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是运用 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智慧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签订“二十一条”
图三 签订《辛丑条约》的情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
隆
会
议
背景
提出
内容
完善
意义
时间、地点
性质
讨论的问题
方针
意义
万隆精神
自主学习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联
苏
美国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新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原则?
不利的外交环境: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互利
核心
基础
保证
目标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请你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显示了周恩来卓越的外交艺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内瓦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
成果:
意义: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时间地点
会议主题
会议特征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万隆会议的概况】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克什米尔公主号”残骸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求同
存异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他的讲话是有权威的。 ——尼赫鲁
伊拉克代表
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而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
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对于万隆会议上菲律宾等代表的发难,周恩来是怎样应对的呢?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同: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什么是求同存异?
议一议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 ”。
万隆精神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1972年2月23日,北京,尼克松总统帮周恩来总理脱下外套。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周总理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
外国友人眼中的周恩来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图说历史----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提高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为我国赢得良好
的外部环境
本课小结:
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十几国建交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在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