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6 15: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 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通读教材内容,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温馨提示: 首先,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在教材空白处做标注),然后将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由所在小组帮助解决,小组也无法解决的,可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合作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一)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1433年7次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西洋郑和下西洋条件目的时间次数主要货物货物用途到达地区最远到达地方地位意义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倭患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经过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率领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自主学习(二)我的疑问1、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3、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2、郑和下西洋的影响?5、明朝的外交关系概况。6、郑和、戚继光人格魅力。人物扫描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阁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条件:目的: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提高我朝威望,也别忘了找惠帝!一、帆之荣——郑和下西洋明成祖郑和宝船浩大的船队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今江苏太仓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红
海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想一想:郑和船队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动脑筋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指南针的发明并使用于航海事业、
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1)郑和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2)统治者的支持。主观条件: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意义: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
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③为人类的航
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你认为 ……郑和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谁更伟大? 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完成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早半个
多世纪次数多船数多人数多船只大范围广 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远航次数多,航海规模大,以及涉及的地区
范围广,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一)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的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
材料(二)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苏禄王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明成祖为其修建陵墓,以表哀思。读一读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明初的对外交往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bó]泥国(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群岛)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知识拓展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苏禄王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明成祖为其修建陵墓,以表哀思。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课后活动答:1431年,明宣宗封郑和为“三宝太监”,上述地方都是郑和船队到过的地方,用“三宝”来命名是为了纪念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曾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所到之处,郑和及随从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拓展阅读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 周年 ,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
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600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戚


像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材料研读它可视为戚家军战歌,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必信。表达了爱国救民,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二、帆之危—戚继光抗倭电影《荡寇风云》主题曲戚继光 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背景(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1.背景(倭患)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倭患”是戚继光
抗倭的原因。 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时有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2.抗倭经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率领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让我想一想1、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
的那支军队?
岳家军(岳飞)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鸳 鸯 阵材料一: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抗倭形势图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戚继光共同探究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
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共同探究 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商经常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其性质是
一场反抗外来侵
略的战争,是正
义民族自卫战争。人物评价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答:反映了戚继光保国为民的理想,立志荡平倭寇的决心,表达了戚继光为抗倭保卫家园,维护祖国领土主权而不顾个人名利地位的伟大抱负和高尚品格。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明朝后期国立弱 , 东南沿海战事多。
倭寇胆敢来侵犯 ,鸳鸯阵形来对付。
万众一心撼泰山 , 忠肝义胆冲斗牛。
台州大战九战九 ,继光抗倭真英雄。巧记妙背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来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6世纪,欧洲殖民者在我国沿海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友好交往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知识整合
巩固新知一、选择题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BAC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7.“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AC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 )巩固新知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课后实践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4周年,我校将举办纪念活动,请你为该活动做一个活动策划。再 见欢迎聆听 欢迎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