也导致了光反应中合成__________数量下降,卡尔文循环减速。上述这种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________。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__________,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
解析:(1)磷元素是核酸、磷脂、ATP等的组成成分,叶绿体内含磷的主要是核酸和膜中的磷脂。(2)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是一个还原反应,需要吸收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才能完成,故是一个吸能反应。(3)据图分析,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导致三碳糖磷酸的转运受到抑制,进入叶绿体的Pi减少,同时三碳糖磷酸因转运受抑制而在叶绿体基质中大量积累,进一步抑制了碳反应和光反应的进行,使ATP的合成数量下降。这一过程中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过程。此时从题图可以看出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淀粉的合成,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
答案:(每空1分)(1)磷脂 (2)吸能反应 (3)Pi 叶绿体基质 ATP 负反馈调节 淀粉的合成
31.(7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
(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
解析:甲、乙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因其所有染色体可正常联会,故能产生四种配子,即1/4AB、1/4A、1/4aB和1/4a,其自交后代F2基因型会有9种;甲、丙杂交所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E,因Ⅰ甲与Ⅰ丙不能正常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20个四分体。根据(4)问题意,(2)(3)中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通过雌、雄配子组合,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子代比例为1/4AB×1/4aE+1/4AB×1/4AaE+1/4aB×1/4AaE=3/16。
(2)中F1
(3)中F1
1/4A
1/4aE
1/4AaE
1/4
1/4AB
1/4A
1/4aB
1/4a
答案:(每空1分)(1)结构 生物进化 (2)同源染色体 9 2 (3)20 (4)3/16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面(一)(二)所示问题。
(一)下图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接种之前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____,避免接种工具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和温度控制在30~35 ℃。写出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果汁中含有醋杆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杆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pH的变化是________。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二)请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有关问题:
(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工程中__________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解析:(一)(1)纯化培养微生物时常采用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对接种工具常采用灼烧灭菌处理。(2)醋杆菌是嗜氧菌和嗜温菌,因此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通入氧气和温度控制在30~35 ℃。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3)果酒发酵旺盛时为无氧环境,而醋杆菌是嗜氧菌,因此若在果汁中含有醋杆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4)在用果汁制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因此发酵瓶溶液中pH减小。
(二)(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3)若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答案:(每空1分)(一)(1)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 灭菌处理 (2)通入无菌空(氧)气 C2H5OH+O2CH3COOH+H2O (3)不能 在果酒发酵旺盛时,发酵环境中无氧 (4)C
(二)(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2)聚乙二醇(PEG) 动物细胞培养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3)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33.[加试题](10分)为研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以细胞数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未经克隆的小鼠肝细胞系、动物细胞培养液、胰岛素溶液、生长激素溶液、胰蛋白酶、卡氏瓶、CO2培养箱、滋养细胞、血细胞计数板等。
要求与说明:分离单细胞和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培养液成分变化不利于细胞生长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激素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完善实验思路:(实验分组用表格表示)
①取卡氏瓶若干个,均分为4组,编号为A、B、C、D,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本。
②实验分组
(2)预期结果与结论:若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提高克隆形成率,且共同作用效果更佳,请设计一个坐标系,并以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相应结果。
(3)分析和讨论:
①两种激素均能提高克隆形成率的原因是胰岛素对维持____________是不可缺少的,生长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②本实验所用的滋养细胞是使用射线处理的失去____________的小鼠成纤维细胞。
解析:本实验是研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自变量是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因变量为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滋养细胞能够支持细胞生长,因此需添加滋养细胞。
答案:(1)实验思路(共5分)
②实验分组
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
的影响实验分组记录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动物细胞培养液
+
+
+
+
滋养细胞
+
+
+
+
胰岛素溶液
/
+
/
+
生长激素溶液
/
/
+
+
说明:“+”表示添加该试剂,“/”表示不添加该试剂。
③按上表情况向各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试剂。
④从未经克隆的小鼠肝细胞系中分离若干个单细胞,并分别向每个卡氏瓶中加入1个肝细胞,将各组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
⑤每隔一段时间,从4组卡氏瓶中选取一个样本,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细胞悬液,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数量。
⑥对所获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期结果与结论(2分)
(3)(每空1分)①细胞正常代谢和生长 刺激细胞生长(或细胞增殖) ②增殖力
考前仿真押题练(六)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是生物体内的贮能物质
B.胆固醇不是人体所必需的
C.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D.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解析:选B 油脂组成元素为C、H、O,是生物体内的贮能物质;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质,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磷脂参与各种膜结构的构成,脂双层是膜的结构基础;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一片草地 B.生物圈
C.一个池塘 D.一片森林
解析:选B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3.乳酸菌、酵母菌、狗尾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内质网 B.核糖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解析:选B 不同细胞生物共有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及核糖体。
4.研究人员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解析:选C 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从而获得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
5.如图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及其周围物质,其中一定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的是( )
A.a、b B.b、c
C.c、d D.a、d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a、b表示信号分子,c表示受体,本质为蛋白质,d表示脂双层,由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分子和膜蛋白都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
6.动物细胞的细胞溶胶pH约为7.2,溶酶体中pH约为5。下列关于细胞溶胶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经渗透进入溶酶体
B.H+的转运需载体蛋白
C.H+的转运需消耗能量
D.该过程体现膜的选择透性
解析:选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能体现了膜的选择透性。
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B.只有少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
C.对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解析:选D 种群密度是进行害虫预测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1∶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8.仅在茎的中部将维管束切断(如图A),在生长素(IAA)作用下,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B的变化,该现象说明IAA具有的功能是( )
A.促进细胞休眠 B.促进细胞凋亡
C.促进细胞分化 D.促进细胞破裂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切断中部维管束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切口处能够恢复一定的功能,因此切口处细胞发生了分化。
9.下列关于人类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是指内环境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稳定状态
B.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C.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是稳态的体现
D.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解析:选A 稳态是指内环境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因此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是稳态的体现;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10.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细胞中甲细胞器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
B.乙细胞器可承担物质运输和合成纤维素的任务
C.丙细胞器只存在于部分细胞中
D.丁细胞器可能含有合成磷脂的酶
解析:选D 肌肉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肌肉细胞中甲细胞器(线粒体)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乙为高尔基体,可承担物质运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和合成纤维素(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任务;丙为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的部分细胞中;丁为粗面内质网,其中不含合成磷脂的酶,在滑面内质网上才含有合成磷脂的酶。
11.下表为某研究小组对“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
蒸馏水
2,4-D浓度为a
2,4-D浓度为b
第1天
0.5 mm
0.7 mm
0.3 mm
第2天
0.7 mm
1.2 mm
0.4 mm
第3天
1.1 mm
1.9 mm
0.8 mm
第4天
1.6 mm
2.8 mm
1.1 mm
A.根的总长度是将每组枝条的几条根长度相加得到的
B.本实验能推测出最适浓度在a~b之间
C.本实验能证明2,4-D具有两重性
D.本实验证明在高浓度2,4-D条件下,根也能生长
解析:选B 根的总长度是将每组枝条的几条根长度相加得到的;2,4-D浓度为a时促进生根,浓度为b时抑制生根,因此本实验不能推测出最适浓度在a~b之间,但能证明2,4-D具有两重性;2,4-D浓度为b时抑制根生长,但第4天根的长度较第1天的长,因此本实验证明在高浓度2,4-D条件下,根也能生长。
12.如图为适宜温度下,pH对人体内两种酶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H从2逐步上升到8的过程中,酶Ⅱ活性逐步增强
