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尝试,探究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水中加盐、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等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通过课件及实物投影的配合,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乐趣,并探究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中加盐、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形状、改变自身重量等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小潜艇、水槽、橡皮泥、一块玻璃、玻璃杯、鸡蛋、多媒体课件?。
学生材料:1. 毛巾、收集袋、记录表。
2.小潜艇、水槽。
3.橡皮泥(每人)、泡沫、硬纸片、铅笔或吸管、瓶盖、小碗 。
4.鸡蛋、盐、搅拌棒、烧杯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玩潜水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课题,看看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2.提出:该怎么研究呢?就让我们从认识这位神奇的朋友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究吧!
3.播放潜水艇视频,介绍:出现在画面中的是一种能潜入海下进行作战和工作的舰艇,它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是海军的重要军事武器之一,叫潜水艇。潜水艇是怎样上浮与下沉的?
4.实物投影出示潜水艇模型,介绍:瞧,老师利用注射器和胶卷筒制作了一个潜水艇的模型。(指胶卷筒)这相当于机舱,在机舱底部有一个进水口。(演示)轻轻地拉注射器……轻轻地推注射器……
5.提问:你想玩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潜水艇模型,把它从实验袋中取出来,自由地玩一玩吧!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潜水艇沉浮的秘密。注意观察机舱内的变化和机舱在水中位置的变化。
6.学生玩潜水艇,并汇报交流“玩”的过程中的发现。
7.引发思考:潜水艇给了你什么启示?什么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汇报交流)
8.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9.验证:(实物投影出示装满水的小瓶)这是装满水的小瓶,放入水中它会沉下去,你能让它浮在半空中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你能让它浮在水面上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
【设计理念:潜水艇视频的播出大大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实物投影中以有趣新奇的玩具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天生的好胜心又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知识与感官,进行观察、思考,参与探究。】
活动二:玩橡皮泥
1.出示橡皮泥:多好玩的潜水艇啊!其实,不光是这些先进设备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我们身边的一些小玩具同样会带给我们惊喜。瞧,这是什么?如果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好,让我们把它轻轻地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能想个办法让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么?
2.课件出示“实验活动友情提示”:分工要明确,合作来完成;观察要仔细,认真来记录;材料巧利用,办法想更多;想法大胆提,轻声来讨论;用水讲卫生,文明做实验。
谈话: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想告诉你些什么?
学生阅读,汇报。
3.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实验,予以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你们组想到了几种办法?
A:改变物体的形状
“把橡皮泥捏成船形”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改变物体形状,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改变物体形状)
课件出示“万吨巨轮”图,并做介绍:万吨巨轮所用的材料是在水中会沉的钢铁,但当把钢铁改变形状,作成船形后,它在水中占的空间变大,受到的浮力也变大,承载的重量也会变大。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B:借助漂浮物
“把橡皮泥放在瓶盖上” 、“把橡皮泥放在泡沫上”、 “把橡皮泥放在硬纸板上”、 “把橡皮泥绑在铅笔上”……
介绍、总结:瓶盖、泡沫、硬纸板、铅笔都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我们称之为漂浮物,借助漂浮物的力量,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借助漂浮物)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呢?(课件出示:橡皮艇、竹筏、救生圈、救生衣……)
【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的。在这个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多媒体课件对课本的空白做了恰到好处的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
活动三、“死海”探险
1.引题: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实验,敢于挑战么?(出示鸡蛋)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演示验证)你能想办法让它浮起来么?有什么办法?
2.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这是我们刚刚总结的什么方法?
3.适机引入死海救人的故事:公元70年,在耶路撒冷保卫战中,罗马军统帅狄度要处死俘虏来的奴隶,他下令将这些带有镣铐的奴隶投入海中淹死,可是这些被扔进海里的奴隶像穿了救生衣一样一个个浮在水面上,海水又把他们送回到了岸边。一连几次,都没有把这些奴隶淹死,狄度以为有神灵保佑他们,就把他们赦免了。其实,保佑他们的不是神灵,而是这片海。这片海在巴基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海水里没有鱼虾、小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死海”。在死海中,人可以不凭借任何力量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水面上,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死海中含有大量的盐份。(课件出示相关画面)
引导:这些故事给了你什么启迪?(各抒己见)水中加盐真的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吗?我们不妨在烧杯中试一试。一边加盐一边不停地搅拌,注意观察鸡蛋在水中的变化。
4.学生实验。
5.小结: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一种神奇的方法——水中加盐。(板书:水中加盐)
【设计理念:引入故事可以不仅可以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还会给学生以启示,有利用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拓展应用:
1.板画船型小结: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积聚集体的智慧找到了这些能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应用: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不,有位渔民伯伯想请大家帮忙了……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你能帮我想个办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吗?
同学们课后可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身边的一些类似于胶卷筒的物体,模拟制作一个立在水中的渔网,你一定能帮渔民伯伯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理念: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束,我们要使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方法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