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6 20: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尿的形成与排出
情景导入
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三聚氰胺被掺杂进食品中,可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但是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概述肾脏的结构。
能力目标
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了解肾脏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肾脏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重难点的解决:
学生之前进行过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器官的观察,对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有了了解。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肾脏的功能。
重难点的解决:
肾单位及产生尿液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结合模型、图片等进行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在学习完肾单位知识之后,自行设计和制作模型,巩固知识。
排泄和排遗
1.排泄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是:前者是代谢废物,后者是未能消化吸收之物。
探究主题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道(排出尿)
肾脏 (产生尿)
膀胱(贮存尿)
输尿管(输送尿)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
思考:尿液是怎样产生的?
自我挑战:
请各组动手解剖动物的肾脏并观察。在动手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请组内成员试着指出肾脏在自己
的身体中所处的位置。
2.描述肾脏的外部形态及颜色,
闻气味。
3.观察肾门处连接的肾动脉、肾
静脉、输尿管开口。
4.剖开肾脏,观察其内部结构:辨认
皮质、髓质、肾盂。比较皮质和髓质的颜色差异,推测结构有什么不同?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一、肾脏
1.位置和形态
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蚕豆形;
肾门处有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
肾脏在人体的位置
皮质
髓质
肾盂
输尿管
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
2.肾脏的结构(宏观)
皮质:外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
功能:生尿
髓质:内侧,颜色浅
功能:集尿
肾盂:肾脏中央的空腔,汇集尿液
一、肾脏
3.肾脏的结构(微观)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肾脏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探究主题二:肾单位的结构
请把课前各个小组自己动手制作的肾单位模型拿出来,依照模型讲解它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总结在制作上,自己存在的优缺点,如何改进。
二、肾单位
皮质:外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
髓质:内侧,颜色浅
肾盂:肾脏中央的空腔,汇集尿液
二、肾单位
结构名称 组成特点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近曲小管
肾小囊
髓袢
与肾小囊续连
外有出球小动脉分支毛细血管网
远曲小管
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围成囊腔包围肾小球
主要分布于皮质
主要分布
于髓质
入球小动脉分支盘绕形成的毛细血管球,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关于排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排泄是通过肾、皮肤、肺等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B. 排泄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
C.排泄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废物的生理过程
D.排泄是排出体外的食物残渣的生理过程。
巩固练习
A
巩固练习
2、尿液排出的途径是( )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B.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体外
C.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体外
D.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
A
3.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 )
A.胸腔后壁、脊柱两侧
B.胸腔,左右各一个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
D.腹腔的上方偏右
巩固练习
A
巩固练习
4.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中,不包括( )
A.肾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