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联盟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联盟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4 18: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联盟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胚胎发育到外貌有点像人时称为胎儿,这时胚胎已发育到(  )
A. 第8周末 B. 第10周末 C. 第12周末 D. 第14周末
人体内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 睾丸和子宫 B. 睾丸和卵巢
C. 输精管和输卵管 D. 前列腺和子宫
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的声音低沉、喉结突出、长胡须是哪种激素起直接作用(  )
A. 雄性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肾上腺素 D. 甲状腺激素
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不愿意与异性在情感上相互交流 B.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C. 出现遗精、月经生理现象 D. 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成年人身体不再长高的原因是(  )
A. 骨中无机物相对增多 B. 软骨层骨化,长骨不再生长
C.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停止活动 D. 骨中有机物相对增多
儿童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原因是骨成分的含量(  )
A. 有机物约为,无机物约为 B. 有机物约为,无机物约为
C. 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少于 D. 有机物少于,无机物多于
临床上,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  )
A. 补充水分 B. 供给全面营养
C. 提供能量 D.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该物质是(  )
A. 糖类 B. 维生素 C. 水 D. 脂肪
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的结构是(  )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大肠
下列哪种消化液能将淀粉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
A. 唾液 B. 胃液 C. 肠液 D. 胆汁
膳食中不搭配蔬菜和水果,会造成身体缺乏(  )
A. 蛋白质和淀粉 B. 蛋白质和脂肪
C. 淀粉和脂肪 D. 维生素和无机盐
下列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
A. 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B. 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
C. 为了防止变胖,不吃含脂类的食品
D. 合理摄入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下列有关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细胞核 B. 比红细胞大
C. 比红细胞的数量少 D. 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 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 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 一次献血300?mL不会影响健康
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不能确定
(2009年辽宁松源市中考题)如果将血液中的某一个血细胞做上特殊标志,并让它随血液从上腔静脉进入心脏,这个血细胞最可能首先从(  )离开心脏.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主动脉 D. 下腔静脉
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 ②③ B. ③④ C. ⑤⑥ D. ①⑦
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  )
A. 一层细胞 B. 二层细胞 C. 三层细胞 D. 四层细胞
在组织里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
A.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 动脉血没有发生变化 D. 静脉血没有发生变化
人体平静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D. 水蒸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内流______?血(选填“动脉或静脉”)。
(2)图中④内流的血液含氧较______。
(3)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肺部毛细血管网的血管是______(选填“肺动脉或肺静脉”)。
(4)图中②与左心室之间、④与右心房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存在______,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用箭头表示出图中②、⑤及左心室这三个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______。

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问题。

(1)乙图表示的是______。
(2)从A→C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含量减少,______含量增加。
(3)肺泡中的一个氧气分子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细胞。
A.1层??B.2层???C.3层??D.4层
(4)D处流动的血为______(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胚胎发育到外貌有点像人时称为胎儿,这时胚胎已发育到第二个月末即8周末。

