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临太平洋 B.南至南海诸岛
C.西抵葱岭和巴勒喀什池北岸 D.北接西伯利亚
2.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设立太学 B.统一文字 C.修筑灵渠 D.加强中央集权
3.统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①设西域都护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4.“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说的名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林则徐
5.下列对中国古代边疆管理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为开发北疆兴修灵渠
B.汉武帝设置西域都护,总管今新疆地区
C.郑成功设置台湾府,加强同内地的联系
D.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6.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
////
A.《金刚经》 B.《九章算术》 C.《史记》 D.《本草纲目》
7.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对其时代特征表述最确切的是( )
A.开拓帝国之路 B.争霸图强的时代
C.分裂与动荡 D.草原帝国的荣耀
8.下列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
B.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
C.消除王国势力
D.革除秦朝弊政,沿用秦朝政治制度
9.某同学列出的以下措施中,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措施”的有( )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统一度量衡
③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④削弱诸侯国势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康熙时清人刘献廷指出:“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泽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之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这段材料中商业城市的分布与宋元以来的哪一经济现象密切相关( )
A.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
B.江南处于经济重心的地位
C.商业发展依托政治中心
D.全国经济发展日益均衡
11.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 B.八股取士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闭关锁国
12.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率领船队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
①马六甲海峡 ②红海沿岸 ③印度半岛 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请问当时中国出现的繁荣时期被称为(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4.“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雅克萨之战
15.清朝人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下列属于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统治的措施是( )
①设伊犁将军 ②设西域都护 ③设宣政院 ④设台湾府
⑤设驻藏大臣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16.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7.在我国历史上,明朝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8.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宣扬大国形象和风采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19.下列名言中,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敌决心的是( )
A.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0.“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制造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特务机构
2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现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乾隆帝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2.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 )
A.皇帝的扶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家创新和改进 D.民间艺人口口相传
二、简答题
23.下面是小历和小史对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看法,谁的看法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
三、综合题
24.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文化交流)
材料一
/
(1)请写出图1和图2中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两人身上有何共同点?
(经济交流)
材料二
/
(2)图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这条通道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条通道起点是哪?为这条通道的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三 此时西方发生的两件大事是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旧大陆的人类因为新大陆的发现,忽然得到了一大批财富。发现这批财富的西欧白人,利用这些财富发展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然后发展为近代的帝国主义
——以上材料均摘自许卓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4)“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这一航海活动历史上称作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活动有哪些影响?
25.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和措施,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
(1)材料一的内容与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有关?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
(2)据材料二,图中A处应填入的官职是什么?请写出其职能
材料三 汉武帝作为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西汉王朝出现强盛局面。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政治上、军事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各一条。
材料四 西汉统一西域后,公元前68年,西汉派特郎郑吉等到梁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8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
(4)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西域都护设立的背景是什么?指出西域都护设立的意义。
参考答案
1-5.CDCBD 6-10.DAACB 11-15.DCDCC 16-20.BDCDA 21-22.DB
23.小史的看法不正确。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郑和下西洋时才开辟的,早在西汉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24.(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能坚持不懈
(2)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长安;张骞
(4)新航路开辟;影响:①发展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然后发展为近代帝国主义;②整个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确立起来;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殖民灾祸。
25.(1)制度: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丞相,分管行政。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国的爵位和封地,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和控制地方官吏。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4)背景: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