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
生平: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深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他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地治疗病人,因此医术提高很快。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于是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①成书过程: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他编写出《本草纲目》。
②价值:《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③内容:a.《本草纲目》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b.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④地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⑤传播:《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宋应星(1587-?),明朝末年人,杰出科学家。《天工开物》
作者:
内容:
地位:宋应星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上的食盐制作过程《农政全书》作者档案姓名:
生活年代:
地位:
代表作:徐光启明代
(1562年-1633年)明代农学家《农政全书》封建制度的衰落;实行八股取士。
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投入,重视发展教育等。(言之有理即可)科技名著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领先世界,明朝出现了三本具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此后中国科技水平一度落后。互动探究(一)科学名著明长城读图思考1.左图中我们看到的长城是 朝时期建筑的,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修筑的?写出图中长城的起止点:A
B AB2.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为保护长城我们应该怎样做?明鸭绿江嘉峪关蒙古族注意爱护文物,保护环境,严禁乱写乱画互动探究(二)明长城和北京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长城互动探究(二)明长城和北京公元1550年的八月份蒙古俺答汗带兵攻破了古口北,一度兵临北京城下,蒙古人还在北京附近烧杀抢夺,造成了将近6万人被杀,4万人沦为奴隶,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这时戚继光正在北京参加会试,应试武举。他在京城亲眼目睹了蒙古骑兵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内心十分痛苦,作为一个军人却不能保卫自己的老百姓,后来他多次向朝廷提成建议修筑长城。功能 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视频地位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嘉峪关鸭绿江临洮辽东比较: 秦长城与明长城有什么不同之处 ?抵御匈奴南下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土筑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问题思考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北京城1.左图是古代某城市的平面图,你认为是哪个城市?2.从图中看,该城市由哪几部分组成?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读图思考明北京城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互动探究(二)明长城和北京雄伟的北京城1.修于明成祖
2.基础元大都
3.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故宫鸟瞰乾清宫北京天坛小说和戏剧图一图二材料:互动探究(三)小说和戏剧小说和戏剧图三材料中的三幅图分别是哪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影响如何?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活于元末明初,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也生活于元末明初,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打祝家庄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生活于明中期,该书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大闹天宫〈牡丹亭〉小说和戏剧建筑科技北京城明长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文学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明)1.《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
在位时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BD3.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4.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畴躇;孙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部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CD5.今人何满子在参观某一历史名人的陵园后,曾赋诗一首:“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请你推测一下,这位历史名人是( )C看图解析问题:
明长城示意图
请回答:
(1)明长城的两端各是什么地方?
(2)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何时?其目的是什么?
(3)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明长城?
(1)嘉峪关;鸭绿江。
(2)秦朝;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
(3)明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与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熔铸成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