B.不同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相同
C.酶Ⅰ、酶Ⅱ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D.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
解析:选A 分析图示可知,pH=2时酶Ⅱ失活,pH从2逐步上升到8,酶活性也不能恢复;据图可知,不同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相同,酶Ⅰ、酶Ⅱ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
13.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全部开紫花,F2的性状分离比大致为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有足量的子二代个体
B.F1中白花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C.各个体产生的配子数量相等
D.各种配子的活力和各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同
解析:选C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分析题意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进行数据统计,需要有大量个体;豌豆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亲本所产生的配子的活力要相同,否则会造成子代个体存活数量上的差异,无法得到3∶1的性状分离比。
14.如图是研究人员统计不同年份桦尺蛾数量变化的柱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浅色桦尺蛾数量减少是不适应环境的表现,控制浅色基因的频率将定向减少
B.深色桦尺蛾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其后代将继续向深色变异
C.桦尺蛾深色的体色可能是若干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并不断得到积累
D.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适应进化,这种进化性变化是自然选择造成的
解析:选B 分析图示可知,从1920年后浅色桦尺蛾数量一直呈减少趋势,说明浅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控制浅色的基因频率定向减少;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适应进化是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
B.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再生ATP
C.ATP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
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选B 分析图示,ATP推动细胞做功,首先需ATP水解释放能量,这是一种放能反应,能量用于蛋白质的磷酸化(吸能反应),磷酸化的蛋白质通过做功释放能量,这是一种放能反应,通过两者的结合推动细胞做功;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能量是一种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基本上以热能形式散失,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通过上述作用机理可推知,肌肉收缩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形状,这是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
16.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形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形增长
解析:选C 0~a年,λ值为1,所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是稳定型;a~b年,λ值小于1,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b~c年,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λ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不呈“S”形增长;c~d年,λ值等于2,种群数量增加,呈“J”形增长。
17.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
D.亲代噬菌体DNA传递给了子代,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出了32P
解析:选C 子代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原料、能量和核糖体,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含有32P的有2个;亲代噬菌体DNA传递给了子代,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出了32P。
18.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活动应选择洋葱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B.第一次观察时中央大液泡把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挤到四周,紧贴着细胞壁
C.吸水纸的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出的多余液体
D.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解析:选D 本活动以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第一次观察时可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同时还能观察到质膜及其以内部分紧紧贴着细胞壁;吸水纸的作用是引流;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也可能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1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在户外产生冷觉属于反射
B.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
解析:选C 冬天人在户外产生冷觉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和反射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不存在内环境中;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即体温下降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0.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对抗原的识别过程
B.乙细胞代表能够识别癌细胞的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C.甲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多种蛋白质
解析:选A 热休克蛋白能与癌变细胞产生的抗原结合形成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说明热休克蛋白参与了对抗原的识别;图中所示的甲细胞是巨噬细胞,乙细胞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甲细胞是巨噬细胞,来源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多种蛋白质。
21.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B.第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两倍
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
解析:选B 从曲线分析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野兔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只要是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第4年后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在“S”形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的速率达到最大值,故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调查野兔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22.将某种动物的一个未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如图所示时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含有2个染色体组
B.每一极含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
C.1和3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该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
解析:选C 由于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开,所以该细胞的每一极含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1和3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由于未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而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该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
2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B.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平均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7%
C.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出均为三条途径
D.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解析:选B A中包括细胞呼吸所产生的热能,这部分能量不能被分解者利用;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 800÷16 000=11.25%、250÷1 800=13.9%、40÷250=16%,平均值为13.7%;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出途径: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顶级消费者不含此项)、未被利用的能量;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
24.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第一个细胞周中的染色体均如甲所示
B.第二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均如乙所示
C.第三个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1/4的染色体如丙所示
D.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
解析:选C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则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两条单体都含有放射性,如图甲所示;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图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第三个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没有固定的比例;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
25.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与它受体相适应的抗原刺激后就能分裂
B.被感染的体细胞上有识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受体
C.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内外的病原体或毒素
D.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合成后便转移到细胞膜上
解析:选D 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抗原-MHC复合体和多种蛋白质的共同刺激;被感染的体细胞上有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抗原;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合成后便转移到细胞膜上。
26.[加试题]在光照恒定、温度最适条件下,某研究小组用下图1的实验装置测量1 h内密闭容器中CO2的变化量,绘成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
B.该绿色植物前30 min真正光合速率平均为50 CO2/min
C.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
D.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叶绿体基质中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将增加
解析:选B ab段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叶绿体中ADP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运输;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ab段可以计算出净光合速率=(1 680-180)÷30=50 (CO2/min),由bc段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600-180)÷30=14 (CO2/min),因此真光合速率平均为64 CO2/min;该实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适当提高温度进行实验,光合速率下降,导致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将下降;若第10 min时突然黑暗,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含量下降,抑制碳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叶绿体基质中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将增加。
