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1与R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U1∶U2为( )
A.1∶2 B.2∶1 C.1∶4 D.4∶1
2.如图所示为某收音机内一部分电路元件的等效电路图,各个等效电阻的阻值都是2Ω,AC间接一只内阻忽略不计的电流表,如图所示接在电路中,若B、C两点间加有6 V的恒定电压,则电流表的示数是( )
A.3 A B.2 A C.1 A D.0
3.如图所示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Ω,R2=1Ω,R3=3Ω,I1=0.2 A,I2=0.1 A,那么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 )
A.0.2 A,方向向右 B.0.15 A,方向向左
C.0.2 A,方向向左 D.0.3 A,方向向右
4.关于电流表与电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用电流表G与电阻并联改装而成的
B.都是用电流表G与电阻串联改装而成的
C.它们本身都有内阻,只是电流表的一般很小,而电压表内阻一般很大
D.电流表的内阻肯定比用来改装的电流表G的内阻小,而电压表的内阻肯定比用来改装的电流表G的内阻大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器的滑动触片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
A.空载时输出电压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
C.AB间的负载R越大,越接近
D.AB间的负载R越小,越接近
6.用两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了两个量程不同的大量程电流表A1、A2,若把A1、A2分别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接入电路,如图所示,则闭合开关后,下列有关电表的示数和电表指针偏转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1、A2的示数相同 B.图甲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C.图乙中的A1、A2的示数和偏角都不同 D.图乙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7.一个电压表由表头G与分压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电压表的读数总是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 )
A.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8.如图所示,用电池点亮几个相同的小灯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接入电路的电灯盏数越多,电池内部的发热功率越大
B.当接入电路的电灯盏数越多,电池内部的发热功率越小
C.当接入电路的电灯盏数越多,已接入电路的电灯会越亮
D.当接入电路的电灯盏数越多,要使灯的亮度保持不变,变阻器Rp的滑片要向左移
二、填空题
9.如图是一个电流表、电压表两用表的电路,电流表G的量程是100μA,内阻是1000Ω,电阻R1=0.1Ω,R2=99000Ω,当双刀双掷开关接到a、b上时,电流表改装为________表,其量程是________;当双刀双掷开关接到c、d上时,电流表改装成为________表,其量程是________.
10.实验室内有一电压表 ,量程为150 mV,内阻约为150Ω.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 mA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电动势为1.5 V),电阻箱R,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 (有0~1.5 mA、0~15 mA与0~150 mA三个量程)及开关S.
(1)对电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的内阻.可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 的内阻.在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表 应选用的量程是________.若合上S,调节滑动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 mV,电流表 的读数为1.05 mA,则电压表的内阻RmV为________(取三位有效数字).
(2)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把 作为标准电流表,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动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注.图中电阻箱的取值是________。(取三位有效数字),电流表 应选用的量程是________.
11.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 规格
电流表(A1) 电流表(A2) 电压表(V1) 电阻(R1) 滑动变阻器(R2) 电池(E) 开关(S) 导线若干 量程10 mA,内阻r1待测(约40Ω) 量程500舭,内阻r2=750Ω 量程10V,内阻r3=10 kΩ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总阻值约50Ω 电动势1.5 V,内阻很小(不计)
(1)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2.A、B两地相距11 km,A地用两根完全相同的平行导线向B地送电,若两地间某处的树倒了,压在两根导线上而发生故障,为了找出故障所在处,在A地给两根导线上加上12 V电压时,B地测得电压为10 V;若在B地给两根导线加上12 V电压时,A地测得电压为4 V,求故障发生在何处?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两电阻并联时有I1R1=I2R2,故R1∶R2=I2∶I1=2∶1,所以当R1与R2串联时U1∶U2=R1∶R2=2∶1,故B正确.
2.【答案】C
【解析】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所以IA=I/2=1A.
3.【答案】C
【解析】由图示电流方向可计算出R1和R2两端电压降分别为U=1.0 V,U2=0.1 V,电势左高右低,比较U1、U2可判定R3两端电势下高上低,U3=0.9 V,通过R3的电流,向上流.由图可知R3中电流是由I2和IA共同提供的,故IA=0.2 A,方向向左.
