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凯皮拉的小火车》人教新课标(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凯皮拉的小火车》人教新课标(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5-04 16: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音乐家海托尔·维拉—洛博斯的作品《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曲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表现农场工人乘车上班: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场景,好似带领听众做了一次巴西乡间旅游。乐曲除以逼真的音响模仿,描绘出有火车动态的车站场景(如汽笛声、车轮转动声等)外,主要的是当火车出站后,在车轮转动的快节奏背景下,那又要的旋律把我们带上旅途,不但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般一往无前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旋律抒发了农场工人在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配器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2.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主旋律
活动1.1 熟悉旋律
过渡语:我有一段好听的旋律,你们想听听吗?说说听后的感受吧!
媒体支持:出示乐谱,播放主旋律
出示图片:
插入音乐:第一遍主旋律.mp3
教师总结:音乐的旋律优美,却又欢快、兴奋。
活动1.2视唱旋律
过渡语:我们一起唱唱这段旋律吧!
媒体支持: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用钢琴辅助学生演唱主旋律
插入音乐:第一遍主旋律.mp3
活动1.3 听辨伴奏乐器
过渡语:你能听出这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音乐形象?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预设答案:蛙鸣筒、铃鼓、沙锤等
媒体支持:出示图片——蛙鸣筒、铃鼓、沙锤等
插入音乐:第一遍主旋律.mp3
教师总结:是的,音乐表现的是火车,它利用打击乐器表现了火车行驶时的汽笛声、车轮声等,你也听出了它所使用的打击乐器是蛙鸣筒、铃鼓、沙锤,但是实际上作曲家使用的是非洲的传统乐器来模仿这些声音。
活动1.4 介绍非洲传统乐器
过渡语:作曲家使用的是非洲的传统乐器,它们是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
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乐器构造
媒体支持:出示图片——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
(二)学习主题旋律
活动2.1听辨不同
过渡语:我们刚刚听到的这段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出现了两次,你能听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媒体支持:插入旋律——第一遍.mp3; 第二遍.mp3
插入表格:
速 度
力 度
演奏乐器
第一遍
第二遍
活动2.2听辨间奏
过渡语:请你随音乐用动作模拟两遍主旋律中的打击乐器的演奏吧!并注意听两次重复是紧紧连在一起吗?
媒体支持:插入旋律——行驶.mp3
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中间有间奏并且也使用了打击乐器模仿了火车的声音。
(三)整体欣赏
活动3.1简要介绍乐曲及作曲家
教师活动:
简要介绍——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乐曲是《凯皮拉的小火车》的一部分旋律,它是巴西音乐家海托尔?维拉—洛博斯的作品《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在旋律中曲作者吸收了许多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及传统的巴西民族乐器。这首乐曲在乐曲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表现农场工人乘火车上班的情景。
媒体支持:出示图片——曲作者及曲名
活动3.2分段聆听
过渡语:在我们听到的两段主旋律的前后分别有一段音响,请你来听听作曲家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媒体支持:插入乐曲——06曲.mp3
教师总结:是的,作曲家为我们描述了火车的启动和进站,好似带领听众做了一次巴西乡间旅游。
(四)再次感受
活动4.1再次感受
过渡语:让我们随着音乐登上飞驰的小火车,再次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景和愉悦的心情吧!
媒体支持:插入乐曲——06曲.mp3
出示图片:
(五)课堂总结
过渡语: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了由巴西音乐家海托尔?维拉—洛博斯创作的《凯皮拉的小火车》,他带领我们一起感受了农场工人乘小火车上班: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场景,好似带领听众做了一次巴西乡间旅游。让我们带着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