27.[加试题]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
B.cd段正离子与Na+通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 mV
D.f点后,腓肠肌的细胞膜不一定去极化
解析:选C ab段表示内向电流,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造成ab段产生的原因是Na+内流,属于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d段表示外向电流,K+外流,该段是K+通道蛋白将K+排出细胞;c点时,坐骨神经兴奋,膜电位大于0 mV;f点后腓肠肌细胞兴奋,发生去极化。
28.[加试题]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
D.若Ⅱ2与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解析:选D 由Ⅰ3和Ⅰ4生育患病Ⅱ3可知,Ⅱ3和Ⅱ6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Ⅱ2的致病基因为b,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为a,则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2的基因型为AaXBXb,可知该个体内含有父亲的致病基因,但其不患病的原因是体内含有正常基因;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Ⅱ2的致病基因为b,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为a,则Ⅱ2的基因型为AAbb,Ⅱ3的基因型为aaBB,Ⅲ2的基因型为AaBb,与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A_bb,aaB_,aabb)的概率为7/16;若Ⅱ2与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说明X染色体上具有该病的致病基因,由于Ⅱ3所患先天聋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X染色体上所携带的为正常基因,因此只有Ⅱ3的X染色体上长臂缺失造成正常基因丢失,才可生育先天聋哑女孩。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下图是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图中雷鸟、雪兔随季节变化毛色发生规律性变化,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若使用标志重捕法测定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种群密度,当标记容易暴露雪兔踪迹时,所测得的种群密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4)狼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剩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若狼被灭绝且该生态系统依然能维持稳态,北极狐的环境容纳量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1)图中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2)图中雷鸟、雪兔随季节变化毛色发生规律性变化,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3)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当标记容易暴露雪兔踪迹时,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这会导致所测得的种群密度偏大。(4)狼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剩余能量的去向是未利用;狼与北极狐之间是竞争关系,若狼被灭绝且该生态系统依然能维持稳态,则北极狐的环境容纳量将会变大。
答案:(每空1分)(1)5 三 (2)时间 (3)偏大
(4)未利用 变大
30.(7分)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在适宜的温度下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装置(O2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滤光片有多种可选,且位置固定)。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方框内的结构可表示________,其中CO2的受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卡尔文循环产物3-磷酸甘油醛大量运出叶绿体,却没有导致叶绿体内的Pi越来越少,据图甲推测,补充叶绿体内Pi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研究,夜间卡尔文循环停止后,叶肉细胞仍有蔗糖运出,其来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装置可探究__________对金鱼藻光合速率的影响;金鱼藻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若该装置在其他条件适宜且不变的情况下,前后分别用无色滤光片和红色滤光片进行实验,后者条件时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____。
解析:(1)图甲方框内的过程为碳反应,该结构为叶绿体基质,其中CO2的受体为RuBP。(2)通过图甲可推测叶绿体内Pi的补充途径主要是叶绿体外的Pi回运;当卡尔文循环停止后,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可能来自叶绿体内贮存的淀粉的分解。(3)从图乙装置可看出,自变量为经滤光片得到的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即光质或光的波长;因变量为光合速率,检测指标为O2传感器测得的O2浓度增加量;无色滤光片不滤去色光,红色滤光片只得到红光,故红光组实验的光反应速率弱,导致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较弱,形成的RuBP短时将降低。
答案:(每空1分)(1)叶绿体(基质) 核酮糖二磷酸(或RuBP) (2)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Pi可运回叶绿体(叶绿体外Pi回运) 叶绿体内的淀粉分解转化 (3)光质(不同色光或光的波长) O2传感器在单位时间内的O2浓度增加量 降低
31.(7分)中年人秃顶(T)与非秃顶(t)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于杂合子,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表现正常;人的色觉正常与红绿色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甲、乙两个家庭各育有一儿一女,各成员表现型如下表:
母亲
父亲
女儿
儿子
甲家庭
非秃顶、色觉正常
秃顶、色觉正常
秃顶、色觉正常
非秃顶、红绿色盲
乙家庭
秃顶、红绿色盲
非秃顶、色觉正常
非秃顶、色觉正常
秃顶、红绿色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秃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甲家庭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这对夫妇再生非秃顶、色觉正常的女儿,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家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4)若甲家庭的女儿与乙家庭的儿子结婚,生出色盲且秃顶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出性别差异,属于从性遗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甲家庭能够生育非秃顶红绿色盲儿子,说明母亲的基因型为TtXBXb,父亲的基因型为TtXBY,这对夫妇再生非秃顶、色觉正常的女儿,基因型可能为TtXBXB、ttXBXB、TtXBXb、ttXBXb4种。(3)乙家庭母亲为秃顶红绿色盲,基因型为TTXbXb,父亲为非秃顶色觉正常,基因型为ttXBY,遗传图解书写时,注意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符号及比例等,具体遗传图解见答案。(4)甲家庭的女儿基因型为1/2TTXBXB、1/2TTXBXb,乙家庭儿子的基因型为TtXbY,两者生育色盲且秃顶的儿子的概率=1/2×1/4=1/8。
答案:(每空1分,遗传图解2分)(1)常 分离
(2)TtXBY 4
(3)遗传图解如下:
(4)1/8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如图为蓝莓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处的内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若温度过高,将影响酒的________;若发酵瓶的密封性不好,可能会在________(A.酵母菌厌氧呼吸 B.乳酸菌 C.醋化醋杆菌 D.霉菌)的作用下导致果酒变酸。
(3)蓝莓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发酵罐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果酒发酵完毕。
(二)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克隆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常应用________方法导入重组诱导基因后得到干细胞;部分干细胞经过诱导可分化成全身的不同组织或器官,说明这些细胞具有________性。
(2)该过程利用了甲细胞具有的________能力,甲和乙细胞可经过生物诱导剂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丙细胞。取一个丙细胞,放在含大量失去________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特定培养体系中培养,最后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为________法。
(3)下列关于经③和④过程得到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应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
B.丙细胞要具有分泌多种抗体的能力
C.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D.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行抗体检验
解析:(一)(1)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流程中的两处“?”分别为接种和过滤操作。(2)果酒制作的最适温度为25~30 ℃,如温度过高,将影响酒的风味;若密封性不好,即有氧条件下果酒变酸的原因是醋化醋杆菌发酵产生醋酸的结果。(3)果酒制作过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有助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果酒发酵完毕的标志是发酵罐中停止产生气泡。
(二)(1)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小鼠成纤维母细胞诱导成干细胞,导入方法为显微注射法;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组织或器官的性质为发育全能性,与胚胎干细胞相似。(2)甲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来自干细胞,乙细胞来自受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丙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的生物诱导剂为灭活的仙台病毒;选取单个杂交瘤细胞经相应的培养体系形成细胞群的方法为克隆培养法,需要对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射线等处理,使其失去增殖力。(3)每个丙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答案:(每空1分)(一)(1)接种 过滤 (2)25~30 风味 C (3)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 停止出现气泡
(二)(1)显微注射 发育全能 (2)连续增殖 (灭活的)仙台病毒 增殖力 克隆培养 (3)B
33.[加试题](10分)某同学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若干、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①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均分为A、B、C三组,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②给A、B组中的每只小白鼠注射适量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给C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③给A、C组中的每只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坐标曲线图并表示实验过程中三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变化过程。(小白鼠生命活动对血糖的影响忽略不计)
(3)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
解析:(1)验证性实验一般设计为对照实验,再根据对照实验的不同结果,得出既定的实验结论。实验步骤中②为给C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组形成对照,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③为给B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这样,B组与A组形成对照,验证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2)横轴表示实验时间,纵轴表示血糖浓度,根据实验步骤画出坐标图:A、B两组均先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然后A组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仍然偏低,而B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C组两次注射生理盐水,血糖浓度不变。(3)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等转化成葡萄糖,所以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高等动物体内的胰高血糖素由胰岛α细胞分泌。
答案:(1)②等量的生理盐水(1分)
③给B组的每只小白鼠注射等量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半小时后检测小白鼠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平均值(2分)
(2)如图(标明横纵坐标且必须注明两次注射)(4分)
(3)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2分) 胰岛α(1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十)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选D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2.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解析:选D 菠菜属于高等植物,与动物相比,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具有中心体。
