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房县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3 12: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房县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1、 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⑤⑥小题只填序号)(3分)
①水声chán chán ( ) ②分道扬biāo ( )
③和xù( ) ④qiè意( )
⑤黑黝黝(A. yōu B. yǒu ) (选: ) ⑥风雪载途(A.zāi B.zài ) (选: )
2.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每小题1分)
①月黑雁飞高, 。 ②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晓战随金鼓, 。
3.“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在祖国六十华诞来临之际,让我们为祖国母亲献上最美好的祝愿。
祝福您:如东升的旭日,光芒万丈;
祝福您: , 。
祝福您: , 。
祝福您: , 。(3分)
4.名著阅读填空。(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人名和事情,2分)
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 的主张。这个唤做“ ”。
5.根据下面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3分)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湖北日报》创刊60周年。在2月6日至3月15日湖北日报开展的形象人物评选活动中,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这次旨在以人物彰显媒体品质,以形象凝聚报纸特征的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支持。经热心读者手机短信、网络投票等方式推荐,襄樊籍航天英雄聂海胜以其责任、理性、坚毅的品质以及巨大影响力最终脱颖而出。
6.综合性学习(5分)
①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房县实验中学准备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阅读后的得出的结论。(1分)
材料一: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
材料二: 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抽查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结论:
③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_
(2分)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象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7.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段的内容。
8.文中的哪些词语能揭示出泉鸣的层次
9.你认为“看不见的指挥棒”应该指什么
10.请把语段中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抄写一遍。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
陕北的山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分)
                                   
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2分)
(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 (2分)
                                  
                            
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杨朔《画山绣水》)
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像是否相同 为什么
                                 
                           
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3分)
                            
