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3分)
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 chuā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líng lì shǎn shuò chè dǐ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4分)
(1)“霉”的音节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写出和“霉”字部首相同的三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梧”字共__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_,去掉“木”字旁,添上一个新偏旁,可以组成________字。用这个字组成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3.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2分)
“寝不安席”的“寝”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部,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根据这个词语中“寝”字的意思,写出一个也含有“寝”字该意思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吗?(2分)
纸上谈兵(______) 负荆请罪(______) 闻鸡起舞(______)
5.请根据提示完成关于四大古典名著的填空。(4分)
(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诗句出自名著《________》中人物_________之手。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的一回,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________。
(3)“大闹五庄观、推道人参果树”是名著《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
(4)“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________》,请再写出源于该名著的一个成语________。
6.积累与运用。(2分)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判断题
7.读下面的词语,每组全对的打“√”,有错别字的请把正确的词语写在( )里。(2分)
(1) 静谧 赏赐 精兵间政 落荒而逃 触类旁通 (_______)
(2) 抽噎 名誉 积劳成疾 司空见惯 革故鼎新 (_______)
(3) 咳嗽 厨房 蜂拥而至 囫囵吞枣 寝不安席 (_______)
(4) 鼎盛 书藉 纷至沓来 竭泽而渔 脍炙人口 (_______)
三、选择题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下列哪首诗歌( )。(1分)
A.《关雎》 B.《蒹葭》 C.《伐檀》 D.《所谓伊人》
9.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1分)
①杜甫;②白居易;③马致远;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岳阳楼记》;⑥《过零丁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④
10.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 )。(1分)
A.《三国演义》 B.《汉书》 C.《水浒传》 D.《史记》
11.下列哪一位不是“初唐四杰”中的诗人?( )。(1分)
A.王勃 B.杨炯 C.陈子昂 D.骆宾王
12.下列诗句( )不是陆游的。(1分)
A.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3.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④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四、连线题
14.连线题。(4分)
(1)作者我知道。
吴承恩 古希腊大学者
苏格拉底 “学界泰斗”
莫泊桑 明代小说家
季羡林 法国著名作家
(2)诗句我会连
赤日炎炎 春 露似真珠月似弓
鸟语花香 夏 草色遥看近却无
粉妆玉砌 秋 映日荷花别样红
枫叶似火 冬 北风吹雁雪纷纷
五、信息匹配
15.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3分)(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1)鲸是比象大得多的动物。(________)
(2)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________)
(3)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有17米长。(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16.(本题2分)改病句。
西山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排序题
17.乱句重组(4分)
(_____)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母亲一病就三年,卧床不起。
(_____)公元前2002年,汉文帝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
(_____)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_____)三年里,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并且日夜守侯在床前。
18.句子训练场。(4分)??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句型转换
19.她擦着了一大把火柴。(2分)
变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几千年前,当丝绸乘坐在骆驼的脊背之上,一路辗转向欧洲进发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了东方技术与文明的传播者。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其复杂工艺曾被中国长期(lǒng)断。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的品种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其中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锦把蚕丝的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使丝绸不再只是高贵的衣料,而成为了可以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很是深远,我们可以从丝绸店常用的对联“ ,经纶山海大文章”中,看出业内对它的推崇。秦汉时期,丝织业得到了大发展,丝绸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丝绸贸易的推动下,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向西,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沿途聚(lǒng)了诸多的城市群及经济圈。
20.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坐(chē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一”
B.乘坐(chéng)“里”字的第五笔是,“∣”
C.乘坐(chě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一”
D.乘坐(chèng)“里”字的第五笔是“∣”
21.理解文意,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拢 拢 B.拢 垄 C.垄 拢 D.垄 垄
22.结合文意,为文中丝绸店的对联选择上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驼铃古道丝绸路 B.银针绣出彩莺飞 C.罗绮丛中花样新 D.锦绣乾坤真事业
(二)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问题。(6分)
神秘的海洋“无底洞”
①海洋中的“无底洞”,又称“死海”或“海洋黑洞”。在“无底洞”所在的海域,发生过众多起神秘海难。目前所知海洋“无底洞”有两处,分别在印度洋和地中海。
②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半径约3海里。这里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的变化洋流。这片海域有着异常的振动及电磁反应。
③2007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浏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专程到印度洋“无底洞”科考,考察的科学家认为“无底洞”可脆是个尚未认识的海洋“黑洞”。探测发现,“无底洞”海域海水振动频率高且波长较短,而其周边附近海水则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由此推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引力场,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他们还在“无底洞”探测到29艘大型失事船只,干均每海里失事的大型船只高达4、5艘,假如以每艘海难船稚难30人计算,就有惊人的870人葬身“无底洞”。
④无独有偶,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里亚岛的阿哥斯托港附近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大量吸取海水的“无底洞”,人们称之为地中海“无底洞”。据估计,每天失踪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万吨之多。为了揭开其秘密,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一支考察队去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替海水做了“记号”。这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他们把130千克负有特殊使命的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抛掷入旋转的海水里。一会儿所有塑料小颗粒就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然后被无底深渊所吞没。
⑤科学家们对这次实验寄于极大的希望,他们渴望着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落空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地中海“无底洞”成了千古之谜。
23.下列哪句话不能体现海洋“无底洞”的神秘之处( )
A.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
B.谁也不知道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
C.谁也不知道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
D.在“无底洞”所在的海域,发生过众多起神秘海难
24.短文的表达顺序是( )
A.先总述再分述 B.按时间顺序记叙 C.先分述再总述 D.按不同方面叙述
25.下列对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举例子,直观、具体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B.举例子,准确、生动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C.列数字,直观、具体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D.列数字,准确、生动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十、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2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和“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简答题
28.读课文中摘录的句子,写出句子含义。(4分)
(1)、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占卜他们的命运。(《粜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在仙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9.解释加点的词。
①太丘舍去( )
③尊君在不( )
③下车引之(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30.翻译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 作文(30分)
33.题目: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母校的草一本、一人一事,定有说不完的爱,道不完的情。请以“我爱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反映小学生活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在400以上。
参考答案
1.精湛 嘹亮 橱窗 伶俐 闪烁 彻底
2.méi 上下 雨 雷 霜 雹 11 横折 语 语言 语文
3.Q、 qǐn、 宀、 竖、 废寝忘食
4.赵括、 廉颇、 祖逖
5.(1)《红楼梦》 林黛玉 (2)《水浒传》 林冲 (3)《西游记》 孙晤空 (4)《三国演义》 初出茅庐
6.老大徒伤悲 绝知此事要躬行 金石可镂 学而不思则罔
7.A.精兵简政 B.√ C.√ D.书籍
8.B
9.D
10.A
11.C
12.D
13.B
14.
15. C B A
16.秋天的西山是一个迷人的地方。 她把一大把火柴擦着了; 一大把火柴被她擦着了。
17.2 1 4 3
18.(1)这难道不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 (2)雨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悄悄地来了。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不得不让我感到亲切,舒服。 多读好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提高我们的水平.
她把一大把火柴擦着了; 一大把火柴被她擦着了。
B
C
D
C
A
C
写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能换。因为“几处”和“谁家”写出了莺和燕的数量很少,更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湖早春的特点。
(1)戴旧毡帽指的他们家境贫寒,阜头是个港口,柜台前是为了寻找是否有活可干。这里用占卜命运,是因为这决定了他和他家人能否解决温饱。(2)我”感到“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感到“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而“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为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
①放弃;②同“否”;③拉;④不回头看。
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那朋友; 太丘,那朋友。
为人要言而有信,否则会自食苦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