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2.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
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像是( )
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
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6.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的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小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8.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9.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 ℃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壁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0.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 B.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 D.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中甲、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为液态蜡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图________是表示水的凝固图像。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内的状态是________。
13.上物理复习课时,教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14.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__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__。
15.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16.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8.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0分,共30分)
19.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________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甲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________的高低;c.液体__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① 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② 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乙所示。
③ 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④ 一段时间后,两块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量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法。
21.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 min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1)如图甲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乙中的________(填“A”或“B”)图所描述一样,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________(填“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图丙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________℃。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请在丁图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温度/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四、阅读理解题(共6分)
2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干 冰
中秋节这天,武昌的欧阳女士遭遇一件烦心事:一位朋友送来一个月饼礼盒,她拆开包装盒时,不慎将盒子里面多个像小冰糖一样的白色晶体散落到了自己的双腿上,仅仅只有几秒钟的工夫,欧阳女士就感到双腿有剧烈刺痛感,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好像被烫伤了一样。她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医生称:这是被干冰冻伤了,皮肤出现红斑、起水泡,要保持干燥,要涂抹冻疮膏治疗。
干冰(dry ice)是温度在零下78.5 ℃以下的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极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具有制冷、维持低温状态的效果。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商家多用它维持小包装冰淇淋月饼的低温状态,人体直接接触很容易被冻伤。此外,干冰在吸收热量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时,其体积能膨胀扩大600~800倍,如果将干冰放在密封容器内或气体不能顺利释放的容器中时,就会引起压力迅速上升出现爆炸事故。
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遮挡才能触碰干冰!汽车、船舱等地也不能使用干冰,因为升华的二氧化碳将替代氧气从而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干冰升华时,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皮肤直接接触干冰,就会被________(填“烫伤”或“冻伤”)。
(2)为了防止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将其装入矿泉水瓶后拧紧瓶盖,立即放入家用冰箱的冷冻室(设置到最低温为零下24 ℃)中保存,这种做法是________(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3)将一块干冰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水中就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出现,请你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
答案
一、1.B 点拨:0 ℃的冰与0 ℃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因此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6 ℃表示温度比0 ℃低 6 ℃,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故B正确。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错误。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故D错误。
2.D 3.C 4.A
5.C 点拨:开始锅里的水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里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里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6.A 7.D 8.B 9.C 10.B
二、11.D;-22;38 12.甲;固液共存
13.凝固;熔化 点拨:“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
14.减小;降低 点拨:图中向下拉动注射器活塞,内部空间增大,降低注射器内的气压,水的沸点降低,水会重新沸腾。
15.吸收
16.汽化;液化;放 点拨: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瓶内的水减少;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该变化过程需要放热。
17.液化;放出 18.升华;凝华
三、19.(1)全部浸没 (2)44
(3)丙;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4)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
20.(2)温度;表面空气流动
(3)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
21.解:(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且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A;保持不变 (3)98;如图所示
四、22.解:(1)吸收;冻伤 (2)错误的
(3)大量气泡是由于干冰升华,大量白雾是由于水蒸气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