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 6.4《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 6.4《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6 22: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教师? 学科??? ? 生 物 ??? 班级 授课时间???? ? ??
章节名称(教学内容) 本节为必修1中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是继“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的衰老和凋亡”之后。主要内容是细胞癌变的主要特点,致癌因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预防。 计划 学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及学情 简 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中,可能存在着以下疑难问题:正常细胞中是否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发生的频率是否很高,癌变的细胞代谢活动是否会增强,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些疑难问题,可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事实材料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并加以总结。对于较抽象的概念,也可通过举例,举例是理解知识的最好工具,通过举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癌细胞的概念。2.正确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特征。3.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4.掌握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5.了解如何预防癌症及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细胞的癌变学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本节癌细胞的特征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4.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通过对引起细胞癌变原因的学习,增强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生态学意识。

教学重点 具体内容 解决措施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通过图片资料从不同方面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建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别的认识,归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展示出三种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帮助学生认识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它们都是细胞癌变的外因,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还应理解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因(根本原因),同时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中,可能存在着以下疑难问题:正常细胞中是否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发生的频率是否很高,癌变的细胞代谢活动是否会增强,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些疑难问题,可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事实材料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并加以总结。对于较抽象的概念,也可通过举例,举例是理解知识的最好工具,通过举例,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
教学资源 准 备 多媒体平台

教学内容、过程 备注
教 学 子内容1 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展示资料1,请学生观察并回答,在2010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什么?死亡原因 死亡率(/10万人)癌 症 240.95脑血管疾病 223.61呼吸系统疾病 206.06心 脏 病 173.49损伤与中毒 95.61消化系统疾病 41.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7.64人类没有食物链上的天敌,却有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疾病,如癌症。癌是什么?癌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并找出本年度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
教 学 子内容2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教师活动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结合实例进行探究。教师展示资料2,细胞来源细 胞周 期分裂次数存活时间正常人肝细胞22小时50~6045.8天~55天海拉宫颈癌细胞22小时大于254841951年至今展示图片,正常细胞(动物)与癌细胞的照片。问题展现:(1)结合已学习的知识,谈谈你所了解的癌细胞是怎样的细胞?(2)探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完成表格)?正常细胞癌细胞增殖次数??细胞形态??能否转移??(3)总结出癌细胞的特征?什么是癌细胞?总结: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它们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必修1第3章细胞的结构,观察图片,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 学 子内容3 致癌因子
教师活动 思考: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略。(致癌因子)教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教师展示地球各地的一些致癌实例:①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诱发了众多白血病患者。③近几年肺癌的发生率日趋增加,可能与吸入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尾气等有关。④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子宫癌⑤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⑥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能使儿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⑦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⑧ 日本“奥姆真理教”曾在东京地铁使用的“芥子气”,可以使人患白血病、肺癌、乳腺癌问题展现:(1)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致癌因子有哪些种类?常见有哪些例子?总结:致癌因子可归纳三类: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现已发现150多种病毒可引起动物产生肿瘤或癌症,如Rous肉瘤病毒。思考讨论:(1)有致癌因子存在是否一定会导致细胞癌变?(2)细胞癌变的外因是什么?列举例子。(3)细胞癌变的内因是什么?说明理由。(4)癌症的发生是否为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5)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癌症的发病率是否很高?(6)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易患癌症的概率相等吗?总结: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因此,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而且易患癌症的多为老年人。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示。讨论后回答。看书,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举例说明回答。
教 学 子内容4 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教师活动 1.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2.今后应该如何预防 癌症?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考虑。(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在诱发癌症的因素中,吸烟和不健康的饮食是诱发癌症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因此,为了防止细胞癌变,应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肥肉和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各种致癌因素,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患某些癌症的机会。)教师:1.举例说明一些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聊天或呆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能有病毒致癌因子)。2.举例说明一些致癌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饮食中有哪些致癌因子(主要是化学致癌因子,也有病毒致癌因子和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黄曲霉素、亚硝酸盐、Hg、As、Pb等。病毒致癌因子: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病毒等。物理致癌因子: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可能导致食道癌等。3.问:你能说出目前有几种诊断癌症的方法?病理切片显微观察、CT检查、核磁共振、癌基因检测、癌细胞表面糖蛋白测定、癌细胞中核糖体数目测定。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几幅画面,有的可以治疗,有的没有办法。)
学生活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回答癌症的预防。
教 学 子内容5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在思考回顾教材P2“本节聚焦”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总结本节内容,然后教师再强调重难点及学习策略。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 学 子内容6 反馈评价
教师活动 习题训练,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任务。


形 成 性 练 习 学习目标 与目标对应的形成性练习题 说明
1.理解癌细胞的概念。 2.正确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特征。 3.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 4.掌握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关系。 5.了解如何预防癌症及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1.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 )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量都相等细胞2.2005年备受关注的“苏丹红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苏丹红一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它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性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苏丹红一号”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 3.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而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是( )A.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B.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4.能够无限增殖的“不死”细胞是 ( )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5.目前发现的致癌因子主要有 ( )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包括A、B、C三项6.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如下图所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 。(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 由 ____状态转变成 状态,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3)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 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 合成。 (4)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放疗与化疗相比,对患者全身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是 。 (5)研究人员从人体的DNA中筛选克隆出内皮抑素基因,将此基因转移到双歧杆菌中,使其能够正常表达。用这样得到的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制剂,此制剂可以用于抑制癌症。在这种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制剂对机体内重要脏器的安全性。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健康鼠4只,性别、体重如下表所示: 代号 甲 乙 丙 丁 性别 雌 雌 雄 雄 体重 78 g 76 g 99 g101g 实验设计: ①第一步: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 为实验组, 为对照组。(填写代号) ②第二步: 。 ③第三步:饲养相同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实验组、对照组的鼠,检查重要脏器发生病变情况。
形 成 性 评 价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有能力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了解,故课前可让他们先做家族癌症发病情况调查,搜集材料。根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收集资料的整理效果进行评析。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上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 学 反 思 《细胞的癌变》是《细胞与分子》这本书的最后一节内容,也是该模块的结尾章节,本节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生命历程后的延伸内容。鉴于教材编写的明了易懂,加之多数学生也了解一些身边有关癌症的信息。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程教学时,我采用了问题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以及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深入的讨论,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每组选出学生代表发言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疑点或有争执的地方;我在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事实材料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并加以总结。如:致癌因子如何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呢?我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过程。癌细胞或细胞癌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该教师在课前就让学生好好预习,并收集相关资料,再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学深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的讨论,使学生能理解某些行为规范的意义,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因此本节课注重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深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体现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摄取者。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