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华罗庚的故事(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华罗庚的故事(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3 2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华罗庚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上一册教材中《动手试一试》一文的延伸,以著名科学家的真实事例进一步明确了可贵的求知态度。课文虽然写的是科学家的故事,但是选取了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小时候的故事,而且还力求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把人物写得生动、可亲,增强了感染力。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读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重、难点
1.会写10个生字,会读1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对数学的严谨与执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搜集到的有关华罗庚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华罗庚的有关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了解学生对华罗庚的生平及他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知道的有多少)
2.过渡
师:是啊,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你们对他的童年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
二、初读课文,落实识字
1.在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并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1)变换语境认读生字,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准确认读,检验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如:
读句子,再指出本课新学的生字。
A:下课了,小亮还在教室里认真地计算一道除法应用题。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老师高兴地说:“这才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C:华小琴给我寄来了一张精美的邮票。
D:小明拆开杂志社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著作。
(2)猜字谜游戏。
猜谜游戏旨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智力,扩展识字,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和识字能力。
喜:擂鼓真热闹,张口齐欢笑。(注:“喜”字中的上半部分是鼓的象形。击鼓表示欢乐、愉快,由击鼓引申为庆贺,由庆贺引申为喜事。“口”表示发出笑声。)
认:人言不做信字猜,识别之后谜底来。
志:壮士在我心上,想起意志刚强。
杂:九种树木各不同。
些:此下是什么?二字当底座;这、那后边用,见啥把啥说。
社:示土是什么,一拼就知道;与“会”是朋友,两字常拥抱。
2.指导生字的书写。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分为上下结构(5个)和左右结构(5个)两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下面举例谈谈写好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的问题。
(1)找关键笔画。
“华”“喜”“些”“杂”四个字的共同点是:关键笔画都在于一长横要稳,要托得住,否则整个字会有一种“失重”的感觉。
写这一笔时应注意:起笔按住,向右行笔时,力量要均匀,微微向上有弧度,沿笔画向回一带收笔。
(2)“喜”字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写紧凑?怎样才能写出“喜气”?
(3)“杂”字的下面不是“木”。
(4)“喜”“志”两个字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三、专题研讨
华罗庚是怎样的小朋友,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读课文。
(2)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加以补充或反驳,然后教师再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是从课文中的哪句子看出来的?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思考“华罗庚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不对劲”是什么意思?“他发现教授写的文章不对劲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体会华罗庚从小就养成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明确:在读华罗庚与老师的对话时要读出华罗庚的纯真、大胆而又不乏礼貌;读出老师真诚的鼓励,并仔细品味“谁都会有错儿的”“当然可以”等句子。从而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不要盲目迷信权威,应该大胆求真。)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拓展想象:编辑可能会怎样表扬华罗庚?或者华罗庚可能会“高兴”地想些什么?使学生通过想象练说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进一步强调正确的求知态度,教师要避免“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教育。
五、积累运用
1.“喜”可讨人喜欢啦,它的朋友多着呢:喜爱、喜庆、欢天喜地、双喜临门……你也来说说吧!
2.你见过双喜字吗?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学着剪一个吧!
3.找“著名”。两个人一组,看谁知道的“著名的人或事物”多。
六、实践活动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讲一讲关于华罗庚的其他故事,进一步找寻他成长的足迹,感受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孜孜追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