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课件+练习)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湘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课件+练习)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05 17:00:24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学习欲望好奇心视觉经验知识创造力理解力因地制宜审美感受观测角度水中倒影组合时机历史渊源文化素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四处旅游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观赏图中景观(  )
A.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
2.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而成
C.③——淡水鱼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侵蚀而成
解析:第1题,在青海湖鸟岛观鸟要在春季,并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第2题,松花江雾凇是由于松花江的水汽遇到寒冷的空气形成的;普陀山“二龟听法”石是岩浆岩出露地表,长期受到风化侵蚀而成;青海湖鸟岛是由于每年春季迁徙过来的大量候鸟而得名;黄果树瀑布是由于地壳断裂抬升,流水侵蚀而成。
答案:1.C 2.B
读甲、乙两景观图,完成下题。
3.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做到(  )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高处俯瞰
③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
①宜动态欣赏 ②把握好观赏时机 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④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5~6题。
5.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6.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 B.俯视
C.远眺 D.仰视
解析:第5题,“断桥残雪”是杭州西湖的景观,由于位于我国的南方,出现降雪的机会较少.所以要想观赏需要在降雪之后,故要把握观赏时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欣赏“平湖秋月”中的“月”要向上看,但又要同西湖风景相配合,若只是仰视,就仅仅看到了“月”,而忽视了“平湖”,故要在远处借助西湖的风景赏月。
答案:5.B 6.C
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春节的短线游亮点,且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也已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浙江之潮,大声如雷霆”,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上看,其体现了钱塘潮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8.若某一游客想在观光平台上参观钱塘江大潮,欣赏这一景观时应(  )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的美感特征
D.体验景观的意境
解析:杭州湾附近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潮声震天动地,势如千军万马倒海而来,其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左右。
答案:7.D 8.B
9.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解析:选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
10.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之一——以情观景。题干中的“笑、怒、妆、睡”反映的都是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山景在一年四季不同的美,说明作者在欣赏时心随景变,情景交融,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旅游景观欣赏提供的启示。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简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多风景名胜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哪些美感特征。
(3)比较九江市和岳阳市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差异。
解析:(1)“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欣赏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欣赏距离。(2)风景名胜形成的条件既包括自然条件,也包括人为的原因。(3)从图上读出九江和岳阳的位置,看其周围的旅游资源有哪些,然后作出比较和论述。
答案:(1)旅游景观的欣赏应选择恰当的观赏位置,包括观赏距离、角度。
(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云雾缥缈,山地富有色彩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山地地貌,富有形象美;清泉飞瀑,四季流水,富有动态美;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遗迹和遗产丰富,富有人工美。
(3)岳阳市依托岳阳楼,属于人文旅游景观;九江市依托庐山,属于自然和人文并重的旅游景观。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杭州西湖部分景观图。
(1)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国自然风景区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________,在突出自然美的同时,又注重用________的形式来渲染。
(2)图中的“桥”低临水面方便游人欣赏,这体现了旅游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陶醉于自然美,这体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欣赏景观时,注意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为一体,人文景观布局因势、得体,使两者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2)图中的“桥”低临水面方便游人欣赏,体现了欣赏方法中的选择合理的观赏位置。(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体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是以情观景。
答案:(1)和谐生美 因势、得体 文学艺术
(2)选择合理的观赏位置(选择合理的观赏角度)
(3)以情观景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旅游景点分布图。
材料二 五大连池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形成的火山堰塞湖。除形态别致的火山景观,优美的湖泊风光外,五大连池火山旅游区内还有丰富的资源。药泉山的矿泉水久负盛名,这里的矿泉水治疗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翻花泉用于洗疗,对于各种皮肤病最有疗效。
材料三 五大连池景区著名景点之一“石海”:老黑山和火烧山的四周为熔岩台地,当年喷出的熔岩沿白河向南流去,形成了蜿蜒10 km长的“石龙”。石龙景象举世罕见,远看像大海汹涌的波涛,近视则怪石嶙峋,千态万姿、形态生动奇特,如熊如虎如蛇如绳如巨蟒,蔚为大观。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________(从下列各项中选填),请分别说出各类旅游资源对何种旅游活动有更大的意义。
A.山水景观和建筑景观
B.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C.地貌景观和气象景观
D.生物景观和风土景观
(2)如欲去该图最北面的景点旅游,则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如欲欣赏甲处旅游景点,应选在______________。
(3)到五大连池旅游,游客们不仅可以饱览这里的湖光山色,还可以畅饮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矿泉水,享受到洗温泉带给人们的那种舒适与温馨。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到“石海”景点如何才能观赏到千态万姿、形态生动奇特,如熊如虎如蛇如绳如巨蟒的酷似造型?
