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唐僧取经
教材分析
《唐僧取经》这篇课文把唐僧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险浓缩于一处,通过对沙漠历险的描述,逐渐树立起唐僧这个人物形象,自然地传达着一种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首先借一位老人的口,说出了取经路途的艰难,甚至是冒生命之险。但是玄奘的一番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道出了他取经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才使他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成为最有学问的高僧。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立志、心甘情愿、挣扎、狂奔”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初步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做事原则以及团结协作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文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气氛,引起回忆。
2.音乐渐停,教师介绍唐朝和尚玄奘,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引导发现,识记生字。
(1)把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圈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如,用连词的方法表述为:干渴的“渴”。
用说句的方法表述为:在“玄奘忍着干渴……”这个句子中的“渴”。
(2)注意运用扩词法读准多音字“挣”,挣(zhēnɡ)扎、挣(zhènɡ)断。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比较法:“洲、州 喝、渴 源、愿 枉、汪”等。
引导趣味识记:“解、拿”两个字,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3.书写生字
“劝”左右结构,左边是“又”字旁,第二笔是“丶”。
“渴、喝”左右结构,“曷”下面的中间部分是“人”。
“凉”左右结构,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
“州”是独体字。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
先自主勾划重点词句,再在小组内交流: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帮助学生从“忍着干渴”、“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挣扎着”这些词语中体会玄奘的执著精神。
6.结合自身体验,启发想象。
比如,当水全洒了的时候,如果你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会怎么想呢?玄奘是怎么想的?当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的时候,可能怎么想?还有当他看到了清泉,高兴得直掉眼泪的时候,又会怎么想呢?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玄奘的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也心甘情愿。”)
三、朗读
1.学生自由读,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练读,并试着进行评价。
第一段,要读出老人的极力劝阻和玄奘的坚定。
第二段,要读出西天取经的艰难、读出玄奘的执著及其情绪的变化。
第三段,要通过“整整”一词的品读,感受玄奘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四、捕捉空白,模仿练说
课文详写了玄奘的“沙漠之行”,鼓励学生想象玄奘在过雪山时又会怎样克服困难?(或者一路上还会克服什么困难?)小组内说一说。
五、对比阅读
课文中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个?(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求全、求深。)
六、积累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小知识,再分别用“州、洲”组词语,注意体会它们的区别。
州:象形字。“川”是河流,中间的点像水中的陆地,就是沙洲,“州”是“洲”的本字。现在“州”的基本义是一种行政区域。如:杭州、苏州。
2.想一想。
(1)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其中“高僧”是什么意思?
①学问高 ②个子高
(2)玄奘高兴得直掉眼泪。其中“直”是什么意思?
①一个劲儿的 ②跟“弯”相反
3.写一写。
唱唱《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说一说你是从哪一句体会到玄奘取经的艰难,然后再写下来。
(如: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七、布置作业
试着把唐僧取经的故事讲给亲人或朋友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