3.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选A 氟利昂能通过化学反应使大气圈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4.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选C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即为共显性。
5.将某种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细胞中,培育成耐低温的西红柿新品种。这种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属于(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解析:选B 把动物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使其出现新性状的技术为转基因技术。
6.如图表示物质S在酶E的催化下水解成P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E可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B.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
C.若S是麦芽糖,则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
D.若S代表二肽,则E、P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解析:选D 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酶E是蛋白质,水解后的产物应该是氨基酸;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是还原糖,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来检测麦芽糖水解产物的生成情况。
7.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细胞介素-2能够促进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当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
C.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转运,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D.传出神经元释放的化学递质可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解析:选D 白细胞介素-2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高度分化,已失去了增殖能力。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从而有助于保持体温稳定。在失重状态下,生长素的非极性转运受到影响,根失去向地性。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肌细胞的连接类似于突触结构,由传出神经元释放的化学递质,会被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从而使肌细胞产生兴奋或者抑制。
8.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只有两个不同的物种
D.三倍体无籽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
解析:选A 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未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②过程为杂交,在杂交过程中可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图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它们的杂交后代不育;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9.以下的各种杂交方式及所采用的处理方式相符合的是( )
A.杂交方式:豌豆属雌雄同株同花,若高茎♀×矮茎
处理方式:花成熟开放后,母本去雄并套袋
B.杂交方式:蛇麻属雌雄异株,若二倍体♀×四倍体
处理方式:一般在开花前先去雄,再套袋隔离
C.杂交方式: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若同时正反交
处理方式:亲本双方均对雌花套袋,并人工授粉
D.杂交方式:西瓜属雌雄同株异花,若四倍体♀×二倍体
处理方式:母本必须去雄,雌雄双亲均要套袋隔离
解析:选C 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需要在花成熟之前对母本去雄并套袋;蛇麻为雌雄异株植物,西瓜和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所以都不必去雄,可在花成熟前对雌花套袋,待花成熟时,直接人工授粉并套袋隔离。
10.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体内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含有的基因和性染色体不可能是( )
A.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一条X染色体
B.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Y染色体
C.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
D.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
解析:选B 据题意可知,该男性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YY、aaYY,即基因A与基因a不能共存,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能共存。在后期Ⅱ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
1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为纯合子
B.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为纯合子
解析:选C Ⅰ1正常,而Ⅱ3为患者,可排除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Ⅲ1患病,而其母亲Ⅱ1正常,可以排除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必为杂合子;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必为杂合子;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必为杂合子。
12.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可透光瓶)法测定夏季某池塘24 h不同深度的水体中平均氧浓度与初始氧气浓度比较后发生的变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水深(m)
1
2
3
4
白瓶中O2浓度(g/m2)
+3
+1.5
0
-1
黑瓶中O2浓度(g/m2)
-1.5
-1.5
-1.5
-1.5
A.在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的氧气为3 g/m2
B.在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速率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
C.在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D.在水深4 m处白瓶中藻类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解析:选D 从表中可以看出植物呼吸消耗24 h内都是1.5个单位,在水深1 m处白瓶中植物产生氧气是4.5 g/m2;在水深2 m处白瓶中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在水深3 m处白瓶中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水深4 m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白瓶中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3.下图为某糖尿病犬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胰岛素后,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加强
B.b点后肝细胞合成糖元的速度有所减慢
C.给健康狗注射胰岛素可能引起休克
D.注射后6 h左右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低
解析:选D 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点后血糖浓度不再继续降低,可推断肝细胞合成糖元的速度有所减慢,否则血糖的含量会继续减少;健康狗内环境中胰岛素的含量正常,给健康狗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含量过高,健康狗因为血糖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休克;糖尿病犬不能分泌胰岛素,随着代谢的进行,胰岛素逐渐失活,因此图中胰岛素含量最低点应该是c点以后。
14.科研人员连续两年对某封闭小岛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第二年9至11月份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
C.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解析:选B 由图可知,在秋冬季,社鼠雌性个体明显多于雄性个体,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据图可知,第二年9至11月份种群数量不再下降并有所增加,且雌性多于雄性,故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由于是封闭小岛,无迁入和迁出,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物种丰度是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该岛物种丰度只能在群落层次上进行。
15.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分子
解析:选A 该50肽水解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需要断开8个肽键,需要8个水分子参与,因此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
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
A.500 kg B.2 500 kg
C.3 250 kg D.5 500 kg
解析:选C 从题目中可以获得该食物网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这句话确定了“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获得能量的比例”。据下面图解可知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3 250 kg。
17.下图是某家族白化病遗传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8号是携带者的概率是( )
A.2/3 B.2/5
C.3/5 D.11/18
解析:选C 由图可知7号基因型为Aa,6号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6号基因型为2/3Aa时,后代8号基因型的概率为2/3×(1/4AA、1/2Aa、1/4aa),6号基因型为1/3AA的情况,8号基因型的概率为1/6AA,1/6Aa,整理得:AA∶Aa∶aa=2∶3∶1,此时再淘汰aa基因型,得AA∶Aa=2/5∶3/5,即8号是携带者的概率为3/5。
18.IGF-1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牛奶中过量添加IGF-1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IGF-1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IGF-1的调节方式可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
C.IGF-1可能与胰岛素功能相似,可促进糖元合成
D.过量的IGF-1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解析:选D IGF-1是人体自身能分泌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IGF-1具有调节的功能,生物体内的调节物质一般都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可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元的合成;过量的IGF-1会增加癌症发生的概率,说明该物质可能会导致细胞中原癌基因突变,但IGF-1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19.如图所示,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能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另外一个基因sok也在这个质粒上,转录产生的sok mRNA能与hok 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sok mRNA和hok mRNA碱基序列相同
B.当sok 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
C.当sok 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死亡
D.一个不含任何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这种毒蛋白杀死
解析:选C sok mRNA和hok mRNA能结合,说明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能互补配对,因此二者碱基序列不同;根据题意,hok基因转录的mRNA能与sok mRNA结合,因此sok mRNA存在时,hok基因能转录;hok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能导致大肠杆菌裂解死亡,而sok mRNA能与该基因转录的mRNA结合阻止该基因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胞裂解死亡,因此sok 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死亡;由于hok基因位于质粒上,若大肠杆菌不含质粒,则无hok基因,也不能合成这种毒蛋白,因此不会被这种毒蛋白杀死。