解析:(1)旅游资源根据其本质属性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2)该图最北面景点在漠河,该处最著名的是“白夜”现象,所以在夏至日前后旅游最好;甲处为瀑布,需要在适当的距离仰视。(3)以情观景体现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其包括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4)作为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并充分发挥想象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答案:(1)B 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2)夏至日前后(类似表达均可) 适当的距离仰视
(3)以情观景中的综合感受
(4)选择好特定的观赏位置并充分发挥想象。
课件44张PPT。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泰山华山花岗片麻岩五台山断块隆升青城山湖北断块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石钟乳北京贵州江南园林皇家园林苏州园林宗教绘画雕塑洛阳鸣沙云冈大足石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旅游景点中,其成因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泰山         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 D.瑶琳仙境
解析:选A。泰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垒;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2.下面题刻最有可能位于(  )
A.泰山 B.峨眉山
C.武当山 D.华山
3.上题中的山犹如天柱拔起,有的绝壁几乎与地面垂直,就像被斧劈开一般。这体现了该山形象美的哪个特征(  )
A.雄 B.奇
C.险 D.秀
4.“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使该山声名远扬,给众多游人在此游览(  )
A.增添了传奇情趣
B.平添了许多色彩美的感受
C.体验了民俗风情美
D.感悟了自然景观的人工美
解析:传说中沉香的母亲被压在华山下。“自古华山一条路”,以险著称。该神话传说给游人增添了传奇情趣。
答案:2.D 3.C 4.A
阅读材料,完成5~6题。
材料一 “江北第一溶洞——沂水地下画廊”是山东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该景区以百万年绘就的天然地下画廊为主的“沂蒙生态第一谷”闻名省内外,溶洞自然天成的“北国风光”“宇宙奇观”“南国风情”“海底世界”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画卷,令人惊叹,被誉为“天然地下画廊,岩溶梦幻世界”。
材料二 下面是在溶洞内拍摄的图片。
5.根据上述材料推测形成该溶洞的岩石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英砂岩 D.石灰岩
6.在欣赏溶洞中的“黄河瀑泻”时,为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  )
A.贴近景观近看
B.把握好观赏的时机
C.在适当的距离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D.品味文化内涵
解析:第5题,形成溶洞的岩石应具有可溶性的特点,选项中的四种岩石只有石灰岩具有该特点。第6题,观赏地貌酷似造型时,应选择适当的距离、最佳的角度,方能感悟景观的独特造型;近观往往只能看到景观的局部,不会有观赏的效果。
答案:5.D 6.C
7.下列旅游景观和其相关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海滨的旅游建筑——白墙、红顶
B.北方的皇家园林——色彩素淡,以黑白色为主
C.南方的私家园林——色彩浓重,以红黄色为主
D.山谷的寺院庙宇——绿墙、尖顶和圆顶
解析:选A。在各类建筑的色彩搭配中,往往要求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一般而言,北方的皇家园林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显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北方宽阔的地形、蓝天白云相辉映;南方园林则以黑白为主,追求闲适宁静;山谷中的寺庙以红墙为主,以与周围的青山绿树相映衬;海滨的建筑以白墙、红顶为主,以达到与大海、蓝天、白云的统一。
8.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  )
A.麦积山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敦煌莫高窟是形成于隋唐时期至今保存完好的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石窟。
9.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  )
A.借景 B.框景
C.隔景 D.障景
解析:选C。借景要借园外之景,目的为扩大园景;框景,用妙手拈来的各类“画框”取景,为园林做局部特写,故借景、框景手法均不能达到丰富园林层次的目的。隔景、障景的目的同为丰富园林层次,手法也有相似之处。区分的要点是:第一,构景手法所借用的景物不同(障景常借用假山、屏风、竹林构图;隔景常借用墙、廊、树篱构图);第二,隔景常把园景隔为不同景区,而障景并不对园景进行局部划分。
10.我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并与当地自然风貌浑然一体。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①北方园林色彩以黑、白为主色调,呈现素净、淡雅、温和之美 ②江南园林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富贵尊荣,庄严雄浑 ③圆明园既集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点于一身,又汲取了世界园林的精粹 ④岭南园林建筑材料多用青灰色砖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我国北方园林有浓厚的皇家思想;南方园林多呈现田园色彩,多淡雅、素净;圆明园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岭南园林建筑材料多用青灰色砖瓦。
二、综合题
11.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景观为________,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应如何欣赏?
