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井 3(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井 3(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3 1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情感目标: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激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教学难点: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8个生字,认读2个字。默读课文,能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你们在哪里见过井,说一说你讲过的井是什么样的。
二、新授。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的结果
3.比一比,组词语
傍( ) 吩(      )  咐(    )   胖(     )
膀(     ) 粉(      )  符(     )   拌(     )
4.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间,城下面画√。
乘凉(chéng  chèng ) 记载(zǎi   zài)
痴痴(zhī chī chī  )  嬉笑(xī   x )
多音字组词:系 Xì  jì   铺 pū  pù   数 shuǔ  shù
5.仿照例子,再写出几个词语:干干净净、碧绿碧绿、 一颗一颗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李子  (    )的印痕 (    )的水井      (   )的味道 (    )的坡度  (    )的大萝卜
(    )的星星      (    )的大缨子
三、自由读深文,思考。
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四、思考每一段的段意。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段意
课后小结:请同学利用批注的方法在书的旁边写下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只写几个字或是画在书上),然后观察所写的内容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把写同一内容的段落进行归并。学生按照此方法进行操作,正确率较高。最后请同学记住这种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描写的井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激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授。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齐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4.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5.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6.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7.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8.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口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三、巩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文章的内容学生能够轻易理解,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请同学读中感悟上。在品词品句时已经能够体会出古井带来的甜美和欢乐,再次引导学生读书时,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虽然咱们没有见过那口古井,但是古井里的水有多么清澈,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思考这是为什么?
二、新授。
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
请同学进行小节
启发学生利用具体实例来把一句话写具体。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思考
小组内交流
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三、试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井 井水特点 甜

联想 劳动带来欢乐
课后小结:指导全班学生练习写一个内容,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最终写的结果内容丰富,效果较好。在课后的练习时请同学自由选择内容练习写作。这样的设计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