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球"、"东番"等。据三国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称:夷洲在临海郡(即今浙江宁海往南一带)东南两千里,由此可以确知"夷洲"即今日台湾。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领士兵到达夷洲.1542年,葡萄牙人在一次航往日本的途中,经过一座地图上不存在的岛屿,船上的水手远望岛上苍郁的森林,忍不住惊呼"ILHA FORMOSA",意思是"美丽之岛"。这个岛屿在西方世界就被标记为FORMOSA(福尔摩沙),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导 入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是中国第一大岛。元朝是设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第14课1.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2.通过分析文字、图片等资料,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增强祖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互动探究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的宝岛——台湾台湾往事20世纪后期以来,部分台湾民族主义者和特殊政见者倾向使用"福尔摩沙"来称呼台湾。并宣称是葡萄牙人首先发现了台湾,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用史实来说明?(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问题的形成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的分离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内战遗留问题:(2)反华势力介入:思考: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2、其解决途径有何区别?外交途径殖民侵略遗留问题中国内政问题自己解决,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 建国后,对台政策的演变: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后,对台政策的演变:②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建国后,对台政策的演变: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时,首次公开提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建国后,对台政策的演变: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长达21年的炮击。败退台湾之后的20多年间,他巡视金门多达30次之多,停留的时间长达150多天,而且反复强调给驻守官兵“无金门则无台澎”。互动探究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新发展大陆方面的努力推动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国终止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新发展台湾政策:(1)政策: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开放措施。“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新发展蒋经国政府受到民间日益增加的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1987年11月开放“大陆探亲”,当年就有3万多名台胞来大陆探亲。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千里解乡愁:离家七十载,台湾老兵返乡团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新发展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海峡交流基会会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意义: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新发展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推动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3年新加坡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1.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主张;
2.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
3.关于两会共同筹开民间的经济交流会议(制度)的建议;
4.台商在大陆投资和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问题;
5.两岸劳务合作问题;
6.台湾参与开发浦东、三峡、图们江问题;
7.合作开发能源、资源问题;
8.两岸合作开发台湾海峡和东海无争议地区石油资源问题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时间2015年地点新加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握手80秒。手握“九”了,心就“近”了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意义马英九纪念台湾光复 论证台湾确为中国领土马英九亲自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纪念碑揭开碑文。马英九上任后,连续3年的纪念特展都强调对日抗战胜利的事实,再度引用1945年日本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国民政府受降、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来印证“台湾确为中国的领土”,表示这些史实也是光复台湾最重要的基础,推翻了绿营“台湾主权未定论”的看法。他还说:“我们都是台湾人,也都是‘中华民国’的‘国民’”。 互动探究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一)原因: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二)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30年多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不断扩大深化,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合作探究】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有利因素?(可从根本保证、历史依据、政策保障、人心所向、榜样借鉴、密切往来、法律保障等角度分析)(1)根本保证:
(2)人心所向:
(3)历史依据:
(4)政策保障:
(5)榜样借鉴:
(6)密切往来:
(7)法律保障: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正确可行的途径。港澳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等交往日益密切。2005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2017年外部因素美国:把台湾当做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在对台军售上态度暧昧。国际反华势力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内部因素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势力。材料一:自李登辉(台湾第8、9任领导人)执政和陈水扁(台湾第10、11任领导人)上台以来,台湾当局在岛内大搞“渐进式台独”和“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大肆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断给两岸关系发展设置障碍、制造危机。——据新华网
蔡英文(台湾第14任领导人)上任以来拒不接受“九二共识”,相反却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导致两岸关系急速冷冻,让台湾人民对其寄予的期望一点点幻灭。
——据央视新闻网198719921993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今天19492005《反分裂国家法》1995年八项主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调整三不政策1.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澳门回归后
C.改革开放后 D.香港回归后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