20.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分子较小而有脂溶性,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形成R1,R1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进而生成IP,IP发挥作用体现激素的生物效应,使肾小管细胞加强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下对此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B.R1从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C.IP可能促进肾小管细胞中有机物分解供能
D.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有助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选D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识别肾上腺盐皮质激素;R1因为能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所以会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从核孔进入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IP作用后会使肾小管细胞加强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IP可能促进肾小管细胞中有机物分解供能;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有助于肾小管细胞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不一定有助于对水的重吸收。
21.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B.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
D.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体液免疫完成
解析:选C “免疫赦免”对人体有益,是对免疫系统的补充;“免疫赦免”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不能通过使用药物获得;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能够使子宫不排斥外来胚胎,从而有利于移植胚胎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细胞免疫完成。
22.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 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图)。 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
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例增大
C.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
解析:选D 由图示可知,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后不再与鸟嘌呤配对,而是与腺嘌呤配对。若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DNA片段的一条链上,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有50%的DNA分子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有50%的DNA分子不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若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DNA片段的两条链上,子代DNA分子都会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因羟化胞嘧啶不再与鸟嘌呤配对,故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在总碱基对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含有DNA,DNA复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图示的错配。
23.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对该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此时细胞内外没有离子交换
B.图中b点受到刺激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开始内流,此刻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C.图中d点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图中c、e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 mV,此时细胞内外没有离子交换
解析:选B 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d点表示动作电位,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和e点膜两侧电位差为0 mV,但c点Na+内流,e点K+外流。b点受到刺激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开始内流,此刻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24.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B.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C.图乙中f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解析:选A 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图甲中a、b、c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25.关于下列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⑩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1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
C.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⑨⑩???过程
解析:选D 图3的⑨⑩?过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而??过程只能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生物体细胞内,?过程迄今为止尚未在生物体内发现。
26.[加试题]研究发现以25 ℃、16 ℃、10 ℃、6 ℃、4 ℃的温度梯度处理非转基因烟草和转基因烟草3天后,分别测定光合速率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最大效率的一种度量,可以反映光合作用中发生于类囊体上的光反应阶段能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
A.低温处理后转基因烟草的光反应速率下降幅度比非转基因烟草更大
B.低温处理导致两种烟草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与低温时叶绿素的破坏无关
C.低温处理导致两种烟草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还原三碳酸的酶失活
D.转基因烟草可能是通过提高光反应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从而提高抗寒能力的
解析:选D 据图2分析,低温处理后,与非转基因烟草相比,转基因烟草的表观电子传递效率高,下降幅度小,所以光反应速率下降幅度也更小;低温处理导致两种烟草的光合速率都急剧下降,原因可能是低温破坏了叶绿素,导致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效率下降;也可能是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根据图1、2可推测转基因烟草较非转基因烟草更具有抗寒能力,其机理可能是转基因烟草是通过提高光能转化的效率来提高光反应,从而使光合速率相对增加,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
27.[加试题]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凸形存活曲线的生物比属于凹形存活曲线的生物更适应环境
B.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与环境条件的改变均会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
C.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时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直观但不够精确
D.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类的种群密度时,使用较大孔径的渔网将导致估算结果偏小
解析:选A 种群的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但无法确定凸形存活曲线的种群比凹形存活曲线的种群更适应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时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直观但不够精确;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类的种群密度时使用较大孔径的渔网,只能捕获到种群中较大的个体,会导致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28.[加试题]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性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Ⅲ10的基因型是AaXbY
C.若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Ⅲ9与Ⅲ12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7/24
D.若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Ⅲ9与Ⅲ12结婚,若他们生了1个女孩,该女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3
解析:选D 据图分析,Ⅱ7和Ⅱ8均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Ⅱ4没有乙病,生出了有乙病的儿子,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如果乙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Ⅲ10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乙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Ⅲ10的基因型是AaXbY;若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9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Ⅱ7和Ⅱ8均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所以Ⅱ7和Ⅱ8都为杂合子,故Ⅲ12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若Ⅲ9与Ⅲ12结婚,则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3+1/2×2/3=2/3,生育的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故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1/8-2/3×1/8=17/24;若他们生了1个女孩,患甲病的概率为2/3,但是肯定不患乙病,所以该女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3。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群同化量直方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____________,F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
(2)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有________(填字母),其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2中的丙种群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图1中绿色植物(E)固定的太阳能,F所代表的是分解者;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有B、C、D、E、F(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E →D →C→B;图2中的丙种群相当于图1中的C(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原理)。
答案:(每空1分)(1)E 太阳能 分解者 (2)B、C、D、E、F E→D→C→B (3)C
30.(7分)光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光合作用、物质代谢、植物的生长等均有调控作用。([ ]内写编号,横线上写文字)
(1)图甲所示的结构是________,吸收可见光的色素位于图甲中的[ ]。
(2)光质主要通过影响图乙中的反应__________(填“Ⅰ”或“Ⅱ”)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图乙中反应Ⅱ发生在图甲中的[ ]。
(3)图乙中的A是______________,卡尔文循环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解析:图甲所示的结构是叶绿体,吸收可见光的色素位于图甲中的类囊体膜上(②)。光质主要通过影响图乙中的光反应(反应Ⅰ),图乙中的A是水光解产生的O2(氧气);卡尔文循环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
答案:(每空1分)(1)叶绿体 ② (2)Ⅰ ③ (3)O2(氧气) 二氧化碳固定 三碳化合物还原
31.(7分)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水稻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和突变水稻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率
①
♀DD×dd
10%
②
♀dd×DD
50%
③
♀DD×DD
50%
(1)据表中数据推测,D基因失活使________存活率降低。含d基因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________。
(2)对野生植株的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发现结实率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此现象是发生________的结果。
(3)若让组合②的F1给组合①的F1授粉,所得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此现象(F1已得到,续写即可,不要求写表现型,但要写出F1的配子)。
