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小山羊》人教新课标(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小山羊》人教新课标(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5-04 16: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山羊》教学设计
(欣赏课)
教材分析
《小山羊》是侗族的一首合唱歌曲。五声音阶羽调式,二部曲式。第一乐段为齐唱,有四个乐句构成,旋律较平稳,起伏不大。第二乐段是合唱,也可以看作是“副歌”,具有侗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合唱采用的是复调手法,旋律在两个声部交替出现,最后三个小节同唱一个旋律结束。
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小山羊》是一首侗族民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2.知道歌曲结构,能够分辨歌曲的齐唱、合唱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知道歌曲《小山羊》是一首侗族民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二)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结构,能够分辨歌曲的齐唱、合唱部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了解侗族
过渡语:在我国贵州、湖南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着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她们被称为“音乐的民族”。侗家人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一样重要的事。他们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传承着侗族的音乐文化。
2.了解侗族音乐
侗族的音乐主要是民歌,其中侗族大歌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一般由三人以上演唱,人越多效果越好。你们看,这是侗族人民在每年举办的“侗族大歌节”上的壮观场面。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感受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侗族大歌,名字叫《小山羊》,听完后说说歌曲运用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教师总结: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别运用了齐唱和合唱两种演唱形式。
2.熟悉歌词
过渡语:第一乐段为齐唱,有四个乐句,下面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乐段歌词。
出示歌词:
小山羊呀满山跑,吃饱了青草咩咩叫,碧绿的牧场宽又大,羊儿真不少,羊儿真不少。
放羊的娃娃年纪小,吹起木叶呜呜叫,编一只歌儿逗小羊,羊儿蹦蹦跳,羊儿蹦蹦跳。
3.复听第一乐段
过渡语:这首歌曲结构很短小,旋律较平稳,起伏不大,我们再来听一遍。
4.哼唱第一乐段
过渡语:请你们跟着音乐哼唱一下第一乐段。
5.复听第二乐段
过渡语:歌曲第二乐段运用了很多的衬词,采用的是复调手法,旋律在两个声部交替出现,最后三个小节同唱一个旋律结束,具有侗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我们来听一听。
出示歌词:
咩咩,开呀哎嗨哎,嗯哎嗨开呀哎,哎嗨哎嗨嗨,嘿嗨开,哎哎。
6.完整复听歌曲
过渡语:歌曲旋律优美抒情,表现细腻微妙,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听感受一下,大家多关注合唱部分复调音乐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过渡语: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声音,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为自己的民族有这样的音乐文化而骄傲,喜欢的同学可以下课后再去搜集一些侗族大歌来听一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