(2)B处景观为____________,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月似地毯;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__(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农作物)的生产过程。
解析:本题从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切入,考查旅游资源的欣赏和形成原因。由图可知A处景观为石林,其形成与特殊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有关;B处景观为梯田,其形成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景观特点随着一年四季水稻生产过程的改变而变化。
答案:(1)石林 石灰岩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 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2)梯田 山地海拔高 印度洋和元江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 修渠引水灌溉
(3)初春 三四 夏末初秋 冬天 水稻
12.浙版《西游记》将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大闹天宫、唐僧西行一路降妖除魔等以新的景象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在江苏省连云港也有一旅游胜地——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半身似猴的石头,名叫猴石(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观赏到图中猴石的酷似造型,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
(2)此景观中地貌的逼真形态具有________美,四周风起松涛、虫鸣鸟语构成________美。
(3)如要在此处建人文景观,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1)特定观赏地点
(2)形式 声音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避免对旅游景观背景环境的破坏。
13.如下图所示,某城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北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镇要建一个大型园林公园,A、B、C三处,你认为选址在哪处较好?理由是什么?
(2)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园林的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能充分利用自然的优势?
(3)若大型园林由若干个景区组成,且有小路相通,它的构景手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
(4)建园林时在河边修建亭、台、榭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园林公园应选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之处。A、B、C三处相比较,A处接近山水、森林,离工业区较远,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而且有较大的空地用于建设公园。该处有山有水有树,故在园林的布局上可采用借景的构景手法,借自然美景烘托园林之景。将园林分若干景区,有小路相通,属于障景法或隔景法。在河边修建亭、台、榭等,以供游客俯览、远眺水景和休憩。
答案:(1)A处。A处接近山水、森林,离工业区较远,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而且有较大的空地用于建设公园。
(2)借景。
(3)障景法或隔景法
(4)供游客俯览、远眺水景和休憩
课件45张PPT。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民族大理石穆斯林石构建筑热带草原乞力马扎罗山东非大裂谷带金字塔阿尔卑斯山希腊活地质史教科书澳大利亚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一、选择题
某探险协会组织“火山主题探险旅游”,目的地分别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半岛或岛屿上的火山。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某一地火山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他三地不同,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甲、乙、丙、丁四地附近还可以欣赏到的特色景观依次是(  )
A.肥美草原牧场、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填海造陆工程
B.高峻海岸山脉、填海造陆工程、肥美草原牧场、旖旎峡湾风光
C.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肥美草原牧场、填海造陆工程
D.填海造陆工程、旖旎峡湾风光、高峻海岸山脉、肥美草原牧场
解析:第1题,甲图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乙图为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丙图为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丁图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乙地火山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他三地不同。第2题,甲位于美国的西海岸,受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在大陆一侧形成高峻海岸山脉;乙图为冰岛,受冰川作用的影响,沿海地区峡湾众多;丙图为新西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丁图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利用填海造陆工程增加本国的国土面积。
答案:1.B 2.C
读夏威夷群岛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夏威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威夷海滨是世界上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
B.夏威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珊瑚海域
C.夏威夷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
D.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毛伊岛
4.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优美的海湾
②金色的沙滩
③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
④剧烈而壮观的火山喷发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夏威夷是世界上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但其火山是宁静喷出的,没有爆发过程,有利于观赏和考察。夏威夷虽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夏威夷岛。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珊瑚海域。
