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五首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又称新诗、自由诗)古体诗
(古风、古诗)乐府杂诗
二言
三言
四言
五言……近体诗
(今体诗)律诗
绝句五言、七言 词来源于民间,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文体知识:宋词简介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元曲“曲”分类杂剧:用于演出的戏剧作品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一种曲调模式)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体制短小,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乐府诗集》关于乐府了解《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的文学体裁为乐府歌辞,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乐府诗集主要内容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妇病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
(3) 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如《上邪》等。
(4) 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如《长安有狭邪行》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听读朗读zhǒngdòu
zhì
chōng
gēng
yí
十五从军征初读感知这首叙事诗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所见、所闻、所感)合作探究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画出诗句并作批注。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并分析其妙处。
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两句诗极言从军之久,用夸张的手法,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八十始 你认为“始”字用得好吗?为什么?“始”点出了战争的周期之长揭示了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和当时百姓的兵役之繁重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对长久戍边在外的战士们的同情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背景链接在回家路上遇到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谁在世?”2、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画出诗句并作批注。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远处就是你的家,现已是松树柏树中的一片坟墓。听到:“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看到: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
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荒凉破败的景象白描: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老兵心中的悲哀凄凉。
照应: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侧面从军时间之久
回乡已物是人非这四句写出了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羮
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做的:捋了些野谷舂了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并分析其妙处。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抒发了老翁控诉战争、悲叹遭遇、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并分析其妙处。
运用细节描写,写老兵的行动和内心世界。通过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照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伊拉克: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妈妈的小女孩,在孤儿院冰冷的水泥地上,凭着自己仅存的想象,勾勒出妈妈的模样,之后她为了不弄脏妈妈的衣服,小心翼翼地脱下鞋子,乖乖把鞋放在画外,在“妈妈的怀里”卷曲着自己虚弱的身体睡着了,仿佛回到她未出生时在妈妈的肚子里一样…… 世界需要和平,
人民反对战争!
情节: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 -—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情感变化: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
小结归纳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课堂总结十五从军征汤饭做熟,不知贻谁
出门东看,泪落沾衣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野兔窜,野鸡飞
生旅谷,生旅葵问乡人, “家有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总写远望近看行动内心悲惨一生忐忑不安之情
暗写人亡(点睛)荒无人烟一片凄凉孤独凄凉灾难深重战乱频繁兵役残酷结构全解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十五从军征》改写为一篇记叙文。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