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课主要是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观点。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和外因),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释长颈鹿等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包括两种桦尺蛾数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真实事例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
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案例探究,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理解并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原理。
3.通过探究案例和模拟实验理解动物保护色的形成和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的情景设置,让学生通过自主推论、总结各自的理论,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自然选择的学习,让学生对生物的进化树立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心态。
方法阐释
本课主要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创新性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课主要通过3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一是资料分析,给学生自主阅读并推论的机会;二是案例探究,通过真实的案例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感觉,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深刻认识保护色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三是模拟保护色形成的小实验(彩色纽扣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流程
环节一:问题引入,启发思考
教师出示“恐龙灭绝”,“各品种鸡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树”三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震动,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就自己已有的知识贮量在脑海里形成雏形的解释,但并不要求即时做出回答,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探究新知,分析推理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案例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桦尺蠖的工业黑化事例,分析科学家的仿真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100年后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之后就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解释作出及时的评价和归纳。为下面的内容学习作好铺垫。
师:为什么桦尺蠖有两种体色,停留的背景也有两种?为什么1950年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桦尺蠖体色与环境颜色有关系吗?
[此教学过程的课件做成动态的过程,充分展示前后100年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的变化,并说明桦尺蠖工业黑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保护色形成的过程,虽然不可能重现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可以通过阅读科学家的实验来感受这个过程。]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图片资料进行细致观察,并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获取的信息,认识到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二、“保护色”的概念学习
在了解了“桦尺蠖工业黑化的原因”后,让学生观察“冬雷鸟”、“夏雷鸟”和“几
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小辞典",并介绍保护色的仿生应用的拓展资料:军舰的色彩与斑马身上漂亮而雅致的条纹;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百叶窗样式与蝴蝶身上的鳞片。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相关的仿生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色不仅有利于动物避敌和觅食,还能启迪我们的智慧,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1. 把黑、白两个磁钉吸附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回答磁钉的数量,有学生回答2个、3个、4个,“为什么黑色磁钉在黑色的板面上不容易被发现?学生回答:“因为黑色是保护色。”
2. 把黑色和白色磁钉吸附在白板上,黑色磁钉很容易被发现,相反白色不容易被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颜色的小磁钉在哪一颜色的板上容易找到,或不容易被发现,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含义。
3.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捕食者”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
各组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
假若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就在每一个幸存者的下面各放同样颜色的小纸片3张,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混合、重复上述实验,每轮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数量。
4. 如果条件具备,本探究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一块草地(面积不要过大,以便操作);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草地上放置事先制好的各种小纸片(注意应该有与草地颜色一致或相近的小纸片),另一组作为“捕食者”在草地上寻找小纸片。
及时统计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结果分析
经过几代的选择,幸存下来的“猎物”的体色与背景相近。
6.思考
(1)收集各组的实验数据,比较,想一想什么是保护色。
(2)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作出假设后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学生探究实验的实施情况及数字记录,并从中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结果,讨论交流并推测出保护色形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推测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对保护色形成过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自然选择:
1.资料分析(长颈鹿的长脖子)
要求学生不看文字,先看三组彩图,请同学自主设计情景,提出自己的观点。分组谈论,
组内交流后汇报结果,全班交流。这样设计,省去了枯燥的阅读文字而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推论总结,看着彩图,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达尔文的观点。
2.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设计意图]请同学分段朗读知识链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重点。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有关人工选择,在本课也可作为知识拓展,教师可做简单讲述,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联想其它的动物和植物的人工选择例子在全班做交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并不矛盾,关键是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环节三: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师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强调促使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时阐明关于生物的进化,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问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还需要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进行完善。
2.讨论、思考: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否已经完成?如果还在进行,我们为什么不易发现生物的进化?
[设计意图]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给学生一定的思想拓展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实现思维的延伸,可以各抒己见,教师尽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可以不规定正确的答案。
课后探究:请推测:我们人类还会有重大的进化吗?将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呢?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人类进化的小短文,从而进一步深化促使生物进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同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去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