答案:3.A 4.B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完成5~6题。
5.四幅景观图中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四幅景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姬陵位于泰国,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建成的
B.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有“活地质史教科书”的美称
C.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是由一系列的珊瑚岛礁组成的
D.肯尼亚山国家公园位于赤道附近,其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解析:第5题,泰姬陵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其他三处都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第6题,泰姬陵位于印度,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肯尼亚山国家公园的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
答案:5.B 6.B
7.瑞士旅游资源丰富,下列内容属该国旅游资源特色的是(  )
A.温泉、间歇喷泉
B.古代神庙
C.阿尔卑斯山区风光和日内瓦湖胜景
D.山地植被垂直分异
解析:选C。瑞士为阿尔卑斯山区的内陆山国,地质时期曾发生强烈的冰川运动。著名的日内瓦湖属于冰碛湖。
8.某天然野生动物园邻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动物。该动物园所在地位于(  )
A.刚果盆地 B.马来群岛
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
解析:选D。该地邻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因此是一个热带草原条件下的野生动物园。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
世界浪漫之都巴黎曾先后七次举办世博会,是历史上举办世博会次数最多的城市,巴黎的许多著名建筑和设施都与世博会有着不解之缘。七次世博会从根本上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给法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直到今天,世博遗产还在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就如艾菲尔铁塔不但成为法国的象征,现在还以每年超过6 000多万人次的访问量雄踞世界售票景点之首。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获得建筑材料
②沿河建设古建筑,欣赏价值高
③使人文景观临河分布,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④当时条件下的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不属于巴黎名胜的是(  )
A.巴特农神庙 B.卢浮宫
C.凯旋门 D.爱丽舍宫
解析:第9题,古建筑物建设时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水运优势及建筑材料易于获取的优势,后期城市规划和建设重视、珍惜传统文化,力求保持城市面貌的统一与协调。第10题,巴特农神庙位于希腊。
答案:9.C 10.A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片展示的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山,它是一座________(活/死/休眠)火山。
(2)欣赏图示景观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山山顶的积雪为________(终年/季节性)积雪。答案:(1)日本 富士 活 (2)要选择适当位置
(3)终年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政区图和四幅景观图。
材料二 每年夏季,到南欧地中海海滨旅游的北欧、中欧游客络绎不绝,而冬季这里游客较少。每年圣诞节前后,欧洲西部地区的大量游客前往泰国、加勒比海地区旅游。
材料三 欧洲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发达,目前法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1)将各景观图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所属国家字母代号后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游客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解析:(1)根据图中字母位置很容易判断所属国家,根据景观图片判断旅游景观。①为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②为希腊阿波罗神庙,③为英国伦敦大本钟,④为巴黎艾菲尔铁塔。(2)欧洲西部终年多阴雨天气,而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加勒比海地区和泰国冬季晴天多,气候暖热,形成巨大的反差,因而使得欧洲西部游客流向有季节性变化。
答案:(1)③ ④ ① ②
(2)夏季,南欧地中海地区高温少雨,蓝天碧海和暖热的沙滩对北欧、中欧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冬季欧洲气温低,多阴雨天气,而加勒比海地区和泰国此时晴天多,气候暖热。
13.下图为美国建筑风格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美国的________景观特征,也说明美国是一个________国家。
(2)北欧、荷兰建筑风格的屋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是对欧洲该区域________气候的反映。
(3)中国和俄罗斯风格建筑主要位于美国__________,其他国家风格建筑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4)美国风格迥异的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简要说明该旅游资源的种类。
解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北欧、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深受大西洋影响,多雨雪天气,屋顶呈“人”字形结构,有利于排水。图中美国不同国家风格建筑物的分布与这些国家与美国的相对位置有关。建筑物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答案:(1)文化 移民
(2)“人”字形结构 多雨雪
(3)西部 东部、南部 移民主要通过船舶登陆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东隔太平洋与美国相望,阿拉斯加原为俄国领土,其他国家主要在欧洲和非洲,隔大西洋与美国相望,有利于就近登陆美国。
(4)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读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有资料描述壶口瀑布为“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说明观赏壶口瀑布应(  )
A.适当距离仰视
B.从两侧俯视
C.平视
D.近看
2.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是(  )
A.岩石产生断层,从而形成瀑布
B.湖水从陡坎处外泄
C.河床坡度太陡
D.河床岩石软硬不一,流水差异性侵蚀而成
