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7 09:42:27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欢迎各位教师莅临指导!!温故知新1.说出明朝的建立者、都城。
2.明朝加强皇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3.明朝加强皇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4.明朝皇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分别是由哪位皇帝设立的?
第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和意义,探讨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2、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
郑和能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看图片
他是谁?你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得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为什么要去西洋?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
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你知道郑和航海路线的情况吗?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红 海非洲东部郑和下西洋.mpg概况:1405年—1433年1492年—1504年74200艘17艘2.7万多1500多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想一想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困难郑和(1371——1435年)面对诸多困难,郑和为什么最终能七下西洋?原因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沿岸。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 国 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而且开创了 与 之间的亚非 线,为人类的 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倭寇是指——明代抗倭图 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将领。自幼刻苦好学,练就一身高强武艺。17岁承袭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防倭事务。他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之战中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与福建抗倭名将俞大猷密切配合,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戚继光的抗倭业绩,至今为人们所称颂。抗倭形势图台州大捷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动 脑 筋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交往 (明前繁荣)——冲突 (明中衰落)小结:你掌握了吗1、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沿岸。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而且开创了 与 之间的亚非 线,为人类的 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730非洲东海岸红海中国同亚非友好往来西太平洋印度洋海上交通航海2.戚继光抗倭:1561年,戚继光指挥“戚家军”在 之战中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与福建抗倭名将俞大猷密切配合,剿灭了 的倭寇。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和 。台州福建反侵略民族
爱国主义者广东英雄