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四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4.重难点: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难点:八股取士的概念。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6-69页内容,结合图片、小字等补充材料,完成导学稿自主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检测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出现多支反元队伍。
2.建立: 年, 称帝,定都应天府.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自学检测
明朝是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统的中原王朝。明朝建立是在( )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1368C朱元璋一、自主学习检测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
(1)改革官制:在地方,取消 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 制度和 ,提 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 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2)设立厂卫机构
①概况:朱元璋设立 , 成立东厂.
②职责:掌管侍卫、 、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高度集中, 大为加强。
自学检测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1 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设立行省 B.建立内阁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行中书省C丞相制度中书省锦衣卫明成祖缉捕一、自主学习检测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原因:明朝提倡 。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
(2)答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为标自准,不得随意发挥,否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不被录取,
(3)文体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被称为“ ”。
3.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铜思想,应试,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自学检测
《明史 .选举志二>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土。”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尊孔崇儒四书四书集注A五经八股文一、自主学习检测 四、经济的发展
1. 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 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 。
自学检测
据考证, “南澳1号”古沉船是-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北京南美洲景德镇D苏州徽商南京二、知识点讲解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的权力;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八股取士(六部)(三司)皇帝行政机构改革作用: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①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两汉时期,丞相拜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到宋朝时,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直接废除了丞相,并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历史典故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历史故事1.通过故事思考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措施知道宋濂请客这个事的?
2.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特点是什么?
4.有什么作用?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皇帝的侍卫亲军,监管缉捕,刑狱等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加强明朝君权。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东
厂
腰
牌东
厂
木
印 思考:科举制创制于哪个朝代?完善于那个朝代?
如果你是明朝当时的考生,你如何备考?明朝科举考试基本特点:
1. 只允许在《四书》 、《五经》范围内中的命题。
2.答卷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允许有自己的观点。
3.考试文体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历史词典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八股取士 开始于明朝,结束于清末。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一)、明朝的农业(南美洲传入中国)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苏州的丝,杭州的绸,
南京云锦苏杭愁。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二)、明朝的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青花瓷扁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皇都积胜图卷》局部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三)、明朝的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商帮的出现:山西的晋商,安微的微商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答: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在一段时间内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起到了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弊: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名全国政务最后都集中在皇帝身上,遇到了重大问题无处商量;军国大事由皇帝有人来裁决,决策难免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不利于国家和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展示单元一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回顾科举制发展过程,分析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展示单元二考试形式刻板,不利教育的发展,也禁锢思想,扼杀人才,应试者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社会的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观点:《四书集注》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答题格式:八股文经济的
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统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