解析:第1题,一般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但由于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要想欣赏到资料中描述的效果,应从两侧俯视。第 2 题,壶口瀑布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层、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壶口一带河谷中的岩层软硬交替,使流水的差异性侵蚀作用得以加剧。
答案:1.B 2.D
如图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的太湖石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4.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这种山景属于(  )
A.喀斯特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
C.地质地貌景观 D.人文景观
5.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①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②自然景观的形式美、色彩美
③当地的民族风情
④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相协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3题,石灰岩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被侵蚀。第4题,江南园林中的太湖石是人为修建的,因此属于人文景观。第5题,江南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同时也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相协调。
答案:3.C 4.D 5.D
6.下列关于法国巴黎古城区名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象征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位于西岱岛上 ②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艾菲尔铁塔都展示出了建筑的艺术美 ③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纳河的右岸 ④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巴黎的建筑艺术、名胜古迹和优美市容举世闻名,市中心塞纳河两岸的老市区是其精华所在。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法国的首都巴黎发展历史悠久,古城保护完好,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名城。据此完成7~8题。
7.巴黎以及法国的标志是(  )
A.巴黎圣母院 B.凯旋门
C.香榭丽舍大道 D.艾菲尔铁塔
8.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维纳斯、胜利女神三件艺术珍宝被收藏于(  )
A.卢浮宫 B.凡尔赛宫
C.巴黎圣母院 D.大英博物院
解析:第7题,艾菲尔铁塔是巴黎以及法国的标志。第8题,卢浮宫以收藏古典绘画和雕刻闻名于世,里面藏有蒙娜丽莎、维纳斯、胜利女神三件艺术珍宝。
答案:7.D 8.A
下图是英国著名旅游景观“巨人堤”照片,照片中的岩柱高低参差构成了一条有石阶的道路,因此又把它叫做“巨人之路”。读图回答9~10题。
9.某游客在该景区拍摄到如上图的照片,则其所选择的观赏位置是(  )
A.乘船移动
B.在适当距离仰视或遥望
C.置身其中
D.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或远眺
10.该地规则的岩柱景观(  )
A.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表现出石灰岩的特点
C.反映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夏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解析:第9题,图中可以看到顶部的情况,说明是俯视。人物较小,空间辽阔,所以是远眺,D对。仰视不能看到山顶,B错。置身其中是欣赏峡谷景观,C错。乘船是在河道上观赏,A错。故选D。第10题,规则岩柱景观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A对。岩石的柱状风化侵蚀,表现出玄武岩的特点,B错。图示区域不能反映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C错。这种景观不是季节变化明显的景观,所以不需要选择观赏时间,D错。故选A。
答案:9.D 10.A
二、综合题(共6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瀑布是指河水从纵向坡面岩坎上倾泻而下的水流,通俗地说就是从断崖上跌落下来的水流。典型瀑布除了悬挂水帘还有瀑下深潭。
简述观赏瀑布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瀑布观赏时应注意的问题可从旅游景观观赏方法、个人素养及安全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选择多雨的季节,在适当的距离从正面仰视,感受声响等综合美感效果,保持水质洁净,注意安全。
12.下面A图为武夷山的“五马奔腾”,B图为华山的南天门,C图为庐山的三叠泉瀑布,D图为漓江风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包括形式美、色彩美、朦胧美、动态美和声音美等。图中,既有形式美又有色彩美的是__________,既有形式美又有动态美的是________(2分)。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四处景观中,属于断块山体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4分)
(4)在四幅图中,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盛景”的景观是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景观图,发挥想象。漓江山水主要体现了形式美、朦胧美和色彩美;庐山三叠泉瀑布体现了动态美和声音美。庐山三叠泉瀑布和漓江风光都有山有水,体现了“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华山、庐山属于断块山;漓江风光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盛景”的意境,体现了朦胧美的山水画卷。
答案:(1)漓江风光 庐山三叠泉瀑布
(2)庐山三叠泉瀑布、漓江风光
(3)华山、庐山三叠泉瀑布 漓江风光
(4)漓江风光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上图为目前世界上三个主要的世界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自左往右分别属于________教、________教和佛教。其中________教主要分布于________、北非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于欧洲和美洲的是__________教;________教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3分)
(2)图中表示的宗教全部发源于________洲。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________。(2分)
(3)三大世界性宗教中,________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首先在________地区扩散,而后到达欧洲,它在欧洲的扩散属于扩展扩散。(2分)
(4)________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大批欧洲移民来到美洲,________教也随之扩散到美洲,这种扩散属于________扩散。(3分)
