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大道之行也《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四书:《论语》《大学》
《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读准字音天下为wéi公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男有分fèn
矜guān 、寡、孤、独 编纂zuǎ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门闩shuān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 公 与能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贤,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 信 修 睦。亲 其 亲, 不独子 其 子.壮 有所 用, 幼 有所 长。因此,人们不单。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故 人 不独使老 有所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施行与(jǔ),通“举”,选举以……为子以……为亲因此矜、老而无妻的人、同“鳏”老而无妻的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夫的人、丧父的孩子、无子的老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 有分, 女有 归.男子有职业,女子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货 恶其 弃于地 也,自己谋私利。己。职业、职分归宿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 贼 而 不作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因此造反害人兴起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故外 户 而不 闭, 是 谓 大同。这叫做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及时复习字词 ①行:施行。②为:是,表判断。 ③与:与,通“举”,推举,选举。 ④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以……为亲人。 ⑦子:以……为子女。⑧矜: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⑨孤:独,老而无子的人。⑩分: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⑾归:指女子出嫁。 ⑿恶:憎恶。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⒁作:兴起。 ⒂是:这。
整理与积累??????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是谓大同和 天下为公(“为”表判断)
都是判断句 ①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②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矜,老而无妻的人。1.通假字①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用作动词,赡养。
②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用作动词,
抚养。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壮、幼,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孩童。
④选贤与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能干的人。2.一词多义动词,培养动词,发生名词,职业,职守(4)亲
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2、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5)独
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
(6)闭
1、是故谋闭而不兴(封闭、阻塞)
2、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3.古今异义老而无子的人(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古义: 。
今义:一个;独自。(2)女有归女子出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返回;归还。(3)盗窃乱 贼而不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指造反(4)男有分:古义:职业、职守
今义:过分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及音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自主学习1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5、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7、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意思相关的是哪一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大同社会
的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政权属于全体成员用德才兼备之人诚信和睦的成员关系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社会的局面:夜不闭户,社会安定整体感知分析结构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中心思想 学习探究 1、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 2、《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似的句子是哪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有什么关系?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但《桃花源记》表述的更含蓄,不如《大道之行也》的明了。4、 “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5、 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讲信修睦----------
3、男有分,女有归------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本文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排比。 7、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①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②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理想是不 能实现的。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最能体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女有归②文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③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使老有所终……皆有所养④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男有分,女有归⑤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
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分享快乐的句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⑥文中体现“大同”社会安定和平的句子:外户而不闭抢答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成语 ①天下为公tiān xià wéi gōng原意是不把君位当做一家的私有物。意思是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
②老有所终lǎo yǒu suǒ zhōng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③矜(鳏)寡孤独guān guǎ gū dú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④物尽其用 wù jìn qí yōng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抢答 ①孔子:大同 拓展练习:历史上提出理想社会的人有许多,比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孟子: ③陶渊明:世外桃源 ④“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⑤孙中山
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
⑥林觉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⑦ 康有为:小康⑧莫 尔
《乌托邦》的作者,16世纪英国的大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达到全体一致”,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内在精神,公平则是《乌托邦》的核心理念, 莫尔以公平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⑨ 圣西门,法国19世纪上半叶第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
社会制度--实业制度所代替。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并尽快地改善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状况。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参加劳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采取按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 。⑩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 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大同”与“小康”
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
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准则,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各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B.各子其子/子之不知鱼之乐
C.城郭沟池以为固/子固非鱼也
D.故谋用是作/盗窃乱贼而不作D(A.以……为亲/父母;B.子女/你;
C.坚固/本来;D.兴起)2.短文中,作者认为小康社会的特征有哪些?(1)人们只赡养自己的父母,只抚养自己的孩子;
(2)天子诸侯世代相传,通过一定法度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关系;
(3)用法令制度来考察官员和百姓,违法乱纪者要受到惩罚。?欣赏 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
(司马光) 【注释】①晒(shen)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