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
1、能说出明朝建立的主要史实。
2、会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3、初步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利弊。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府 (南京)一、明朝的建立 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怎样才能让大明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思考: 丁阳听取家人的建议来备考能够高中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评价明朝的考试制度???? 情境一:
丁阳是元朝末年的一名书生,饱读诗书,一心想去朝廷做官,为实现梦想,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备考中他遇见了新的烦恼、父亲建议他熟读百家的书籍,叔叔建议他写文章观点要独特创新,舅舅建议他文体要灵活多样。 考试范围:
答题观点:
答题格式:
“四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八股文八
股
取
士 1、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行文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八股文八股文目的加强思想控制禁锢思想,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影响
思考: 明朝的官制和元朝相比有哪些不一样?????? 情境二:
丁阳按照八股取士的要求备考,果然不负众望,金榜题名,去吏部做官了。但他发现明朝的官制(行政机构)和元朝的大不一样,他又困惑了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皇帝中书省:丞相中央: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皇帝中央:(1)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秦朝思考:丞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2、政治上:全面改革官制行中书省(行省)地方:(2)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中央地方:思考:行省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 元朝
思考:朱元璋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史料研读: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在实现大权独揽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朝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人教版七下历史课本权力分散与制衡。
情境三:
丁阳勤政为民,官越做越大,但心里越来越害怕,特别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天早朝,朱元璋问丁阳,昨晚为什么发怒?丁阳大吃一惊,照实陈说。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丁阳昨晚生气时表情的画像。一时间丁阳觉得毛骨悚然,忙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我心爱的酒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思考:什么人给丁阳画得像?这一机构是谁设立的?他们的职能是什么?此后明朝统治者又设立了哪一类似机构?? 锦衣腰牌朱元璋设立 锦衣卫 东厂腰牌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目的:监视官民。厂卫制度特务机构:锦衣卫东 厂朱元璋设立 明成祖成立 废丞相和中书省废行省设三司政治厂卫制度中央地方特务锦衣卫东厂按察司 (民政)
按察司 (刑狱)
都司 (军事)明朝强化皇权八股取士 四书五经五军都督府军事思想司法中、左、右、前、后大都督府锦衣卫
东厂特务机构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想一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一系列措施有什么利弊得失?利: 巩固明朝统治,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弊: 政策皆出皇帝之手,容易出现失误,国家命运有赖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禁锢了思想,抑制知识分子的创新性思维,阻碍思想文化进步、科技的发展。阅读课本第69页,梳理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有哪些?
2、明代的丝织中心和制瓷中心分别是哪里?
3、明代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在哪里?出现的商帮是什么?
三、经济的发展丝织业的中心是:苏州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有名的商帮: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制瓷业中心:景德镇课堂小结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南京)朱元璋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
地方 设立 锦衣卫特务机构改革科举制度 实行:八股取士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农业
手工业
商业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BD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废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CB课堂训练史料研读(金榜56页合作探究)
【改革官制,立竿见影】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 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1)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看法: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措施:废丞相、撤中书省;设立五军都督府、设六部,皇帝总揽大权史料研读(金榜56页合作探究)
材料二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1、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2、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史料研读(金榜56页合作探究)
【监视臣民,恐怖统治】
材料三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3)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监视官民的言行。
东厂。史料研读(金榜56页合作探究)
【八股取士,为害甚巨】
材料四
(4)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八股文内容单一,形式呆板,从而扼杀创造性,不利于教育发展。
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多是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金榜57页一课一练)一、选择题
1- 5 DDDCC
6-10 ADBAB
11-12 AB(金榜58页一课一练)13(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一下第一部书中涉及的主要帝王即明太祖的事迹。
参与领导元末农民起义,建立明朝,灭亡元朝;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
设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等。
(2)两位同学讨论的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隋朝。
(3)你知道科举制度从何时开始“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的吗?为什么这么说?据此谈谈你对我国今天改革考试制度的看法。
1、明朝时期。
2、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只考“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考中做官的,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3、看法:考试要从考“死知识”逐步向考查能力转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独到见解,要着力于知识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金榜58页一课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