解析: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宗教建筑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有许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与其扩散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先在地中海地区扩散,后到达欧洲。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殖民浪潮使大批欧洲移民来到美洲,基督教也扩散到美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答案:(1)基督 伊斯兰 伊斯兰 中东 基督 佛
(2)亚 佛教
(3)基督 地中海
(4)哥伦布 基督 迁移
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道、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某地区示意图。
(1)甲地代表性的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名称是什么?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形区?(2分)
(2)图示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简析图中乙区域文化景区的地域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4分)
(3)游客应如何欣赏平遥古城?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由景观图可知甲代表的文化景观是云冈石窟,位于黄土高原上;从图中看乙区域是指汾河谷地,受其影响,文化景区分布呈条带状;平遥古城是大型古建筑群,欣赏时必须细心品位其文化内涵。
答案:(1)云冈石窟。 黄土高原。
(2)乙区域位于汾河谷地,受地形和水源条件的影响,城市呈条带状分布,因此景观也呈条带状分布。
(3)游客欣赏时,须亲临其间,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才能获得丰富的感受。 原因: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大型古建筑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五岳之首、中华寿山、国山等众多称号。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泰山成为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
材料二 泰山著名景观图。
(1)旅游者登临泰山可以观赏“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自然景观。试分析观赏泰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及时机,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2)新疆乌鲁木齐一游客打算到泰山游览并希望能够欣赏到泰山瀑布景观,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告诉游客来泰山游览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读杜甫诗《望岳》,并简要分析该诗对游客观赏泰山美景有哪些启发。(3分)
解析:观赏泰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和时机是夏秋季节的雨后初晴之时;泰山瀑布景观也宜在夏季欣赏,这与泰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关。诗句中体现了欣赏泰山美景要选择恰当的位置,并且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1)观察泰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和时机是夏秋季节的雨后初晴之时。因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雨后初晴,大量水汽蒸发,容易成云致雾。
(2)夏季。理由:泰山夏季森林茂密苍翠,鸟语花香;雨水多,水量充足,瀑布更加壮观;山中多云雾,景色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3)只有站在最高点远眺俯视,才会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把握泰山雄伟壮丽的美感特征,体验景观意境,发挥想象,以情观景;心随景动,情景交融,达到精神升华。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这就是“雾凇”。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 下图为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
(1)人们常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过程。(8分)
(2)2007年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
解析:(1)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是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松花湖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冬季气温低于-20 ℃,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形成雾凇。(2)没有了松花湖的温暖水流供水,下游河流水温低,将会封冻。
答案:(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地处山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气温低于-20 ℃,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
(2)没有了松花湖的温暖水流供水,下游河流将会封冻。
课件14张PPT。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四处旅游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观赏图中景观(  )
A.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
2.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而成
C.③——淡水鱼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侵蚀而成
解析:第1题,在青海湖鸟岛观鸟要在春季,并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第2题,松花江雾凇是由于松花江的水汽遇到寒冷的空气形成的;普陀山“二龟听法”石是岩浆岩出露地表,长期受到风化侵蚀而成;青海湖鸟岛是由于每年春季迁徙过来的大量候鸟而得名;黄果树瀑布是由于地壳断裂抬升,流水侵蚀而成。
答案:1.C 2.B
读甲、乙两景观图,完成下题。
3.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做到(  )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高处俯瞰
③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
①宜动态欣赏 ②把握好观赏时机 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④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5~6题。
5.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6.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
