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5 古诗二首(二)-鹿柴 1(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5 古诗二首(二)-鹿柴 1(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3 1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鹿柴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能力目标: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实物、投影、字典、资料、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 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挑选一首来唱这首诗。(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选这首?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
   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总结。
古诗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欣赏它、领会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鹿柴 王维
            诗中有画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     青苔
            恬淡幽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