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宋太祖?北宋的政治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重文轻武的时代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东京)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1.北宋的建立黄袍加身黄袍加身黄袍加身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1、唐末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的分裂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集中军权(2)、集中行政权(3)、集中财权解除大将兵权严格控制兵权在中央,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兵钱权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影响:
利、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弊、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
民负担加重。(2)、重文轻武的表现有哪些?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低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1)、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4、重文轻武的时代1.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低位内容: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历史小知识宋代实行的是“将从中御”,每次将领出征,皇帝必然“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贵臣督视”。。。为了更好的控制领 兵出战的将领,往往在出兵前授予将帅阵图,在深宫中规定前线的具体战法。所以,“咸平、景德中,赐诸将阵图,人皆死守战法,缓急不相救,以至于屡败。”北宋统一之后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军权行政权财权文化 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赵匡胤建立北宋方式利弊割据基础铲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发展小结:本人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进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1.结束五代十国。开创大宋王朝.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2.加强集权,重文轻武,完善科举,鼓励经济发展,使宋朝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课后习题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D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D课后习题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C课后活动3.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