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5 11: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第四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预习检测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 )特点和( )情况,中国共产党将( )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 )领导下,在(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 )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 )和自治( )。在自治区域内,由( )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 )的内部事务,行使( )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现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统一少数民族聚居 民族聚居区域机关当地民族地方性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制度。1949年通过的《(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1984年,《( ) 》颁布实施 。政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 )。1947年,根据党中央( )的基本方针,( )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 )、新疆、( )、宁夏、( )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实践内蒙古广西西藏民族自治地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 )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的精神,对维护( )、巩固( )和促进( )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 )奠定了基础。国家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二、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 )、( )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 )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 )处在奴隶社会阶段,( )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平衡佤族景颇族原始彝族藏族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 ),进行一系列的( )和(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因地制宜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3.国家采取许多( )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促进各民族(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 )情况,发挥自身( ),发展( ),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 )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 )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 )。优惠经济建设共同繁荣发展实际优势经济长足重要组成日益提高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 )与( )。新中国成立时,一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国家按照( )的原则,帮助( )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 )创造了条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 )和( ),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 )。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 )的搜索、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和( )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发展自愿侗族文化传承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遗产古籍文献传承发展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 )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 )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 )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 )建设、( )和( )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 )发展。2006年,( )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 )、(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5西部大开发加快发展基础设施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经济社会青藏青海西藏设问导读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确立该政策的根据是什么?该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下来的?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二、共同繁荣发展 1.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有那些?
措施:(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民族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措施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质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措施:(1)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
(2)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3)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查、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意义: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探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二、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中国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自我检测 1.1949年11月毛泽东作出指示:“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主要是为了贯彻实施(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在全国普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2.“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和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 C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 4.下图是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A.锻炼和提高干部素质B.教育干部要牢记艰苦奋斗的作风C.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 D.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领导CA.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B.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5.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中共中央于20世纪末决定( )B拓展提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55个。 (2)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至关重要。作业设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天路》 材料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何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这条铁路是哪一战略实施的结果?这条铁路的通车对西藏的发展有何作用? 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由材料三来看,履行这项义务,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做? 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