A.平视 B.俯视
C.远眺 D.仰视
解析:第5题,“断桥残雪”是杭州西湖的景观,由于位于我国的南方,出现降雪的机会较少.所以要想观赏需要在降雪之后,故要把握观赏时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欣赏“平湖秋月”中的“月”要向上看,但又要同西湖风景相配合,若只是仰视,就仅仅看到了“月”,而忽视了“平湖”,故要在远处借助西湖的风景赏月。
答案:5.B 6.C
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春节的短线游亮点,且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也已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浙江之潮,大声如雷霆”,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上看,其体现了钱塘潮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8.若某一游客想在观光平台上参观钱塘江大潮,欣赏这一景观时应(  )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的美感特征
D.体验景观的意境
解析:杭州湾附近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潮声震天动地,势如千军万马倒海而来,其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左右。
答案:7.D 8.B
9.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解析:选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
10.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之一——以情观景。题干中的“笑、怒、妆、睡”反映的都是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山景在一年四季不同的美,说明作者在欣赏时心随景变,情景交融,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旅游景观欣赏提供的启示。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简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多风景名胜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哪些美感特征。
(3)比较九江市和岳阳市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差异。
解析:(1)“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欣赏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欣赏距离。(2)风景名胜形成的条件既包括自然条件,也包括人为的原因。(3)从图上读出九江和岳阳的位置,看其周围的旅游资源有哪些,然后作出比较和论述。
答案:(1)旅游景观的欣赏应选择恰当的观赏位置,包括观赏距离、角度。
(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云雾缥缈,山地富有色彩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山地地貌,富有形象美;清泉飞瀑,四季流水,富有动态美;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遗迹和遗产丰富,富有人工美。
(3)岳阳市依托岳阳楼,属于人文旅游景观;九江市依托庐山,属于自然和人文并重的旅游景观。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杭州西湖部分景观图。
(1)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国自然风景区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________,在突出自然美的同时,又注重用________的形式来渲染。
(2)图中的“桥”低临水面方便游人欣赏,这体现了旅游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陶醉于自然美,这体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欣赏景观时,注意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为一体,人文景观布局因势、得体,使两者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2)图中的“桥”低临水面方便游人欣赏,体现了欣赏方法中的选择合理的观赏位置。(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体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是以情观景。
答案:(1)和谐生美 因势、得体 文学艺术
(2)选择合理的观赏位置(选择合理的观赏角度)
(3)以情观景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旅游景点分布图。
材料二 五大连池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形成的火山堰塞湖。除形态别致的火山景观,优美的湖泊风光外,五大连池火山旅游区内还有丰富的资源。药泉山的矿泉水久负盛名,这里的矿泉水治疗疾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翻花泉用于洗疗,对于各种皮肤病最有疗效。
材料三 五大连池景区著名景点之一“石海”:老黑山和火烧山的四周为熔岩台地,当年喷出的熔岩沿白河向南流去,形成了蜿蜒10 km长的“石龙”。石龙景象举世罕见,远看像大海汹涌的波涛,近视则怪石嶙峋,千态万姿、形态生动奇特,如熊如虎如蛇如绳如巨蟒,蔚为大观。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________(从下列各项中选填),请分别说出各类旅游资源对何种旅游活动有更大的意义。
A.山水景观和建筑景观
B.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C.地貌景观和气象景观
D.生物景观和风土景观
(2)如欲去该图最北面的景点旅游,则应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如欲欣赏甲处旅游景点,应选在______________。
(3)到五大连池旅游,游客们不仅可以饱览这里的湖光山色,还可以畅饮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矿泉水,享受到洗温泉带给人们的那种舒适与温馨。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到“石海”景点如何才能观赏到千态万姿、形态生动奇特,如熊如虎如蛇如绳如巨蟒的酷似造型?
解析:(1)旅游资源根据其本质属性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2)该图最北面景点在漠河,该处最著名的是“白夜”现象,所以在夏至日前后旅游最好;甲处为瀑布,需要在适当的距离仰视。(3)以情观景体现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其包括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4)作为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并充分发挥想象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答案:(1)B 自然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2)夏至日前后(类似表达均可) 适当的距离仰视
(3)以情观景中的综合感受
(4)选择好特定的观赏位置并充分发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