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地域的永恒魅力 课件(2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3.2.2地域的永恒魅力 课件(23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5-05 20:0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福州三坊七巷地域的永恒魅力——福建民居建筑欣赏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占地约有40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它是福州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三坊七巷简介三坊七巷的布局 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 福州南后街全长1000米左右, 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三坊七巷从北到南依次排列,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南后街 哪三坊?哪七巷 ?衣锦坊
文儒坊
光禄坊
杨桥巷
郎官巷
塔巷
黄巷
安民巷
宫巷
吉庇巷
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之后衣锦还乡,荣耀乡里,这是坊名的来历。
文儒坊 文儒坊顾名思义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清代名将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著名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光禄坊 历史上,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郎官巷 郎官巷:宋代刘涛居此,子孙几代都为郎官,故名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杨桥巷 杨桥巷:古名登俊坊,以其西通杨桥而定名。有辛亥革命时期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后为冰心故居,图为《我的故乡》中的老宅。
塔巷 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在此,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黄巷 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一支黄氏家族聚居在此,故称黄巷。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是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宫 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其中,有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人居住为多。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安民巷 《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吉庇巷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建筑特色——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细节装饰精巧,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江南建筑中,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建筑特色——马鞍墙 建筑特色——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三坊七巷 名人辈出坊巷名人知多少第四类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如唐代学者黄璞,宋嘉定状元郑性之,著名诗人黄任、杨庆琛、何振岱,《福建通志》总纂陈衍,当代著名女作家谢冰心等第一类是历史名人,如民族英雄林则徐、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明抗倭名将张经等。第二类是军政人物,如宋太宰余深、国子祭酒郑穆、明礼部侍郎萨琦、户部尚书林津、应天府尹陈一元、巡抚梁章钜,清台湾总兵甘国宝等。
第三类是名门望族,如住在宫巷的林则徐女婿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五兄弟皆中举,在福州传为佳话,世称“五子登科”,住在文儒坊的帝师陈宝琛。
三坊七巷的现状三坊七巷的现状画家眼中的三坊七巷(国画) 美术作品的特点来概括三坊七巷:坊巷纵横、布局严谨、匠艺奇巧、 白墙瓦屋、简洁淳朴、曲线山墙、空灵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