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A卷)
1.培根, 国 家、 家,著有《 》、《 》等。
2.《不求甚解》选自 ,作者 ,原名 ,当代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其逸情也,最见于独处悠居之时。( )( )
(2)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烂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意。(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视频讲解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6.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阅读《谈读书》语段,回答问题。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8.选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10.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1.第②至⑤句阐述的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2.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
仿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13.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英;哲学;作;随笔;新工具
2.《燕山夜话》;马南邨;邓拓;作家
3.(1)逸—怡 悠—幽 (2)烂—滥 意—议
4.B 解析:对课文要熟悉。
5.D 解析:由②引出⑤④③,由最后两句可知最后一空为①。
6.(1)比喻 (2)排比 (3)对偶 (4)比喻
7.D 解析:《不求甚解》一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8.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9.举例 对比
10.排比。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11.读书的益处。举例论证。
12.示例:锻炼使人健康,交友使人怡情,思考使人睿智。
13.示例:数学不简单,它和科学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细心的人,因为数学很严密,只要有一个小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的数学题很难解,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他不会因为题难而放弃解题。数学比较开放,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其思维肯定也很开放。
短文两篇(B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阐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要诀(jué) 伦理(lún) 豁然贯通(huò)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将正确字书写在方格内。
A.哲学 浅尝 孜孜不倦 狂忘自大
B.策画 聪颖 修剪移接 欣然忘食
C.顺畅 承认 豁然贯通 文彩藻饰
D.粗暴 王粲 味同嚼腊 不求甚解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教研讨论会上,刘老师高谈阔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C.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D.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2018·江西中考改造)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2018·潍坊中考)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 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湖北襄阳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 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9.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选文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10.下面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咬文嚼字”中“嚼”的读音应为jiáo;B项,“矫揉造作”中“矫”的读音应为jiǎo;C项,“吹毛求疵”中“疵”的读音应为cī。
2.
A B C D
忘—妄 画—划 彩—采 腊—蜡
3.B
4.C
5.(1) 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
(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6.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对阅读的作用的论述。
7.会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
8.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表示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9.B解析: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虽然有“对比”二字,但是这句话只是一般的陈述自己观点的描述性语言,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10.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恢复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
解析:判断时,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中士兵通过阅读“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与本文中心论点“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