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4 22: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目的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思考:郑和为何能下(条件)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条件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材料二: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造船、航海技术先进1巨大的风浪,迷失方向,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药品等物资语言不通,疾病;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23想一想:假如你是跟随郑和航海的一名水手,在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郑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ú)……
---《天妃灵应之记》概况1405年七次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今江苏太仓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红
海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出有金、银、玉、宝石、瓷器等文物共计五千一百余件,其中金、银、玉器一千四百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三千四百余件,仅金器的重量就达十余公斤。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掘的明代亲王墓中尚属首次。2001年在湖北钟祥发掘出明代梁庄王墓,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其中金、银、玉器一千四百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三千四百余件。地质学家鉴定认为,梁庄王墓出土的四大名贵宝石产地都来自东南亚,考古专家联系到历史资料以及出土的墓志,确认这些宝石是郑和下西洋带回国的。《瀛涯胜览》曾记载,郑和下西洋曾购买了大量的珠宝,这些宝石的去向一直是个历史之谜。这些宝贝在地下沉睡了500多年,终于重见天日。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泰国)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请你结合下列材料说一说壮举体现在哪些方面?船只巨大,人数众多,时间长,规模大,到达地区范围广,礼品丰厚,影响深远……课本剧 郑和:尊敬的国王,我是明朝的使臣郑和,我是奉大明朝皇帝之命前来拜访国王陛下,这是我给您准备礼品。
旁白:抬上来大量的丝绸和瓷器,国王非常高兴。

暹罗国王:非常欢迎你的来访。希望你能在这儿多逗留几日,也欢迎您来我国贸易。

郑和:多谢国王,郑和一定会将贵国的友好转告给我国的皇上。

暹罗国王:也请你转告你们的国王,随后我就会派使臣回访你们的国家。旁白:你们快来看,宝船来了……岸上的那些光着双脚的老百姓拥挤在码头边,四处的欢声笑语霎时沸腾起来,部落的酋长都一个个争相迎接郑和的将士们。郑和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去拜见国王。为什么郑和船队这么受欢迎?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1.西洋的概念2.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3.条件4.概况5.影响据材料,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积极影响是什么?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消极影响:
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暴力冲突篇……浙江沿海定海等地的村镇,一片火海,烟灰弥漫,满地血腥。一群光头赤膊、面目凶狠、发着野兽般咆哮的强盗,四处捕掠惊慌奔跑的百姓。
思考:那群强盗是谁?为何会出现这么残暴的一幕?明朝海防松弛,国力渐衰,
倭寇成患!1.戚继光抗倭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倭寇图卷》1439年〔明朝正统4年〕,日本倭寇侵扰浙江 台州的桃渚(zhǔ)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明史纪事本末》为什么会在明中后期“倭患”猖獗?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明朝中期,流传于浙江、福建省的哄儿谣 1.戚继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 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武装抢劫,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时称“倭患”。(2)概况1.戚继光抗倭(1)背景组建“戚家军”,创造鸳鸯阵阶段:
① 1561年台州之战
结果: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②前往广东福建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台州登州1.戚继光抗倭(1)背景(2)概况(3)获胜原因材料二: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明史》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史料分析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得到明朝政府和当地军民的支持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金山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由戚继光设计建造。对比“岳家军”和“戚家军”,指出二者的异同点。相同点:都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而著称
不同点:岳飞抗金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纷争,是抗金英雄。 戚继光抗击的是外来侵略者,是民族英雄。合作探究暴力冲突篇材料一、当郑和的那支庞大的“特混舰队”从印度洋上消失后……仅仅几十年后,代表著弱小的资本主义的四艘小帆船起航了,达伽马于郑和逝世65年后来到古里。达·伽马从印度运回的香料等货物在欧洲的获利为这次远征费用的60倍……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启航去印度、去东方掠夺香料,掠夺珍宝、掠夺黄金。这条航道为西方殖民者掠夺东方财富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材料二、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梁启超有云: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而我国自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说出原因?西方殖民者有没有来中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到岸上晾晒货物,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并不断扩张在澳门的势力。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从此与祖国母亲天各一方。
(1)时间1553年(2)方式欺骗、贿赂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回归探究活动 通过本课所学的三个知识点: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你能得出明朝前后期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外敌入侵,边疆出现危机说明:明朝在当时世界上已逐渐落伍了课堂小结中外冲突2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戚继光抗倭(1)地区:____ (2)主要战__________东南沿海台州战役中外交往: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目的:概况时间: 年— 年
出发地:___________
次数: 次
到达范围: 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和 。 14051433刘家港七30多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意义:1553年促进了我国与 。
开创了 ;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