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8-30 07: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三味书屋
百草园
鲁迅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

确凿
záo
菜畦

桑葚
shèn
油蛉
líng
斑蝥
máo
缠络
chán

cuán
珊瑚
shān hú

huō

liǎn
脑髓
suǐ
陌生
mò
人迹罕至
hǎn
觅食
mì
竹筛
shāi
秕谷



传授
shòu
书塾
shú
预习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三味书屋
读经味如稻粱,
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理清思路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文章写了发生在两个地点的事情,时间上有先后;据此可以把全文分为两部分。
2.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段落。
百草园:1—8段;
三味书屋:10—24段;
3.第九段是什么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应该归在哪个部分?
过渡段,承上启下,归到第一部分。
4.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发生在百草园的事?
百草园四季的景色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5.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入学礼节
教书先生
教学内容
同窗学友
1.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色的?
我的乐园
深入拓展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不写整体,突出局部,显示百草园有无穷的乐趣。
形声色味俱全,
春夏秋冬景皆宜
四季园
准确用词,符合儿童心理。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加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
雪地捕鸟则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白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欢快!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描绘你所看到的情形,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作 业
1、抄写课后重点词语(每个四遍)。
2、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方正、质朴、博学。
严厉而不失温和。
对待学生却不甚管教。
深入探讨
1.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2.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师生质疑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
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业
写一段对自己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生活经历。300字左右。

菜畦
(不必说)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也不必说)黄蜂
叫天子
秋 油蛉 何首乌
(单是… 蟋蟀 木莲
就有…) 蜈蚣 覆盆子
斑蝥

捕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