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2.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索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提出问题,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算理,掌握退位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列竖式计算两道题:59—34= 30—7=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并提醒列竖式计算的注意点).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生:喜欢
师:你能说说你一次大概能跳多少下吗?
生1:我能跳20多下
生2:我肯定比他多
……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跳绳,不止你们喜欢,小红也喜欢,所以昨天她和她的两个好朋友小亮、小东进行了一次跳绳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比赛结果,
活动二: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
1、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
师: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红跳了40下,小东跳了32下,小亮跳了28下.
师:由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东、小红一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生2: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
……
师:同学们非常棒,提出来很多问题.前两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今天主要解决“小红比小亮多跳几下?”这个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
探究新知
生:40—28(板书: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40—28=)
师:算式列的很对,非常棒,那你们能估计一下,多几下吗?
生:多10下(因为28接近30,所以大约多10下)
师:大家都说对了,真棒!可是准确的得数到底是多少呢?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拨珠子(课件演示)
生4:数小棒(课件演示)
师:这是一种方法,但是太麻烦,假如遇到几百几千的数既费
时又易出错,那有没有简单的算法呢?
生5:列竖式
师:对,这种方法既方便又不易出错.
十 个
位 位
4 0
— 2 8
2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1、师:大家非常棒,你们提出了问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
生:愿意
师:好,问题是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32—28=4
3 2
— 2 8
4
答;小亮比小东少跳4下.
2、今天小明也想请大家帮个忙,小明去商店买羽毛球拍,他给了阿姨50元,阿姨给他找回 29元,那么一个羽毛球拍多少元?
3、算一算,说一说
80—55= 64—19= 44—27= 85—58=
4、小老虎回家(课件演示)
5、谁先到对岸(课件演示)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做减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要记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么样,老师表现的怎么样?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
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
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
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
容易多了。
怎样使学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
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
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
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
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
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
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
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室
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
“比”的过程中?面对生?的“笨方法”?教师不武
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简便方
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
找方法。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
上沉思默
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
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
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
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
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
的“教室安静、学生坐好、教师讲好”的教学模式?在这里
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
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自编应用题或应用题
补条件填问题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在“玩”中学
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
以求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