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学习目标1. 熟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 掌握我国为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识梳理聚居自治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共同繁荣发展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同步训练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 壮族 B. 藏族 C. 汉族 D.维吾尔族
2. 下表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A. 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CB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哪一部文件确定下来的?( )
A.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宁夏回族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AA5.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该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 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 少数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 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CB7.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把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奴。这一决议的实施( )
A. 使广大农奴成为土地的主人
B.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表明西藏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
D.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执行奠定了基础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比较落后,如藏族还实行封建农奴制,鄂伦春族还保留着大量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是怎样帮助少数民族的?( )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全部进行土地改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AC9.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0.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一直享有自治权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AC11. 小明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比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 对外开放与交流
B. 56个民族是一家
C. 民主与法制建设
D.人民当家做主B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③实施的前提是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④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3. 西藏解放60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提供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的支助。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 )
A.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实现各民族平等
C. 加强各民族团结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CA1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邓小平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民族问题上所追求的目标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共同繁荣 D.民族自治
15. 20世纪末,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决定实行( )
A. 可持续发展战略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CB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6. 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十四世达赖接受了和平谈判的意见。后来,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政府代表达成和平解放的协议,人民解放军顺利进驻拉萨。
材料二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经过50多年的发展,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藏铁路通车;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 300亿元大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是以什么方式实现解放的?它是在哪一年解放的?
(2)材料二中,西藏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归纳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方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变化:经济发展;交通便利;教育进步;人民幸福等。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和西藏长期发展的要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等;国家采取优惠政策,进行人员支援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17. 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6个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景象。
材料二 阿勒泰全市有国家A级景区13处。其中,3A级4处,2A级7处,A级2处。2017年,阿勒泰地区旅游人数达1 600人次。2018年1—10月,阿勒泰共接待游客逾2 1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220.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8%和104.29%。(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歌词中“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理解。
(2)阿泰勒是新疆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密不可分?
(3)近年来,极少数“疆独”分子企图将新疆从祖国分离出去,你怎样看待这些人的行为?理解: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 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看法:坚决反对。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族和祖国其他民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疆独”分子应该立即放弃分裂活动,共同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强化训练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
①实现了民族平等 ②废除了剥削制度 ③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⑤开始统一使用汉字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 小明对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的概念分析不清,不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下列关于二者的相同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出正确答案( )
A. 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都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C.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BD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几十年来硕果累累: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增长642倍;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5万千米,居全国首位……这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 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
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修建万里长城 ③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④设立宣政院 ⑤左宗棠收复新疆 ⑥民族区域自治 ⑦改革开放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BD史海拾贝壮族三月三
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节日休假,并举行庆祝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区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农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青年男女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此定情。此外,歌圩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学习目标1. 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意义及运用。
2.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过程,讨论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的原因。知识梳理历史遗留中华民族邓小平根本利益祖国统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百年国耻同步训练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祖国统一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叶剑英 D.华国锋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葡萄牙 B. 英国、法国
C. 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BA3.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 “‘一国两制’是老船长的交响,香港、澳门正在祖国的怀抱中歌唱。”诗歌中“一国两制”构想出台的历史背景包括( )
①历史原因造成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存在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不断发展的中国已经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实力 ④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AB5. 邓小平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这个问题”中,目前已经解决的是( )
A. 新生政权巩固问题
B. 民族区域自治问题
C. 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D.香港、澳门回归问题
6. 右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香港回归祖国
C. 澳门回归祖国
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DB7.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D.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8. 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 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CD9.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白莲开”是指(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澳门回归祖国
C. 香港回归祖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文学大师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曾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了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BA11. 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信息有( )
①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回归祖国的
②是在中英两国政府谈判的基础上实现的
③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④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B12.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D13.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 “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201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原因是( )
A.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D.外交政策的成熟BB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一项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最终颁布实施于哪一年?