故选:A。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两个时间: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
2.【答案】B
【解析】
解: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男性和女性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据此作答.
熟练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即可解答,最好结合图形记忆.
3.【答案】A
【解析】
解: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得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控制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故选:A。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长喉结、胡须;女孩骨盆变大、乳房发育等.
只要熟练掌握了男孩和女孩的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即可轻松答题.
4.【答案】A
【解析】
解: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故断绝与异性的一切往来,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选项A不是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征。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
5.【答案】B
【解析】
解: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
故选:B。
骨的生长主要集中在人的青春期,青春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身高突增,而身高的增长与骨的生长密切相关。骨的长长和长粗可以结合骨的结构位置去理解记忆。
这部分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6.【答案】C
【解析】
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性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选:C。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越多,柔韧性较强,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较多,易骨折。
7.【答案】C
【解析】
解: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缺乏时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的病人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主要目的是提供能量。这是因为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选:C。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的病人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主要目的是提供能量.
本题考查糖类的作用、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理解低血糖休克的含义.
8.【答案】B
【解析】
解:A、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能够构成人体细胞,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却很大,能够增强人的抵抗力,符合题意;
C、水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不符合题意。
D、脂肪是储备能源物质,能提供能量,也能够构成人体细胞,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参与构成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9.【答案】B
【解析】
解: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只有消化没有吸收功能的是口腔,只有吸收没有消化功能的是大肠,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胃和小肠,既没有消化又没有吸收功能的是咽和食道。
故选:B。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道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不同部位的消化器官其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不同的.
10.【答案】C
【解析】
解:各种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A.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能够将淀粉彻底消化为葡萄糖;D.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故选:C。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各种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不同的:唾液中只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11.【答案】D
【解析】
解: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也很少,但作用很大,一旦缺乏也回患相应的疾病。蔬菜、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膳食中不搭配蔬菜和水果,会造成身体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
故选:D。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功能,重点了解维生素A的作用、缺乏症以及食物来源。
12.【答案】D
【解析】
解: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只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少维生素的来源,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A错误;
B.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但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为人体提供无机盐,所以多饮矿泉水,少饮纯净水,B错误;
C.肥胖的主要原因有饮食不合理、偏食、缺乏体育锻炼等,C错误;
D.饮食合理搭配,均衡的摄取食物,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D正确。
故选:D。
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合理膳食利于人体的健康成长,否则偏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13.【答案】A
【解析】
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量为450-55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500万;成年女子为380-46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420万。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白细胞无色,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5000-9000个,比红细胞少;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血小板数量也随不同的机能状态有较大的变化。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两个方面,同时还有营养和支持作用。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白细胞,解答时可以从白细胞的结构、体积、数量、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各功能.
14.【答案】B
【解析】
解: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A正确;
B、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B错误;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C正确;
D、一次献血300?mL不会影响健康,D正确。。
故选:B。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解答就看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血量和无偿献血的原则、意义、要求.
15.【答案】B
【解析】
解:负责把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故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输液以及抽取血液时都是在静脉内进行的。
故选:B。
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本题考查了血管的有关知识,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小,是静脉滴注以及抽血等所用的血管.
16.【答案】A
【解析】
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因此一个血细胞从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后,其流动的路线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这个血细胞最先从肺动脉离开心脏。
故选:A。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只要记住血液循环的途径,这类题并不难做.
17.【答案】D
【解析】
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①口腔属于消化器官,不属于呼吸器官;⑦肺是气体交换交换的场所,不属于呼吸道。
故选:D。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呼吸道是呼吸的通道,不包括肺.
18.【答案】B
【解析】
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要穿过两层细胞。
故选: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细胞构成的。
19.【答案】A
【解析】
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在组织里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故选:A。
本题考查肺的是在组织里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可以从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20.【答案】C
【解析】
解: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

故选:C。
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气与呼气的区别.
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气与呼气的区别.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
21.【答案】动脉 ? 少 ? 肺动脉 ? 瓣膜 ? ②→左心室→⑤
【解析】
解:(1)图中②是左心房,内流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图中④是右心室,内流静脉血。
(3)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肺部毛细血管网的血管是肺动脉(选填“肺动脉或肺静脉”)
(4)图中②与左心室之间、④与右心房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存在瓣膜,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图中②、⑤及左心室这三个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②→左心室→⑤。
故答案为:(1)动脉
(2)少
(3)肺动脉
(4)瓣膜;②→左心室→⑤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心脏的结构如图:

(2)图中,①上下腔静脉、②左心房、③肺静脉、④右心室、⑤主动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正确识图。
22.【答案】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 二氧化碳 ? 氧气 ? B ? 静脉血
【解析】
解:(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图甲中有肺泡因此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中乙有组织细胞,因此乙图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它们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从A-C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两层(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细胞。
(4)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从F-D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血两图中,含氧最高处是肺泡内,含二氧化碳量最高处是组织细胞处。
故答案为:(1)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二氧化碳;氧气
(3)B
(4)静脉血。
图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A表示肺动脉、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肺静脉、D体静脉、E组织里的毛细血管、F体动脉。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学考)的重点内容。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