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情感目标: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自相矛盾》。
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准备:准备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寓:寄托,包含。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三、理解寓言内容。
分小组自学,要求:
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
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汇报。
1.字形:矛 盗
2.字义:矛→(进攻) 盾→(防守)(书上) 锐利→刀锋尖而快 俺→我
3.寓言内容。
形式:3分钟准备,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意见)
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
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2.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怎样避免?
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板书: 自相 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继续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投影:形近字组词。
哑( ) 掩( ) 盗( ) 偷( ) 雾( ) 当( )
亚( ) 淹( ) 盒( ) 愉( ) 零( ) 铛( )
2.字义。
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3.小组汇报寓言内容有语气的读或者讲故事。
四、自己轻声读,理解寓言内容。
五、请同学读。
思考讨论:
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发觉?
1.盗铃人想到的是:手一碰铃当,就会发出响声;捂住耳朵就听不到这响声了。
2.盗铃人没 想到的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不等于捂住别人的耳朵,因此被别人发现了。
六、谈谈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自己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七、再读寓言,体会寓义。
八、作业。
读寓言,写语训。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响铃→被发现
课后反思:
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