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这首歌体现了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结论:
各民族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材料:
观察地图,并结合你学习过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1、大杂居,小聚居
2、西部多,东部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为主的特点
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各民族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体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阅读教材60页—63页(4分钟),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4分钟)。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确立、实施情况及意义。(提示 确立:通过了哪些文件?实施情况:民族自治的地方怎么划分?)
2.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确立:
制度化
法律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①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②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
设置情况:
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怎么划分?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旗)(100多个)
民族区域的设置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想一想: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结合上述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1)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这些公路修建于什么时候?
“一五”计划时期
新时期干部楷模—孔繁森
他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
(3)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新疆“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9.8%;
成人和青壮年识字率分别为93%和97%。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指青海省至西藏自治区的铁路,属于中国国家干线铁路之一。青藏铁路级别为国铁Ⅰ级,大部分路段是非电气化单线铁路,部分路段扩建为双线铁路,部分区间段已实现电气化改造,被誉为“天路”。青藏线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全长1 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青藏铁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项目四起三下:西格段814千米,20世纪50年代准备建设,1979年铺轨,1984年运营;格拉段1 142千米(新建线1 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而长期停建,最终克服难题而于2001年6月开工,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拉动了青藏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之园。2016年9月12日,历时7年,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全线1 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课堂小结
民
族大
团
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含义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提出
5个自治区
2.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
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D.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D
课堂检测
3.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
4.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土地改革后 D.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