(2)材料二这两幅图片是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徽。这两个地区分别指的是哪里?我国分别在哪一年对这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3)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中国能够对这两个地区成功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1984年。地区:香港、澳门。时间:1997年、1999年。构想:“一国两制”。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4)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建议: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16. 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82年9月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刘健飞《撒切尔夫人传》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
(2)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源头: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英国的如意算盘:
以主权换治权。“单方面作出宣布”:收回香港(或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原
因:因为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最终结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或成功解决了
香港回归问题)。(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团结发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制度创新?试举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任
意一例即可)感悟:要重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问题;加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巩固我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强化训练1. 在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道:“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2.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歌曲《东方之珠》中包含了( )
①香港的悠久历史和百年沧桑 ②香港人的精神归属及家园情结 ③基督教的忧患意识和天命思想 ④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情怀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CC3.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
4.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虎门销烟扬我国威 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③香港回归洗雪国耻 ④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BC5.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C史海拾贝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英国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
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并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小平寸步不让,他毫不含糊地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承认19世纪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一贯立场。
邓小平说,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他强调,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撒切尔夫人这次访华的结果是中英双方发表了一个公报,宣布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就香港问题进行商谈。两年后(即1984年),双方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课件23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
2.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知识梳理和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三不一个中国江泽民连战九二共识194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三通同步训练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
A. 台湾 B. 西藏 C. 香港 D.澳门
2.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战争解决 B. “三不”政策
C. 民族区域自治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AD3. 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右侧的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利
D.“一国两制”
4.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 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武力的方式DC5.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一个中国”原则
C. 经济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6.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同年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湾同胞期盼台湾当局尽快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BB7. 台湾地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说:“海峡两岸虽然只有100多千米的距离,但是要花50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条很窄的鸿沟……”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
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 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③“台独”势力兴风作浪 ④海内外中国人民没有共同的心愿去实现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 1988年1月19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A. 38年 B. 39年 C. 43年 D.93年CB9.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全国 B.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 “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10. 如下表所示,这些措施( )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 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BA11. 台湾地区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胡锦涛会见连战 ③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习近平主席同马英九会面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12.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外交成就 B. 祖国统一 C. 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AB13. 2016年8月2日,台湾某网络报刊发文章说,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识”,反而要求大陆要尊重她所代表的台湾新民意。回顾历史,“九二共识”后,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 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 国家领导人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C. 汪辜会谈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14. “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 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B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5.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材料三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主席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央广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时间:1951年。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地区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什么?
(4)阅读材料三,你如何看待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主要原因:祖国日益繁荣,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核心内容: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看法: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民族复兴。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1)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结束的标志是哪一年的哪一件大事?时间:1949年。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反映的是香港、澳门的回归。这两个地区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的?
(3)台湾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构想:“一国两制”。措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任何分裂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30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雁君《人民富足是最现实的中国梦》
(4)材料三中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5)“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并为之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略。(此题为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个人梦想和个人
实际,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即可)强化训练1.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我国领导人当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香港与澳门问题
2.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
A. 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B. 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CC3. 2017 年 5 月 20 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
A. “一国两制” B. 两岸“三通”
C. 和平统一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4. 据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不得人心。截至2017年12月,其民意支持率已不足30%。这一事实说明( )
A. 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
C. 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DB5.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地区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C史海拾贝汪辜会谈
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后,从1992年3月至1993年4月,双方就曾一些问题进行过多次商谈,但由于接触层次较低,海基会所获授权不足及政治的影响等原因,进展一直不大,因而有必要由两会高层次负责人直接坐下来进行商谈。
早在1992年1月8日,海协会成立不到一个月,即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等负责人来访,海基会回复“将于双方便利之时专程回拜访”。
1992年8月4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致辜振甫的邀请,提出就“当前经济发展及双方会务诸问题,交流意见,洽商方案,共利两岸”。 1993年3月25—27日,两会举行工作性商谈,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准备相关事宜,并且就“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两项协议草案达成一致意见。
1993年4月27—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
在会谈中,海协会积极主张进行两岸经济合作,提出现阶段应把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放在两岸关系的首要位置上,政治上的歧见不应当妨碍经济合作;提出直接“三通”应当摆上议事日程;并且提出劳务、浦东与三峡建设、能源与资源开发、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等具体建议。 会议最终达成《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29日上午,汪道涵与辜振甫签署了这两项协议和《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协议》。
此后,经过诸多波折,双方又在1998年进行了第二次会谈。由于台湾当局的分裂问题,第三次汪辜会谈遂始终未能实现。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课件18张PPT。第四单元复习思绪导图单元时间轴考纲点对点单元考点演练考点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西藏实行的管理举措是(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实行宗教管理
C. 建立特别行政区 D.建立经济特区
2.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区,并设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材料论述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背景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因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的作用AC3.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区前列。这主要得益于( )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④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4. 淮南市古沟回族乡积极发展“两高一优”特色农业、手工业,大大提高了回族群众的人均纯收入。这主要体现了(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自决
D.各民族共同繁荣CD5.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C. 我国民族分布上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D.省级民族自治区中建立最早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考点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6.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邓小平BD7. 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 )
A. 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 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 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BA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实现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包括( )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在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谈判时,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上远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材料主要是指( )
A.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秉持着不妥协的态度
B. 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C.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丧失霸权地位BC考点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于右任的诗作《望大陆》的部分内容。它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
A. 反攻大陆 B. 葬于大陆
C. 台湾“独立” D.祖国统一
12.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有关活动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九二共识” ②大陆成立海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④②①③ D.⑤④③①②DC13. 2018年,海协会会长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 和平统一方针 B. “一个中国”原则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14. “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
A. 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 中国内地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 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BD15.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C综合题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材料三 台湾地区和大陆往来的图片。(见下图)材料四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材料二中主权问题的成功解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能够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现状如何?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根据材料可知,影响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你怎样看待台湾问题?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西藏的和平解放。构想:“一国两制”。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现状: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交流日益密切。基本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看法: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坚决反对“台独”势
力的分裂活动。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二材料三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近平主席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写出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一例即可)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出其中任意一例即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时间。简述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3)简述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含义。在哪一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重大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含义:“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方针:“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