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峡之秋 1(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三峡之秋 1(长春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3 14:27:00

文档简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教学设计:
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二、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可怜:值得怜悯。
⑵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⑶江晚正愁余:愁,使……悲愁,使动用法。
3.背诵默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句中加点的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
2.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
提示: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3.“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板书设计: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行人泪 忧民
愁 望长安 忧国
遮不住 言志
PAGE
--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目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三、整体感知
  通过查找资料,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三、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四、教学小结: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