解析:(1)②③两组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DD,不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什么,后代结实率均为50%,说明D基因失活与雌性配子的育性无关;又已知①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dd(D基因失活),后代结实率只有10%,说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且DD做父本,结实率都为50%,可得出含D基因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1/2,dd做父本,结实率为10%,可得出含d基因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1/10。(2)对野生植株的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少部分D基因因突变而失效,从而降低结实率。(3)F1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d只是使雄配子育性降低,根据结实率可知,D有50%活性,d有10%活性,相当于雄配子中D∶d=5∶1,雌配子中D∶d=1∶1,可计算出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5∶6∶1。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每空1分,遗传图解2分)(1)雄配子(或花粉) 1/10 (2)下降 基因突变 (3)DD∶Dd∶dd=5∶6∶1 遗传图解如下: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泡菜是以白菜、萝卜、黄瓜、甜椒等新鲜蔬菜为原料,在厌氧环境下进行发酵而制成的酸性食品。请回答:
(1)腌制过程中发酵产物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它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反应,这一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量。
(2)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研究小组要为泡菜工业化生产分离筛选生产性能优良的菌种,先分离得到单个菌落,将单菌落用________(工具)取出,再用____________法接种在斜面上。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低温下保存。
(3)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
B.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也可用酒精擦拭
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要使锥形瓶口通过火焰,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二)紫杉醇能有效治疗某些癌症,获得紫杉醇的传统方法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中提取,但产量有限,也不利于濒危的红豆杉的保护。研究发现,将红豆杉植株体细胞放进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可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培养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
(1)为获得紫杉醇可将红豆杉细胞经③________处理形成A__________,方可接种到培养基中。
(2)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O2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____。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除含有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之外,通常还要添加____________。
解析:(一)(1)发酵初期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随时间增加,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通过光电比色法进行定量。(2)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如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分离得到的单菌落用接种环取出,然后通过划线分离法接种在斜面上,在低温下保存。(3)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中,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玻璃器皿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操作过程均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完成;将锥形瓶的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可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二)(1)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细胞产物紫杉醇,所以培养到愈伤组织即可,茎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2)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保证氧气的供应,而搅拌是为了让细胞与培养液及氧气充分接触。(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激素),以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同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无菌,实验应在超净台中进行。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成分相比,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动物血清。
答案:(每空1分)(一)(1)先增加后减少 重氮化 光电比色 (2)某些微生物(如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接种环 划线分离 (3)B
(二)(1)脱分化 愈伤组织 (2)保证氧气供应充足 使细胞与培养液及氧气充分接触 (3)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激素) 无菌 动物血清
33.[加试题](10分)某校生物实验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请说出作出该假设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①实验仪器、试剂:显微镜、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等。
②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③实验步骤:
a.配制并选用生理盐水、蒸馏水、9%的食盐溶液。
b.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________________,放入所选细胞,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制备同样的装片若干个,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取一张临时装片,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取一张临时装片,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9%的食盐溶液,另一侧操作同上。
d.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结果及结论: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的预期结果是在滴加蒸馏水的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滴加9%食盐水的实验中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有浓度差)(2分) (2)(每空1分)②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③b.生理盐水 c.用吸水纸吸引,并重复几次 d.细胞的体积(或形态)变化 (3)细胞体积变大甚至破裂(2分) 细胞体积变小皱缩(2分)
考前仿真押题练(四)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七大组成成分的是( )
A.食物链 B.能源
C.有机物 D.生产者
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七大组成成分包括三种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种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及能源)。
2.下列物质中,不能水解的是( )
A.淀粉 B.油脂
C.脱氧核糖 D.角蛋白
解析:选C 淀粉能够被水解产生麦芽糖;油脂能够被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脱氧核糖为单糖,不能够被水解;角蛋白能被水解产生多肽或相应氨基酸。
3.某生物种群基因型有AA、Aa和aa三种,其中a基因频率是0.3,则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是( )
A.0.09 B.0.21
C.0.42 D.0.7
解析:选D A基因频率=1-0.3=0.7。
4.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解析:选A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其中人体附属物,如毛发、皮肤分泌物等,属于第一道防线。
5.一只成年狗仍保持幼年的体态且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是因为缺少( )
A.雄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解析:选B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成年个体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出现精神萎靡、行动迟缓等表现。
6.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酵解的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柠檬酸循环中被分解形成CO2分子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嵴上
C.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并产生大量的ATP
D.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在电子传递链中将氧还原成水
解析:选D 糖酵解的产物是丙酮酸;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大部分在线粒体基质,少部分在嵴上;柠檬酸循环产生少量ATP,该阶段产生大量的[H],[H]在电子传递链中将氧还原成水,产生大量ATP。
7.下列关于苔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苔原中没有树林生长
B.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C.苔原植被结构简单
D.苔原仍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选B 苔原中没有树林生长;苔原植物主要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后代;苔原植被结构简单;苔原仍有自我调节能力。
8.关于下列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⑤
B.①③⑤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不需要染色
D.①与③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A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的细胞器有①高尔基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⑤核糖体;②④都具双层膜,都能进行能量转换,②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叶绿体本身具有颜色;①与③之间通过囊泡相连,两者的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9.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多种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
B.通过体液传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幼年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侏儒症
解析:选C 下丘脑分泌的多种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体液调节的运输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体液调节的调节物主要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而部分调节物如CO2可由各种细胞产生;幼年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侏儒症,分泌过高会导致巨人症。
10.下列各项中,幼苗将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解析:选B A项,幼苗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故幼苗不生长;B项,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故幼苗弯向光源生长;C项,感光部位是尖端,尖端遮光,幼苗直立生长;D项,感光部位是尖端,没有尖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匀分布,幼苗直立生长。
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细胞的功能差异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同有关
C.细胞的形态差异与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D.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神经细胞的分化是可逆的
解析:选D 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的,因此,细胞的功能差异直接原因是细胞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细胞形态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
