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优质课件: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历史优质课件: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6 16: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明朝的对外关系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一、郑和下西洋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1)政治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2)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郑和明成祖2.时间:1405~1433年
  4.规模: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5.人数: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
3.次数:7次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一、郑和下西洋7.到达范围:6.出发地点:刘家港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七下西洋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时间早
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等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榜葛剌进麒麟图》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  郑和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有坚强的毅力及组织能力。8.意义:(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印尼三宝庙云南郑和公园 泰国三宝塔寺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戚继光像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2.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鸳鸯阵第一阶段:1561年 台州之战第二阶段: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军民剿灭倭寇结果: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经过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3.抗倭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澳门是西方殖民者在我国非法占据的第一个侵略据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走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明朝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
  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这表现为冲突与战争。
  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1.下面选项中,适合作为右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D2.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文天祥  D.戚继光D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与战争友好: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郑和七下西洋明朝的对外关系封建制度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