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3分)
(三)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
蛙年蛙心事
①在最近几年中,曾与恐龙共同分享地球的古老物种——蛙,已先后灭绝了近100种,它们是重要的环境指标生物,其灭绝是环境正在迅速恶化的警铃。事实上,这一警铃已经持续鸣响了很久,只是我们一直未曾在意。
②前不久,上海城区有居民向物业投诉水景小区蛙声盈耳,影响睡眠,要求他们在草坪和水池中投放农药,一举解决蚊虫问题和蛙的噪音。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毒药一旦进入水源和绿地,对周围所有的生灵都会产生威胁—— 蚊虫消灭了,蛙们沉默了,居民们自己也得跟着呼吸和吞吐毒物了。住着亲水亲绿的楼盘,却不懂得珍惜蛙鸣的浪漫,或许真是由于生活太紧张、压力太大,以致他们开始敌视一切东西,连审美和享受的方式都已扭曲?
③上海和周边地区原本可以看到七八种蛙的身影,其中有些还十分俊俏,可惜也应了“红颜薄命”那句话,越是俊俏美丽的蛙,对环境的要求越高,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它们的数量也越少。
④金线蛙披着一身镶金的绿衣,体态轻盈,住得也雅致——它们偏爱有藕莲的水塘,把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用来坐在浮叶上顾盼四周。在上海,有浮水植物的池塘已不多见,没有污染的干净水源更少,金线蛙的数量明显减少。无斑雨蛙也是蛙中“美人”,它们绿背白腹,黑色的眼睛戴着黑色“眼罩”,小巧身材配上带吸盘的大脚丫子,可以轻巧地在植物枝叶间攀爬跳跃。原先它们在上海及江浙地区数量众多,鸣叫响亮,可如今已近于濒危。鼓膜处有三角形黑斑的日本林蛙虽然冠着“日本”名,却是我国华中、华南及华东 (长江以南)土生土长的蛙类。由于上海绿化树木虽多,却少有原生的草丛灌木,它们也弃城远遁。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虎纹蛙外表不那么讨人喜欢,皮肤粗糙,布满大小疣粒,鸣声如犬吠,和前面几种比起来可谓五大三粗。可惜就连它们也似乎已离我们远去——2007年全上海只见到数个活体。只有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和憨憨的中华大蟾蜍一起,勉强接续着上海周边这一环节的食物链。
⑤虽然所有的蛙在上海都属于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可是我们谁没有见过在流动菜场屠蛙的场景 菜场一角,堆着几个不停跳动的网袋,蛙们透过网眼惊恐地看着人,人透过网眼冷漠地看着蛙,不知道究竟谁是冷血动物。一旦谈妥价钱,摊主收钱,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开始当场断头、剥皮抽筋。一会工夫,会唱歌的生灵就成了一堆赤裸跳动的血肉,那颜色和形状像极了人体。不用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说,那些是养殖的食用蛙,事实是除了牛蛙和少量泰国虎纹蛙以外,很少有其他蛙类被成功养殖。众所周知,大多数蛙的眼球只对近距离的活动物体有反应,它们爱吃活虫子,死虫子它们可是直接忽略的。因此,饲养的成本远远高于直接捕捉野生蛙——那可是一桩无本生意。
⑥比起小商小贩的零星售卖,上海一带居民消费“熏拉丝”(烟熏蛙和蟾蜍肉)的爱好,对蛙类和蟾蜍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在这类贸易的集散地,交易数量极为惊人。据保守估计,在上海金山、青浦一带,“熏拉丝”年销售量超过300吨,每年有1000多万只蛙和蟾蜍落入了人类贪吃的嘴巴。江南一带,历来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完全没必要为了摄取动物蛋白质而这样大规模捕杀蛙类,而蛙肉有清热解毒功用的传说也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贪尝异味的人将会为此付出代价:蛙和蟾蜍的肌肉和内脏里寄生着多种寄生虫,即使煎炒烹炸也不一定能杀死这些顽固的“流民”——以曼氏裂头蚴为例,它们一旦通过肠胃进入人体,会顺血液进入各脏器,感染严重的会导致失明、瘫痪、癫痫,甚至死亡;此外,野生蛙和蟾蜍类的体内还有着通过土壤——庄稼——昆虫——蛙的食物链富集起来的农药和重金属,这些“调味料”显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何况蛙和蟾蜍的减少,必然导致作物虫害增多,从而进入不得不更大剂量地使用农药的怪圈,这些有害物质将进一步污染水和泥土,并沉淀在我们的食物里。佛说,报应不爽,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食物链的印证之下,贪婪的报应近在眼前。
⑦蛙想用惨痛的灭绝告诉人类,不要再步步进逼;蛙想用它们的歌声告诉人类,若你还能听见我们的鸣叫,请心存感激与欣喜。(相关链接:2008年被世界自然组织和世界动物学会共同定为蛙类年。)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的内容。(2分)
17.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从语言风格看,说明文有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你认为本文属哪一类呢?请举例分析说明。(3分)
19.本文仅以上海为例对蛙类的现状展开说明,这样说明充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①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缘溪行:     (2)阡陌交通:
(3)无论魏、晋:   (4)寻病终: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2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3分)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5.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1分+2分)
四、作文(50分)
26.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1)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能干)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淡淡的友谊很纯,淡淡的微笑很甜,淡淡的生活很真实。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淡淡的真情和淡淡的快乐,也许,这些平淡的点滴会成为生活中最美的风景。请你以“平淡”为话题作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①潺潺 ②镳 ③煦 ④惬 ⑤B ⑥B
2.略。(见错不得分) 3.示例:如常青的松柏,生命永驻。 如巍峨的高山,傲视寰宇。 如浩瀚的大海,包容万物。 (每空1分,符合题意,语言流畅即可。) 4. 吴用 智取生辰纲 5.聂海胜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3分,超过一字扣1分,扣完本题3分为止。)6.①A.举行写字比赛;B.举办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C.组织学生在校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宣传标语活动。②日本、韩国和中国对写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现状不同
③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反对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
7.写深夜听泉以及从泉声中得到的人生感悟。8.柔美、清脆、厚重、雄浑、轻重缓急。9.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10.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象泉水汨汨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11.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1分。)12(1)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能答出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即可得2分) (2)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能答出山“纯净”、“寂静”的特点,得2分;答出山对人的影响,得1分。意思对即可)13.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峭的(玲珑的),所以想像是不同的。14.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15.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意思对即可。)
16.上海地区蛙类被捕杀的现状及危害。(共2分,答出“现状”、“危害”各给1分。)
17.本题可从作比较、摹状貌、举例子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答:例如:作比较(1分),将外形难看的虎纹蛙和其它外形漂亮的蛙类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蛙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数量越来越少(2分)。(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给1分,答出“突出强调”给1分,答出“生存环境恶劣”的内容给1分。)摹状貌(1分),对虎纹蛙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2分)。举例子(1分),举虎纹蛙为例,对蛙类的生存环境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分)。18.示例一:生动的说明文,文章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如无斑雨蛙也是蛙中“美人”等例,使说明更生动。示例二:生动的说明文,文章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如“金线蛙披着一身镶金的绿衣,体态轻盈,住得也雅致——它们偏爱有藕莲的水塘,把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用来坐在浮叶上顾盼四周”等句子,使说明更生动。示例三:生动的说明文,文章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进行说明,如“一旦谈妥价钱,摊主收钱,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开始当场断头、剥皮抽筋。一会工夫,会唱歌的生灵就成了一堆赤裸跳动的血肉,那颜色和形状像极了人体。”等句子,使说明更生动。(共3分,判断正确给1分,分析说明正确给2分;如判断错误则整题不给分。本题可从①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等,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③表达方式——描写。本题只需答出使文章生动的手法及例子,不用具体说明其作用。)19.共3分。答了“充分”给1分,判断错误,整题无分,答对了理由给2分,下面两种理由答出一种即可。①“所有的蛙在上海都属于地方重点保护动物”,上海的蛙类现状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可想而知;②举上海一地就蛙类现状展开说明,说明了蛙类的生存环境的恶劣、捕杀现象之严重,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0. (1)沿着;顺着 (2)交错相通(3)更不必说  (4)不久
21.略  22.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2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但是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24. D 25.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