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用等式(二)解方程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用等式(二)解方程 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07 0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回顾、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的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习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和ax=b的简易方程,并学会检验。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和ax=b的简易方程原理,能正确的解方(1)什么是方程?(2)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温故知新:指出下列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6+ X=14 36-7=29
8+X 5y=40
50÷2=25 y-28=35
X-30=80 x+4<14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如何求方程里的未知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引入新课:10gX克50g例4: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1)从图中可获取哪些数字信息?(2)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3)你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典题精讲可得方程:X+10=50
方法一: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它的左右两边质量仍然相等,就得X=40。
X+10=50
解:X+10-10=50-10
X=40
方法二:根据加减关系,X在方程中是个加数,而“一个加数”等 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也能得出X=40
X+10=50
解: X=50-10
X=40 X=4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典题精讲方程两边为什么都要减去10?
验算过程:把X=40代入原方程进行验算,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左边=40+10=50;右边=50;
左边=右边;
所以X=40是方程的解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X=40就是方程X+10=50的解。(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可以是一个整数、小数或分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小练笔:解方程 :
X-30=80  76+X=105
X+35=50960平方米
X米40米例6: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实验田,面积960平方米,
边长40米,求试验田的宽X米。典题精讲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列方程解答。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960÷40
典题精讲960米X
米40米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实验田,面积960平方米,边长40米,求试验田的宽X米。(如右图)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方程两边为什么都要除以40?
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类似的方程?小练笔:解方程:X÷0·2=0·812X=9618X=36X÷2·5=5解方程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解方程前先写一个“解”字和冒号:二是等号上下要对齐;三是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一般在等号的左边。归纳小结: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横线)
X÷40=14  (X=26 X=560)
14X=7   (X=7 X=0.5)
 X+22=78  (X=100 X=56)
X-2.5=2.5  (X=0   X=5)
(2)课本练习一第二题。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和理解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与区别,还知道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方法。在此,老师还要提醒大家记住: 一是解方程前先写一个“解”字和冒号:二是等号上下要对齐;三是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一般在等号的左边;四是要养成检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