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类中的发病率最高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D.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确诊先天性愚型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解析:选D 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类中的发病率最高;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先天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其形成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异常的镰刀形红细胞。
13.下列叙述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 )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中也如此
解析:选A B、C、D选项所示表明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一致,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项仅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通过两者的平行行为得出的结论。
14.某课题小组进行“探究2,4-D促进插枝生根的作用”的研究。在制订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可以不考虑的是( )
A.蒸馏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B.设置不同浓度的2,4-D溶液组
C.严格控制插枝的状态和浸泡时间
D.实验组及对照组用相同强度的单侧光照射
解析:选D 探究2,4-D促进插枝生根的作用,需要以蒸馏水为对照,体现促进或抑制作用;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以说明2,4-D浓度对插枝生根的影响;插枝的状态和浸泡时间均为无关变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本实验不需要单侧光照射。
15.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1期有核糖体的增生
B.S期形成纺锤体
C.G2期有酶的合成
D.M期有染色体的加倍
解析:选B 细胞周期中,G1期合成蛋白质和进行核糖体增生;纺锤体在分裂前期形成;G2期进行有丝分裂有关蛋白质合成,也会生成一些酶;M期中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16.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了“DNA的结构”后所画的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
B.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改为T”
C.丙说:“只有两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D.丁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主链的基本骨架连接不正确”
解析:选D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能是核糖;②DNA中的碱基没有碱基U,而是碱基T;③主链上,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正确。
17.如图为正常男性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图像,这一时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下列有关这一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为有丝分裂前期图
B.该图为人类染色体组型图
C.所示细胞含有46条常染色体
D.所示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D 图示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中期;该图为显微镜下的染色体形态图,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显微拍照、按大小进行排列等处理后,才能构成染色体组型;人体细胞含有44条常染色体;人体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18.下列关于核酸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苷就是由含氮碱基和脱氧核糖结合形成的单位
B.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包含C、H、O、P四种元素
C.磷酸二酯键将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组成RNA分子
D.DNA分子双链间嘌呤总是和嘧啶配对,保证双链平行
解析:选A 核苷就是由含氮碱基和五碳糖结合形成的单位;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包含C、H、O、P四种元素;磷酸二酯键将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组成RNA分子;DNA分子双链间嘌呤总是和嘧啶配对,保证双链平行。
19.如图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由3个核苷酸组成
B.核糖体沿着mRNA向左运行
C.mRNA上3个相邻碱基即为遗传密码
D.每种氨基酸都由对应的1种tRNA转运
解析:选B tRNA由多个核苷酸组成,其一端的三个核苷酸组成反密码子;根据图中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向左运行;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20.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染色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后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
B.观察黑藻叶绿体实验中,宜选择深绿色的成熟叶片,因为叶绿体数量越多观察越清晰
C.在提取菠菜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取新鲜叶片剪碎,加少许SiO2和CaCO3再加适量95%乙醇后,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过滤后得到色素滤液
D.在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适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即可观察到出现红黄色
解析:选C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染色的洋葱根尖压片后,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黑藻的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少而大,是观察叶绿体的良好材料;在提取菠菜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取新鲜叶片剪碎,加少许SiO2和CaCO3再加适量95%乙醇后,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过滤后得到色素滤液;检测试管中梨汁是否含有还原糖时,加入适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后还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
21.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解析:选D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培养时间的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
22.基因型为MmNn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B.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为mmNN
C.基因n与n、N与n分别在MⅡ、MⅠ期分离
D.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的卵细胞
解析:选C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由于该细胞中M、m产生的原因不能确定,所以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不能确定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基因n与n、N与n分别在MⅡ后期、MⅠ后期分离;该细胞分裂后产生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所以最终只形成1种类型的卵细胞。
23.研究人员连续若干年对我国特有物种攀枝花苏铁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调查自然保护区内攀枝花苏铁的种群密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C.人为干扰可改变自然演替的进程
D.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境并影响其种子的萌发
解析:选B 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下降;记名计算法是统计物种丰度的方法,而不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攀枝花苏铁在竞争中占弱势,逐渐被淘汰,但人为干扰,如择伐阔叶树种,可使得攀枝花苏铁成为优势种,因此人为干扰可改变自然演替的进程;外来植物泽兰的快速入侵占据了攀枝花苏铁的生境,形成覆盖面积较大的林下灌丛或地被,可能影响攀枝花苏铁种子的萌发。
2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选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25.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乙、丁容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小球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如下表所示:
容器
容器中小球的种类及个数
E字母的小球
e字母的小球
F字母的小球
f字母的小球
甲
12个
12个
0
0
乙
12个
12个
0
0
丙
0
0
12个
12个
丁
0
0
12个
12个
现进行下列三种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②从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③从甲或丙中随机取一个球并记录字母,重复100次
A.操作①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
B.操作②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C.①②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e、EF组合的概率均为50%
D.操作③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
解析:选D 由于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所以操作①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由于从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基因,所以操作②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①②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e、EF组合概率分别为50%和25%;由于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所以操作③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
26.[加试题]为研究多种环境因子对马铃薯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数据表示测得植株在不同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mg/h)如下图所示。则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影响马铃薯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有CO2浓度和温度
B.在弱光、CO2浓度为0.03%、20 ℃条件下,马铃薯植株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无氧气产生
C.马铃薯植株在适当遮光、CO2浓度为0.03%、40 ℃条件下,光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D.实验中马铃薯植株CO2固定速率最大所需的条件是全光照、CO2浓度为1.22%和35 ℃
解析:选D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中影响马铃薯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有CO2浓度、温度和光强度;在弱光、CO2浓度为0.03%、20 ℃条件下,曲线中显示,此时CO2吸收速率为0,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即马铃薯植株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其叶绿体中有O2产生;CO2浓度为0.03%、40 ℃条件下,在弱光、适当遮光以及全光照三种条件下,植物的CO2吸收速率不同,说明光强度仍然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曲线纵轴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而CO2固定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的曲线对比,全光照、CO2浓度为1.22%、35 ℃时,总光合速率最大。
27.[加试题]如图表示在不同强度刺激下神经肌肉接点肌膜上测得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的电位能传播至肌纤维内部,但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若突触间隙中的K+浓度急性下降,则甲图a点下移
C.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超过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D.增加刺激强度无法使乙图b点上升
解析:选A 甲图所示刺激未达到阈强度,无法产生动作电位,而小电位是不能传播的。静息电位的机理为K+外流,若突触间隙中K+浓度下降,则外流K+增多,电位加大,a点下移。乙图肌膜去极化已超过阈电位,产生了动作电位。增加刺激强度不会改变Na+内流速率,电位不变化。
28.[加试题]某种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具体控制关系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正常表达时,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酶A
B.B基因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酶B的合成效率
C.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1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