4.【答案】CD
【解析】电压表是由电流表G串联一分压电阻改装而成的,故内阻比电流表G内阻大;电流表是由电流表G的与分流电阻并联而成的,故电阻要比电流表G的内阻小.
5.【答案】ABC
【解析】空载时AB间的电压为总电压的一半,即,故A正确.当AB间接上负载R后,R与变阻器的下半部分并联,并联电阻小于变阻器变阻值的一半,故输出电压。但R越大,并联电阻越接近于变阻器总阻值的一半,UAB也就越接近.R越小,并联电阻越小,UAB就越小于,故B、C正确,D错.
6.【答案】B
【解析】两表并联时,表头两端的电压相同,故流过表头电流相同,偏角相同.两表串联时,两表的示数应相同,但由于量程不同故偏角不同.
7.【答案】D
【解析】题目中明确指出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说明在电压表两端加一定的电压时,电压表支路中的电流总是偏小,这是由于电压表的内阻稍大引起的,校正的方法是适当减小分压电阻R.在R上再串联一个电阻只会导致电压表内阻的增大,是不行的.并联一个电阻时,可以引起总电阻减小,但是并联电路的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可见并不能并联小电阻,否则分压电阻会改变很多,误差会更大,故B项正确.
8.【答案】AD
【解析】 当接入电路的电灯盏数越多,总电阻越小,总电流越大,电池内部的发热功率 越大。接入电路的电灯盏数越多,变阻器上的电压越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就越小,已接入电路的电灯会变暗,所以,变阻器Rp的滑片要向左移。
二、填空题
9.【答案】电流 0~1 A 电压 0~10 V
【解析】因双刀双掷开关的把柄是绝缘的,所以当开关合到a、b上时,电路转换成图甲所示的电路,此时低电阻R1与电流表G并联,R1起分流作用,表头改装成电流表.根据并联电路特点有:(I-Ig)R1=IgRg.
电流表最大测量值为.
当开关合到c、d上时,电路变成图乙所示的电路,此时高电阻R2与电流表串联,R2起分压作用,所以,表头已改装成电压表.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U=Ig(Rg+R2)=0.0001×(1000+99000) V=10 V.
10.【答案】(1)0~1.5 mA 143Ω (2)如图所示 16.8Ω 15 mA
【解析】(1)电压表满偏电流为:150 mV/150Ω=1.0 mA,所以选择0~1.5 mA的量程,电压表内电阻为:150 mV/1.05 mA≈143Ω.(2)当改装成10 mA的电流表后,最大电流为10 mA,则选用量程为0~15 mA,所并联的电阻箱阻值为150 mV/(10 mA-1.05 rnA)≈16.8Ω.
11.【答案】(1)电路图见解析 (2) I1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为电流表A2的内阻
【解析】学生实验中没有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学过的,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的实验是做过的,故可将已学过的这些原理、方法迁移应用到这一实验新情境中来.当A1满偏时,两端的电压约为Ig=10-2×40 V=0.4 V.所以若用电压表V直接测量,电压表指针的偏转不到量程的1/20,测量误差太大,不符合“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的要求.电流表A2的内阻r2=750Ω,是准确的,满偏时其两端电压为500×10-6×750 V=0.375 V,与电流表A1的满偏电压差不多.所以可以将电流表A2与电流表A1并联,根据A2的读数I2求出A1两端的电压I2r2.估算A1、A2近满偏时回路的阻值应为.所以要使电路工作安全正常,应将保护电阻R1与A1、A2串联起来,从而限制通过A1、A2的电流,使其不超量程.滑动变阻器可采用限流式接法,也可采用分压式接法.本题中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流的调节范围约为最大值的1/3,比分压式接法的调节范围小.根据题目中“能测得多组数据”的要求,采用分压式接法较好.电路如图所示.计算r1的表达式为.式中I2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为电流表A2的内阻,I1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
三、解答题:
12.【答案】1 m,离A地1 km处
【解析】设单位(1 km)长度的电阻为r,故障距离A处为x,树的等效电阻为R,由题意可得:
A地加12 V电压时,。 ①
B地加12 V电压时,。 ②
由①②得:x=1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