D.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发育成的子代为深红色眼
解析:选C A基因正常表达时,只能以该基因的模板链为模板进行转录,产生相应的mRNA,进而翻译产生酶A;核糖体只能与mRNA结合,不能与基因结合;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aabb 1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A_bb、aaB_4种;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基因型为aabb,若基因a或b发生突变,发育成的子代一般为猩红色眼。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6分)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单位:102 kJ·m-2·a-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
同化的能量
浮游植物
8 100
浮游动物
600
双翅目幼虫
120
摇蚊幼虫
900
太阳鱼
210
鲈鱼
30
乙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
(3)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该食物网中存在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对于该营养级而言,同化的能量除流向下一营养级之外,还会被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及未被利用。(2)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600+900)/8 100×100%=18.5%。(3)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鲈鱼的营养级降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损耗减少,鲈鱼的产量增加,但由于食物链单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4)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答案:(每空1分)(1)3 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2)18.5% (3)增加 下降 (4)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30.(7分)图1是绿色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①~④分别代表其相关结构;图2是光合色素分离结果;图3是发生于图1③④结构中的生化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1的①~④中,以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的结构有[ ]。能吸收光能的结构是[ ]________膜,也称光合膜。
(2)图2所示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光合色素在________中的溶解度不同。滤纸条上“3”和“4”代表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可见光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图3中,甲侧浓稠的液体称为________,过程⑥为光反应提供了磷酸、______________,在甲侧产生的“H”物质离开卡尔文循环中后,大部分将运至__________外合成蔗糖。
解析:(1)观察图1叶绿体的结构,①~④中具有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的膜结构的是①叶绿体外膜、②叶绿体内膜和③类囊体膜,吸收光能的结构是③类囊体膜。(2)获得图2的结果是利用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其中3表示叶绿素a,4表示叶绿素b,二者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3)图3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内侧,[H]和ATP形成于类囊体膜的外侧,故甲侧为叶绿体基质,乙侧为类囊体腔。过程⑥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为光反应提供了磷酸、ADP和NADP+。蔗糖是在叶绿体外进行合成的。
答案:(每空1分)(1)①②③ ③类囊体 (2)层析液 红光和蓝紫光 (3)叶绿体基质 ADP和NADP+ 叶绿体
31.(7分)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下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如图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蛇的体色这一性状,且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选取纯合的黑蛇和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可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的花纹蛇再相互交配,则F3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2)中F1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得到F2的过程。
解析:(1)由题图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纯合的黑蛇和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Dd,表现为花纹蛇;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D∶Bd∶bD∶bd=1∶1∶1∶1;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中的花纹蛇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DD∶BbDD∶BBDd∶BbDd=1∶2∶2∶4,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BB∶Bb=1∶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b=2∶1,自由交配后BB∶Bb∶bb=4∶4∶1,B_中纯合子比例是1/2,DD∶Dd=1∶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D∶d=2∶1,自由交配后DD∶Dd∶dd=4∶4∶1,D_中纯合子比例是1/2,因此B_D_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1/2=1/4。(3)第(2)小问中F1的基因型是BbDd,按照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D∶Bd∶bD∶bd=1∶1∶1∶1,杂合橘红蛇的基因型是bbDd,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bD∶bd=1∶1,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后代出现8种组合、6种基因型,BbD_∶Bbdd∶bbD_∶bbdd=3∶1∶3∶1,BbD_是花纹蛇,Bbdd是黑蛇,bbD_是橘红蛇,bbdd是白蛇,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每空1分,遗传图解2分)(1)自由组合 (2)BbDd 花纹蛇 BD∶Bd∶bD∶bd=1∶1∶1∶1 1/4
(3)F1 BbDd(花纹蛇) × bbDd(橘红蛇)
↓
F2 BbDD(花纹蛇) BbDd(花纹蛇) Bbdd(黑蛇)
bbDD(橘红蛇) bbDd(橘红蛇) bbdd(白蛇)
表现型比例:花纹蛇∶黑蛇∶橘红蛇∶白蛇=3∶1∶3∶1
(遗传图解也可用棋盘法表示)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面(一)、(二)所示问题。
(一)请回答用梨酿制醋酸实验的有关问题:
(1)梨汁制作:用浑浊的梨汁制作澄清的梨汁可加入________酶。为证明该酶的效果,可分别取等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梨汁,各加入等量的95%乙醇,预计前者出现的沉淀物较少。梨汁的澄清度与酶的____________呈正相关。
(2)酒精发酵:干酵母制成糊状后,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的________。适宜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待酵母下沉,可用________法将上清液(即果酒)取出。
(3)醋酸发酵:为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________。下列不能缩短果醋制作周期的措施是______。
A.用果酒为原料
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
C.将酒—水混合物pH调至7.0
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
(二)生物工程技术为人们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供了便利。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在培养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中,应对代孕母进行__________处理,以便早期胚胎着床。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早期胚胎阶段采用________技术,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
(2)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重组Ti质粒先导入细菌M,细菌M的名称是________,③过程中的棉花细胞常采用愈伤组织细胞而不采用叶肉细胞,原因是愈伤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④过程中,愈伤组织细胞可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培养成单个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可发育成植株。
解析:(一)(1)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用浑浊的梨汁制作澄清的梨汁可加入果胶酶。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为证明该酶的效果,可分别取等量澄清的梨汁和浑浊的梨汁,各加入等量的95%乙醇,预计前者出现的沉淀物较少。梨汁的澄清度与酶的活性和数量呈正相关。(2)干酵母制成糊状后,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的蔗糖,适宜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待酵母下沉,可用虹吸法将上清液,即果酒取出。(3)为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三角漏斗。能缩短果醋制作周期的措施是用果酒为原料、增加醋杆菌的数量、将酒—水混合物pH调至7.0,但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会杀死醋杆菌,使果醋发酵停止。
(二)(1)在培养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②过程包括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及受体母牛的妊娠等,应对代孕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便早期胚胎着床。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早期胚胎阶段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2)分析图解可知,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运用了农杆菌转化法,即重组Ti质粒先导入农杆菌中,③过程中的棉花细胞常采用愈伤组织细胞而不采用叶肉细胞,原因是愈伤组织细胞全能性高,④过程中,愈伤组织细胞可通过液体悬浮培养技术培养成单个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可发育成植株。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一)(1)果胶 澄清的梨汁和浑浊(顺序不能置换) 活性和数量 (2)蔗糖 虹吸 (3)三角漏斗 D(2分)
(二)(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同期发情 胚胎分割 (2)农杆菌 全能性高 液体悬浮培养
33.[加试题](10分)研究表明毛兰素对肝癌细胞体外分裂和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上述结论,请你补充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人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毛兰素、0.1%DMSO溶液(用于配制毛兰素溶液)、培养瓶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仪器、试剂、用具操作、培养条件、检测活细胞方法等不做具体要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
甲组:细胞培养液+人肝癌细胞+适量低浓度毛兰素溶液
乙组:细胞培养液+人肝癌细胞+等量高浓度毛兰素溶液
丙组:细胞培养液+人肝癌细胞+________________。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②……
(2)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为指标,设计一坐标系,预期实验结果。
(3)人体内癌细胞凋亡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炎症。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毛兰素溶液的浓度,因此需配置0浓度、低浓度及高浓度毛兰素溶液;测定初始溶液中癌细胞数量并记录,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癌细胞的数量并记录(重复多次,以排除实验误差),记录并分析相应数据。因此具体实验思路为:①实验分组时应设置含有0.1%DMSO溶液的对照组;②测定三组培养瓶中癌细胞的数量,并记录;③将三组肝癌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④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由题意“毛兰素对肝癌细胞体外分裂和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因此高浓度毛兰素溶液组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毛兰素浓度组,无毛兰素溶液浓度组对癌细胞基本无抑制作用,具体图示见答案。(3)细胞凋亡不会引发炎症反应。
答案:(1)①等量0.1%DMSO溶液(1分)
②测定三组培养瓶中癌细胞的数量,并记录。(1分)
③将三组肝癌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分)
④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测定三组培养瓶中癌细胞的数量,并记录)。(2分)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
(2)坐标图如下(3分) (3)不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